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

          熱門城市 | 全國 北京 上海 廣東

          華北地區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內蒙古

          東北地區 | 遼寧 吉林 黑龍江

          華東地區 | 上海 江蘇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東

          華中地區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區 | 重慶 四川 貴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區 | 陜西 甘肅 青海 寧夏 新疆

          華南地區 | 廣東 廣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關注高考網公眾號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資訊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高考總復習 > 高考知識點 > 高考物理知識點 > 高考物理知識點總結:知識點總復習1

          高考物理知識點總結:知識點總復習1

          來源:天天高中學習網 2009-09-10 15:07:06

            力學輔導

            力學包括靜力學、運動學和動力學。即:力,牛頓運動定律,物體的平衡,直線運動,曲線運動,振動和波,功和能,動量和沖量,等。

            一、重要概念和規律

            (一)重要概念

            1.力、力矩

            力是物體間的相互作用。其效果使物體發生形變和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即產生加速度。力不能脫離物體而獨立存在.有力作用時,同時存在受力物體和施力物體但物體間不一定接觸。力是矢量。力按性質可分重力(G=mg)、彈力(胡克定律f=kX)、摩擦力(0<f靜<f最大、,f=μN)、分子力、電磁力等。按效果可分拉力、壓力、支持力,張力、動力、阻力、向心力、回復力等。對于各種力要弄清它的產生原因、特點、大小、方向、作用點和具體效果。

            力矩是改變物體轉動狀態的原因。力矩M=FL通常規定使物體順(逆)時針轉動的力矩為負(正)。注意力臂L是指轉軸至力的作用線的垂直距離。

            2.質點、參照物

            質點指有質量而不考慮大小和形狀的物體。平動的物體一般視作質點。

            參照物指假定不動的物體。一般以地面做參照物。

            3.位置、位移(s)、速度(v)、加速度(a)

            質點的位置可以用規定的坐標系中的點表示.

            位移表示物體位置的變化,是由始位置引向末位置的有向線段。位移是矢量,與路徑無關.而路程是標量,是物體運動軌跡的實際長度,與路徑有關。

            速度表示質點運動的快慢和方向,它的方向就是位移變化的方向。其大小稱為速率。在S-t圖象中,某點的速度即為圖線在該點物線的斜率。在勻速四周運動中,用線速度v=s/t和角速度ω=φ/t,v是矢量,方向為該點的切線方向,兩者的關系為v=ωR。

            加速度表示速度變化的快慢,它的方向與速度變化的方向相同,但不一定限速度方向相同。在v-t圖象中某點的加速度即為圖線在該點切線的斜率。

            在勻速圓周運動中,用向心加速度a=v2/R和a=ω2R描述,其方向始終指向圓心。

            4.質量(m)、慣性

            質量表示物體內含有物質的多少,是一標量且為恒量.慣性指物體保持原來的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的性質,是物體固有的屬性。慣性由質量來量度,物體的質量越大,其慣性就越大,就越難改變它的運動狀態。

            6.周期(T)、頻率(f)、振幅(A}

            在勻速圓周運動中,周期指物體運動一周的時間,頻率指物體在單位時間內轉動的周數。在簡諧振動中,周期指物體完成一次全振動的時間,頻率指在單位時間內完成的全振動防次數.波動的頻率決定于波源振動的頻率,它跟傳播的媒質無關。周期和頻率的關系;T=1/f。振幅指振動物體離開平衡位置的最大距離。振幅越大,振動能量也越大。

            7.相和相差

            相是決定作簡諧振動的物理量在任一時刻的運動狀態的物理量。相差指兩個振動的相位差,即△Φ=Φ2-Φ1當△Φ=0時,稱為同相;當△Φ=π時,稱為反相。

            8.波長(λ)、波速(v)

            波長指兩個相鄰的、在振動過程中對平衡位置的位移總是相同的質點間均距離。波速指振動傳播的速度。波長、頻率和波速的關系為v=λf。同一種波當它從一種介質進入到另一種介質時,波長和波速要發生改變,但頻率不變。

            9.波的干涉和衍射

            波的干涉指兩個相干波源(兩個波源頻率相同、相差恒定)發出的波疊加時能形成干涉圖樣(某些振動加強的區域和某些振動減弱的區域互相間隔的區域)。其條件:兩個相干波源發出的波疊加。

            波的衍射指波繞過障礙物傳播的現象。發生明顯衍射現象的條件:障礙物或孔的尺寸跟波長差不多。

            10.音調、響度、音品

            這是表征樂音三個特點的物理量,音調決定于聲源的頻率。響度決定于聲源的振幅。音品決定于泛音的個數、泛音的頻率和振幅。

            11.功(W)

            功是表示力作用一段位移(空間積累)效果的物理量。要深刻理解功的楊念:①如果物體在力的方向上發生了位移,就說這個力對物體做了功。因此,凡談到做功,一定要明確指出是哪個力對哪個物體做了功。②做功出必須具有兩個必要的因素;力和物體在力的方向上發生了位移。因此,如果力在物體發生的那段位移里做了功,則物體在發生那段位移的過程里始終受到該力的作用,力消失之時即停止做功之時。③力做功是一個物理過程,做功的多少反映了在這物理過程中能量變化的多少。④功可用公式W=Fscosα計算。當0<α<90°時,力做正功,當α=90°時,力不做功,當90°<α<180°時,力做負功(或說成物體克服該力做正功)。⑤功是標量,但功有正負。功的正負僅表示力在使物體移的過程中起了動力作用還是阻力作用。⑥和外力對物體所做的功等于各個外力對物體做功的代數和。

            12.功率(P)

            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要注意理解:①公式P=W/t是功率的定義式,表示在時間t內的平均功率。②公式P=Fvcosa表示即時功率。當發動機的功率一定時,牽引力F與速度v成反比,但不能理解為當v趨近于零時F可趨近于無窮大,也不能理解為當F趨近于零時v可趨近于無窮大,這是由于受到機器構造上的限制的緣故。③要注意區別額定功率(發動機在正常工作時的最大輸出功率)和輸出功率間的區別和取系。當發動機的輸出功率等于額定功率時,它所牽引以物體達最大速度。最大速度受額定功率的限制。④在SI制中,功率的單位是瓦特;實用單位有千瓦等。要注意其換算關系。

            13.能量(E)、動能(Ek)、勢能(Ep)

            我們認為能夠對外界做功的物體具有能量。能量是表示物體狀態的物理量。能量是標量。動能和勢能總稱為機械能。

            動能是由于物體運動而具有的能。用公式Ek=mv2/2計算。要注意:①Ek是相對于某一時刻(或某一狀態)的動能,動能與物體的質量和速率有關,而與速度方向無關。②動能是標量,且恒為正值。③物體的動能具有相對性,對于不同的參照物,由于v不同。因而Ek也不同。通常以地面為參照物。

            勢能包括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重力勢能是由于物體被舉高而具有的能。用公式Ep=mgh計算。要注意:①重力勢能是物體和地球組成的系統所共有的。因而重力勢能具有相對性,它的大小決定于參考平面的選擇,通常選擇地面為參考平面。重力勢能的差值不因選擇不同的參考平面而有所不同。②重力對物體做多少正(負)功。物體的重力勢能就減少(增加)多少.重力做功的特點是只跟物體的起點和終點位置有關,而限物體運動的路徑無關。③重力勢能是標量,但有正負。當物體在參考平面上(下)方時觀u重力勢能為正(負)值。

            彈性勢能是由于物體發生彈性形變而具有的能。任何發生彈性形變的物體都具有彈性勢能.彈力對彈簧做多少正(負)功,彈簧的彈性勢能就減少(增加)多少。彈簧的彈性勢能決定于彈簧被壓縮(或拉伸)的長度及彈簧的倔強系數。

            14.沖量(I)、動量(p)

            沖量I=Ft,是矢量,其方向決定于力的方向。服從矢量運算法則——平行四邊形定則。表示力在時間上的積累效果。有力作用在物體上即使物體產生加速度,但需經過段時間才能改變物體的速度。

            動量p=mv,是矢量,其方向決定于速度的方向。服從矢量運算法則——平行四邊形定則。表示物體運動狀態的物理量。

            (二)重要規律

            1.力的獨立作用原理:當物體受到幾個力的作用時,每個力各自獨尊地使物體產生一個加速度,就像其他的力不存在一植物體的實際加速度為這幾個加速度的矢量和。

            2.牛頓運動定律:經典力學的基本定律。適用于低速運動的宏觀物體。

            牛頓第一定律揭示了慣性和力的物理會義。

            牛頓第二定律(F=ma)揭示了物體的加速度跟它所受的外力及物體本身質皮之間的關系、使用時注意矢量性(a與F的方向始終一致)、同時性(有力F必同時產生a)、相對性(相對于地面參照系)、統一性(單位統一用SI制)。

            牛頓第三定律(F=-F')揭示了物體相互作用力間的關系。注意相互作用力與平衡力的區別。

            3.物體的平衡條件:物體平衡時,即或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或勻速轉動狀態。在共點力作用下物體的平衡條件是F=0.有固定轉動軸的物體的平衡條件是M=0。注意:對于共點力平衡.必有M=0。對于固定轉動軸平衡,必有F=0。還要注意力的平衡和物體的平衡的區別。

            4.勻變速直線運動規律:a的大小和方向一定。可以用公式和圖象(s-t圖象和v-t圖象)描述。注意:①公式v=(v0+vt)/2只適用于勻變速直線運動.②判斷初速度不為零的句變速直線運動或測定其加速度的公式為△s=aT2,即從任一時刻開始,在連續相等的各時間間隔T內的位移差△s都相等。判斷初速度為零的勻變速直線運動時,方法一;用S1:S2:S3……=1:3:5……判斷(可作為充分必要條件)。方法二:同時滿足△s=aT2(僅作為必要條件)和△s/s1=2/1。③利用圖象處理問題時,要注意其點、線、斜率、面積等的物理意義。

            5.曲線運動的規律:利用運動的合成和分解方法。平拋運動可視為水平勻速直線運動豎直方向的自由落體的合運動。

            勻速圓周運動雖向心加速度的大小不變,但方向時刻在變且恒指向圓心,所以是一種變加速運動。其向心力F=mv2/R或F=mω2R,它與速度方向垂直。故只能改變物體的速度方向。向心力不是什么特殊的力,任何一種力或幾種力的合力都可提供為向心力。

            行星運動的規律由開普勒三定律揭示,三定律分別指明了行星運動的軌道、行星沿軌道運動時速率的變化以及周期與軌道半徑的關系(R3/T2=k)。萬有引力定律揭示了行星運動的本質原因,可應用來發現天體并計算天體的質量和密度。

            6.振動和波動的規律:當物體受到指向平衡位置的回復力作用且阻力足夠小時,物體將作機械振動。振動可分自由振動和受迫振動。當策動力的頻率跟物體的固有頻率相等時,將發生共振,振幅達最大。簡指振動是一種變加速運動.其特點是所受外力的合力符合F=-kx,加速度符合a=-kx/m。這兩個特點可作為判別一個物體是否作簡諧振動的依據。簡諾振動的圖象是正弦(或余弦)曲線,它表示振動物體的位移隨時間而變化的情況。典型的間諧振動有單擺和彈簧振子等。作簡諧振動的系統的能量是守恒的,振幅越大,能量越大。

            機械振動在煤質中的傳播過程形成機械波。其特點是只傳播振動的能量而媒質本身并不遷移.波動遵循疊加原理,能發生干涉和衍射現象。波動的任一質點的振動周期(或頻率)和波源的振動周期(或頻率)一致.波動有橫波和縱波之分。波動圖象也是正弦6或余弦)曲線,它表示某一時刻各個質點的位移。在判別質點振動方向時要注意波動方向。

            7.動能定理

            動能定理揭示了外力對物體所做的總功與物體動能變化間的關系。要注意:①動能定理的研究對象是質點(或單個物體)。②由動能定理可知:動力做正功使物體的動能增加Z阻力做負功,使物體的動能減少。③W指作用于物體的各個力所做功的代數和,因此要注意分辨功的正負。④Ek1和Ek2分別為初始狀態和終了狀態的動能。因此,Ek2-Ek1僅由初末兩個運動狀態決定,不涉及運動過程中的具體細節。⑤公式W=Ek2-Ek1為標量式,但有正負。W為正(負)表示物體的動能增加(減少)。Ek2-Ek1為正(負)也表示物體的動能增加(減少)。

            8.機械能守恒定律

            機械能守恒定律揭示了物體在只有重力(或彈力)做功的情況下,物體總的機械能保持不變及其動能和重力勢能相互轉化的規律。可表示為E2=E1,要注意:①該定律所研究的對象是物體系統。所謂機械能守恒,是指系統的總機械能守恒。②機械能守恒的條件:在只有重力(或彈力)做功的情況下。③El和E2是指物體系統在任意兩個運動狀態時的機械能,并不涉及El和E2間互相轉化的具體細節.④動能定理和機械能守恒定律有一定的關系:當只有重力做功時,應用動能定理可以得機械能守恒定律。

            9.動量定理

            動量定理揭示了物體所受的沖量與其動量變化間的關系。要注意:①動量定理所研究的對象是質點(或單個物體、或可視為單個物體的系統)。②動量定理具有普適性,即運動軌跡不論是直線還是曲線,作用力不論是恒力還是變力(F為變力在作用時間內的平均值),幾個力作用的時間不論是同時還是不同時,都適用。③F指物體所受的合外力。沖量Ft的方向與動量變化m?△v的方向相同。

            10.動量守恒定律

            動量守恒定律揭示了物體在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的合力為零時的動量變化規律。對由兩個物體組成的系統,可表達為m1v1+m2v2=m1v1'+m2v2'要注意:①系統的封閉性。動量守恒定律所研究的對象是物體系統,所謂動量守恒是指系統的總動量守恒。②動量守恒的限制性。守恒的條件是F=0。這包含幾種情況:一是系統根本不受到外力;二是系統所受的合外力為零;三是系統所受的外力遠比內力小,且作用時打很短;四是系統在某個方向上所受的合外力為零、③速度的相對性。公式中的速度是相對于同一參照物而言的。④時間的同時性。系統的動量守恒是指在同一段時間里物體相互作用前后而言的。⑤動量的矢量性.如果系統內物體作用前后的動量在同一直線上。則可選定正方向后用正、負號表示,將矢量運算化簡為代數運算M6)N律具有普適性。

            11.碰撞規律

            彈性碰撞同時滿足動量守恒和動能守恒,無能量損失。完全非彈性碰撞只滿足動量守恒,動能損失最大。

            6.功和能的關系

            功是能的轉化的量度。做功的過程總是伴隨著能量的改變,能量的改變需通過做功來實現。功是描述物理過程的物理量,能量是描述物理狀態的物理量。如果只有重力或彈力做功壩u機械能守恒。如果除重力和彈力做功外,還有其他力做功,則機械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之間發生轉化,但總的能量保持不變,這就是能量的轉化和守恒定律。機械能守恒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的一種特殊情況。

            二、重要研究方法

            1.尋求“守恒量”。物理世界千變萬化,但有些物理量在一定條件下遵循守恒的規律。如力學中,有質量守恒、機械能守恒和動量守恒Z電學中有電荷守恒等.由于守恒定律適用范圍廣。處理問題方便,因此,尋求“守恒量”已成為物理研究的一個重要方面。

            2.運用等量轉化的研究方法。運用這種方法,可進一步揭示相關物理量之間的聯系,發現新規律.如:由重力做功使物體動能增加,可以得到機械能守恒定律的表達形式之一。

            3.發散思維。多角度地研究同一物理問題。如力學中,從力的瞬時,時間積累、房間積累效果研究,分別發現了牛頓運動定律、動量定理、動能定理,從各個不同的角度揭示了物探規律;為解決問題提供了多種渠道。

            三、基本解題思路

            歸納起來,力學中有三把金鑰匙,那么.遇到力學問題,究竟怎樣選用和使用金鑰匙呢?基本思路是:

            1.審清題意,弄清物理過程,明確研究對象,畫好兩圖:物理過程示意圖和研究對象受力分析圖。

            2.對涉及要求速度和位移的問題,先從能量觀點入手分析往往會帶來方便。即對各個力所做的功,物體速度的變化情況作出分析。如果研究對象是一系統,且只有重力做功,則應用機械能守恒定律解。如果研究對象是一物體,且還有其他力做功.則應用動能定理解.要注意分清正負功。選定零勢能點。初末狀態的機械能或動能、統一單位等問題。

            3.對涉及要求時間和速度的問題,先從動量和沖量觀點入手分析往往會帶來方便。即對各個力的沖量、物體動量的變化情況作出分析。如果研究對象是一系統,且所受合力F=0,則應用動量守恒定律解。如果研究對象是一物體,且F≠0,則應用動量定理解。要注意選定正方向、分清動量和沖量的正負。初末狀態的動量、統一單位等問題。

            4.對涉及要求加速度和時間的問題,先從牛頓運動定律入手分析往往會帶來方民即對研究對象分析其運動狀態和受力情況后,列出其運動方程,必要時再運用運動學公式解之。要注意分析各運動過程中物體的受力情況、選定正方向。統一單位等問題。

            5.選用上述三把金鑰匙解題是相對的。一切要視具體問題來定。有時需同時用之,有時可分別用之。這就需要通過解題不斷總結經驗教訓。才能深刻領會,靈活運用。

            四、重要研究方法

            1.選取理想化模型和過程。這是重要的科學抽象理想化的方法,即只研究主要因素而忽略次要因素,使研究問題簡化。如。質點、自由落體、單擺和彈簧振子等理想化模型和平衡、勻變速直線運動。勻速四周運動、拋體運動、簡連振動等理想化物理過程。

            2.解析法。通過定量分析用公式表達物理規律。解析法具有推理嚴密和定量分析的特點

            3.圖象法。通過建立坐標系表達物理量之間的變化關系。如:位移圖象、速度圖象、振動圖象、波動圖象等。圖象法具有直觀形象的特點。

            4.隔離法。把研究對象從周圍物體中隔離出來便于受力分析和處理問題。被隔離的研究對象可以是一個物體或物體的一部分,也可以是幾個物體組成的系統。

            5.矢量運算法。按照平行四邊形法則或三角形法則進行。當物體的運動在同一直線上時,可選定一個正方向,將矢量運算轉化為代數運算。選定正方向要以處理問題方便為原則,通常可規定初速度方向,加速度方向、坐標軸正方向為正方向。

            6.運動的分解合成法。將復雜運動看作由幾個簡單運動所組成。它包括位移、速度、加速度、力的分解與合成。合成和分解要視問題的需要和實際效果進行.正交分解法是常用的方法。

            五、基本解題思路

            解答力學問題通常可按如下思路進行:

            1.審清題意,弄清物理過程,畫出示意圖。

            2.明確研究對象,正確受力分析,畫出受力圖。

            3.選取坐標系,規定正方向。

            4.選準物理規律,列出方程.

            5.解出所求物理量的文學表達式,代入統一單位后的數據。

            6.計算結果,驗算討論。

            六、復習建議

            通過本講力學的復習,要求明確力學中以牛頓運動定律為核心的知識整體結構,深刻理解以力、速度、加速度、質量等為主體的重要力學概念,熟練掌握靜力學、運動學和動力學中的重要規律。要求明確力學中以牛頓運動定律、動能定理和機械能守恒定律、動量定理和動量守恒定律為核心的知識體系,深刻理解功、功率、動能、勢能、機械能、動量、沖量等重要概念,熟練掌握動能定理、機械能守恒定律、動量定理、動量守恒定律等重要規律,能靈活地運用三把力學金鑰匙解決力學問題,不斷開拓解題思路,增強解題能力。進一步了解研究力學乃至研究物理學的重要研究方法,能似明晰的思路熟練地解決有關力學問題。繼續激發學習物理的興趣,熏陶良好的學習(包括復習)習慣,培養能力,開發智力,并為后續內容的復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1.制訂復習計劃

            為加強計劃性,提高復習效率,應當注重制訂切實可行的復習計劃。一般分兩輪進行:第一輪要求一章一節全面細致的復習,著重抓好基礎。第二輪要求深化知識,綜合提高,靈活運用。要注重重點內容的專題復習,在重解題方法和技巧的靈活運用,注重解題規范化和實驗技能的訓練,注重科學的安排時間以提高復習效率。切忌重理論輕實際、重資料輕教材、重結論輕過程、重解題輕應用的不良傾向.

            2.把握知識的深廣度

            要切實遵循大綱和教材,不要隨意拓寬加深,注意擺脫題海,避免陷入偏、怪、難的歧途,要把握好知識的深廣度。如下列內容不作要求:靜摩擦系數的概念,物體的一般平衡條件和開普勒三定律等物理規律,按有效數字規則運算,用速度圖象去計算問題,互換振動圖象和波動圖象。對矢量運算僅限于解直角三角形,對力矩平衡問題僅限于有固定轉動軸的情況,對連接體問題僅限于相連物體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相同的情況,對有關向心力的計算僅限于掏心力是由一條直線上的力合成的情況,對豎直平面上的圓周運動僅限于計算最高點和最低點的有關問題.關于負功的概念,只要求明確它的物理意義。關于功率的概念,有時由于負功的出現也會遇到功率是負值的情況,則僅要求知道它的物理意義是阻力在單位時間里所做的功。關于彈性勢能,只要求定性了解它的產生、與哪些因素有關、與其它能的轉化,而不要求用公式進行計算。不要求用功能關系解題。關于碰撞,只研究正碰,不區分彈性碰撞和非彈性碰撞,且只討論一維的情況。應用動量定理和動量守恒定律解題只限于一維的情況。

            3.掌握知識結構

            力學所研究的對象是質點和有固定轉動軸的物體。力學所研究的物理現象是平衡狀態、勻變速直線運動、拋體運動、勻速圓周運動、振動和波動、反沖運動、碰撞等。力學所研究的方法及其獲得的規律可分為:從力的角度考慮,有牛頓運動定律,動量定理和動量守恒定律;從能的角度考慮,有動能定理和機械能守恒定律.為此,要十分注重深化對力學概念、規律和思維方法的理解和應用。

            力學從總體上可分運動學和動力學兩大部分,靜力學只是運動學中當速度為零(或角速度為定值)時的特殊情況。運動學所研究的是物體的運動狀態,描述的是運動現象;而動力學所研究的則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即從力和能兩個不同的角度揭示了運動的本質(即三把力學金鑰匙)。學習力學的過程就是不斷分析運動現象與揭示運動本質的過程。在總復習之時,應當充分意識到這一點,從而更好地將已學過的揭示本質的物理規律去分析和解決已學過的運動現象和尚未遇見的許多問題。

            4.要注意深化對物理概念的理解

            如,關于功的概念,在初中規定功W=FS,其中S為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在高中則將功定義為W=FScosα,即功等于力跟物體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的乘積。討論了正功和負功的意義以及合外力所做功的計算方法。研究力做功除了力學中涉及的力外,還有電場力、磁場力、洛舍茲力等,復習時,要把它們串起來,比較它們做功的特點。在高中學習能量時,進一步揭示了功的本質,功是描述物理過程的物理量。做功總是伴隨著能量的轉化。關于功率的概念,討論了平均功率、即時功率、額定功率、輸出功率等概念。關于能量的概念,從初中的定性研究發展至高中的定量計算動能和重力勢能。通過動能定理、機械能守恒定律,定量地揭示了功和能的關系;功是能量轉化的量度,能量在轉化中保持守恒.

            5.要注意揭示物理規律之間的區別和內在聯系

            從力的角度總結出了牛頓運動定律、動量定理、動量守恒定律。從能的角度總結出了動能定理、機械能守恒定律。雖然,從不同的角度所得的規律不同,但描述的是同一物理現象,揭示的本質是一致的。當然,也有著許多不同之處,要注重通過列表等形式從研究對象、研究角度、適用范圍、成立條件、矢量性、解題思路等方面加以比較,以加深對相近知識的理解。

            6.要注意加強思維訓練

            可先以物理規律為專題訓練收斂思維,歸納出運用三把力學金鑰匙解題的不同的基本思路。然后,可在解同一道題時,訓練發散思維,從多角度地考慮問題,防止用某一規律訓練解題所造成的思維定勢,從而有效地培養靈活地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

            現代物理輔導

            原子物理包括兩大部分內容;原子結構和原子核結構。前者研究原子核外電子的分布及躍遷規律,后者研究核的組成及其變化規律。

            一、重要概念和規律

            1.原子核式結構學說(1909年。盧瑟福)

            實驗基礎α粒子散射實驗——用放射源發出的α粒子穿過金箔,發現絕大多數α粒子按原方向前進,少數α粒子發生較大的偏轉。極少數發失大角度偏轉。個別被彈回.基本內容在原子中心有一個帶正電的核(半徑約10-15~10-14m),集中了幾乎全部原子質量、帶負電的電子在核外繞核旋轉(原子半徑約10-10m)。困難問題按經典理論,電子繞核旋轉將輻射電磁波,能量會逐漸減小,電子運行的軌道半徑不斷變小,大量原子發出的光譜應該是連續光譜。

            2.玻爾理論(1913年。玻爾)實驗基礎氫光譜規律的研究。基本內容(三點假設)(1)原子只能處于一系列不連續的、穩定的能量狀態(定態),其總能量En(包括動能和電勢能)與基態總能量量的關系為En=E1/n2(n=1、2、3……)。(2)原子在兩個定態之間躍遷時,將輻射(或吸收)一定頻率時光子;光子的能量為hν=E初-E終。(3)電子繞核運行的可能軌道是不連續的。各可能軌道的半徑rn=n2r1基態軌道半徑r1。(n=1、2、3……)。困難問題無法解釋復雜原子的光譜.

            3.放射現象(1896年.貝克勒爾)

            三種射線

            (1)α射線氦原子核流。v≈c/10。貫穿本領很小。電離作用很強。

            (2)β射線高速電子流。v≈c。貫穿本領強,電離作用弱。

            (3)γ射線波長很短的電磁波。v=c。貫穿本領很強,電離作用很弱。

            衰變規律遵循電量、質量(和能量)守恒。

            α衰變、β衰變、γ衰變(γ衰變是伴隨著α衰變或β衰變同時發生的)。

            半衰期放射性元素的原子讀有半數發生衰變所需要的時間。由核內部本身因素決定.跟原子所處的物理狀態或化學狀態無關.

            4.原子核的組成

            實驗基礎

            (1)質子發現(1919年,盧瑟福)147N+24He→817O+11H

            (2)中子發現(1932年,查德威克)49Be+He→612C+01n

            基本內容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統稱核子)組成.原子核的質量數等于質子數與中子數之和.原子核的電荷數等于質子數。各核子間依靠強大的核力來集在核內。

            5.放射性同位素質子數相同、中子數不同,具有放射性的原子。

            實驗基礎用α粒子蓋擊鋁核首先實現用人工方法得到放出性同位素磷(1934年,約里奧?居里夫婦)。

            基本應用

            (1)利用射線的貫穿本領、電離作用或對生物組織的物理、化學效應。

            (2)做為示蹤原子。

            6.核能

            質量虧損組成原子核的核子的質量與原子核的質量之差.

            質能方程E=mc2

            核反應能△E=△mc2

            二、重要研究方法

            1.實踐一理論一實踐

            從實踐(實驗)出發,提出理論,再經過實踐的檢驗或進行新的實踐一進一步發展理論。例如,通過對氣體放電現在、陰極射線的研究.生發現電子(1897年),提出原子結構的湯姆生模型。由于盧瑟福。粒子的散射實驗,進一步發展成盧瑟福模型。通過對氫原子明線光譜的研究。又提出了玻爾理論等。在原子物理中,非常鮮明地貫穿著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這一基本思想方法。復習中也應以此為線索,把握全章的知識結構。

            2.守恒規律的應用

            質量守恒、電荷守恒、能量守恒、動量守恒等自然界中的基本規律在原子物理中都得到全面的體現.復習中應緊緊把握這些守恒規律。

           

          收藏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京ICP備10033062號-2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備案編號:110108195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高考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2 www.scgzkg.net . All Rights Reserved

          惠民福利中文字幕人妻无码乱精品 | 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 中文字幕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本日| 色综合久久最新中文字幕| 国产成年无码久久久免费| 成人免费无码H在线观看不卡| 曰韩中文字幕在线中文字幕三级有码| 成在人线av无码免费高潮喷水| 久久激情亚洲精品无码?V| 久久中文字幕视频、最近更新| 欧洲精品久久久av无码电影| 欧美精品中文字幕亚洲专区| 无码中文字幕日韩专区视频| 日本不卡中文字幕|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爱欲| 中文字幕高清有码在线中字|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综合| 无码人妻精品中文字幕免费东京热| 久久综合一区二区无码| 国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蜜臀| 亚洲gv天堂无码男同在线观看| 亚洲欧洲无码AV电影在线观看| 人妻中文字幕乱人伦在线|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红樱桃| 内射人妻少妇无码一本一道|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大豆网 | 欧美日韩亚洲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羞羞的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一级无码视频在线|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精品1 |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播放 | 人妻丝袜中文无码av影音先锋专区| 在线日韩中文字幕| 亚洲AV蜜桃永久无码精品| 性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最近中文字幕完整版资源| 中文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不卡| 精品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免费无码又爽又刺激网站 |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国产| 亚洲爆乳无码专区| 人妻中文无码久热丝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