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來源:東北網教育頻道 2009-09-11 09:58:36
辛亥革命后產生的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文件,簡稱《臨時約法》。1912年2月8日至3月8日,臨時參議院制訂和通過。袁世凱竊取辛亥革命勝利果實后,孫中山頒布了參議院制訂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主要內容有:中華民國主權屬于全體國民,國內各民族一律平等,國民有言論、結社、集會、著作的自由;參議院行使立法權,有彈劾總統的權力。《臨時約法》反映了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精神,具有進步意義。
袁世凱建立的封建軍閥集團。1895年清政府命袁在天津小站編練“新建陸軍”,歸北洋大臣節制。1901年袁任北洋大臣,所建軍隊稱為北洋軍。1905年北洋軍擴建成六鎮(鎮等于師)。辛亥革命后袁竊據大總統職位,培植黨羽,形成控制中央和地方的軍閥集團,主要將領先后有段祺瑞、馮國璋、王士珍、曹錕、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等。還有一批北洋系官僚徐世昌、唐紹儀、趙秉鈞、錢能訓等。1916年袁死后,北洋軍閥分裂成直、皖兩系,另外,東北有奉系,云南有滇系,廣西有桂等軍閥。各系軍閥之間為爭權奪利不斷發生混戰。1926年皖系軍閥段祺瑞被趕下臺,1927年直系軍閥被國民革命軍消滅,1928年奉系軍閥政府垮臺,歷時17年統治中國的北洋軍閥從此覆滅。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