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與哲學高考考試點詮釋
來源:網絡 2009-09-09 15:19:59
1.生活智慧與時代精神
( 1)哲學是什么
【了解】哲學與生活的關系
(1)哲學源于生活。①哲學智慧產生于人類的實踐活動。②在一定意義上,哲學源于人們對實踐的追問和對世界的思考。
(2)哲學指導生活。①哲學就是給人智慧、使人聰明的學問,哲學是現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靈魂”。②哲學的任務就在于指導人們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
【理解】哲學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
(1)哲學是關于世界觀的學說,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世界觀是人們對整個世界以及人與世界關系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
區別:①世界觀人人都有,哲學并非人人都有。
②世界觀通常是自發形成的,哲學則是哲學家自覺研究的結果。
③世界觀是零散的、樸素的,哲學是理論化、系統化的。
聯系:①哲學以世界觀為內容,世界觀以哲學為最高表現。哲學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 ②哲學和世界觀的研究對象都是整個世界。
(2)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世界觀決定方法論,方法論體現世界觀。)
區別:世界觀是人們整個世界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方法論是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則和根本方法。
聯系:世界觀和方法論是同一問題的兩個方面,二者不可分割,沒有脫離世界觀的方法論,也沒有脫離方法論的世界觀。一般來說,世界觀決定方法論,方法論體現世界觀,有什么樣的世界觀就有什么樣的方法論。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
【理解】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系
哲學是對自然、社會和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具體科學是哲學的基礎,具體科
學的進步推動著哲學的發展;哲學為具體科學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
區別:主要是研究對象不同。具體科學研究世界某一具體領域的本質和規律;哲學研究整個世界的本質和規律。
聯系:①具體科學是哲學的基礎,哲學是對具體科學知識的概括和總結。因此,具體科學的進步推動哲學的發展。
②哲學為具體科學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只有堅持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科學家才不至于在研究活動中迷失方向。
●注意:具體把握哲學與世界觀、世界觀與方法論、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系。
【了解】真正的哲學都是自己時代的精神上的精華
(1)含義:
真正的哲學都是自己時代的精神上的精華,正確地反映了時代的任務和要求,牢牢的把握了時代的脈搏,正確地總結和概括了時代的實踐經驗和認識成果。
(2)作用:
①體現在可以通過對社會的弊端,對舊制度和舊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觀念,解放人的
思想。
②可以預見和指明社會的前進方向,提出社會發展的理想目標,指引人們追求美好的未來;動員和掌握群眾,從而轉化為變革社會的巨大物質力量。
③總之,任何反映時代的歷史人物和客觀要求的哲學,都可以成為這一時代社會變革的先導,推動時代的步伐,指導社會的變革。
( 2)哲學的基本問題
【理解】哲學的基本問題及其兩方面的內容
(1)是什么?
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或意識和物質的關系問題。一方面,思維與存在何者為第一性
的問題。對這個問題的不同回答,是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唯一標準。另一方面,思維和存在有無同一性的問題,即思維能否正確認識存在的問題。對這個問題的不同回答,可以劃分為可知論和不可知論。
(2)為什么?
①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人們在生活和實踐活動中首先遇到和無法回避的基本問題②思維與存在的關系問題是一切哲學都不能回避,必須回答的問題
③它貫穿于哲學發展的始終,對這一問題的不同回答決定著各種哲學的基本性質和方
向,決定著它們對其他哲學問題的回答。
( 3)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
【了解】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唯一標準
【理解】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及其三種基本歷史形態
唯物主義認為,物質、存在是第一性的,而精神、意識、思維是第二性的,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世界萬事萬物的本原。物質不依賴于人的意識而存在,而意識則是物質長期發展的產物和在人腦中的反映,或者說,物質決定意識,唯物主義者是無神論者,但無神論者不一定是唯物主義者,也可以是主觀唯心主義者。
唯物主義有三種基本形態:
(1)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否認世界是神創造的,認為世界是物質的,堅持了唯物主義的根本方向,本質上是正確的。但是,這些觀點只是—種猜測,沒有科學依據;它把物質歸結為具休的物質形態,如水、火、氣、土等,這就把復雜問題簡單化了。古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關于萬物都由微小的、不可再分的原子所構成的原子論,是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的最高成就。
(2)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17—18世紀的英國、法國唯物主義是建立在同時代的社會發展和自然科學基礎之上的,具有一定科學根據(機械力學),在反對現存政治制度、唯心主義和宗教神學,促進社會發展和自然科學的發展中作出了顯著的貢獻。但它把物歸結為自然科學意義上的原子,認為原于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屬性就是物質的屬性,因而具有機械性、形而上學性和歷史觀上的唯心主義等局限性。
(3)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即馬克思主義哲學,在科學的實踐觀基礎上,實現
了唯物主義與辯證法、唯物辯證的自然觀與唯物辯證的歷史觀的高度統一,是真正科學的、完備的、徹底的、實踐的唯物主義哲學。它是這個時代的思想智慧,是無產階級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我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偉大的思想武器。
【理解】唯心主義的基本觀點及其兩種基本形態
唯心主義認為,意識是本原,物質依賴于意識,不是物質決定意識,而是意識決定物
質。唯心主義有兩種基本形態:
(1)主觀唯心主義,主觀唯心主義把人的主觀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覺、經驗、心靈等)夸大為唯一的存在,當成第—性的東西,認為客觀事物以至整個世界,都依賴于人的主觀精神。
(2)客觀唯心主義。客觀唯心主義把客觀精神(如上帝、理念、絕對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認為現實的物質世界只是這些客觀精神的外化和表現。
縱觀哲學發展的歷史,我們除了看到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斗爭外,還可以看到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對立。但是,相對于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斗爭來說,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斗爭具有從屬的意義。這主要是因為各種辯證法或形而上學的思想總是附屬于唯物主義或唯心主義的哲學體系。
( 4)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生產是哲學史上的偉大變革
【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生產的階級基礎、自然科學基礎和理論來源
階級基礎
無產階級的產生和發展
19世紀30年代,歐洲國家無產階級作為獨立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迫切需要指導自己行動的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自然科學基礎
三大發現:細胞學說、能量守恒和轉化定律、生物進化論。
從哲學上概括自然科學的成就,全面、深刻地揭示自然界唯物辯證性質的條件已經成熟
理論來源
德國古典哲學黑格爾的辯證法和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
批判地吸取了黑格爾的辯證法思想的合理內核 、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基本內核,創立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征
(1)第一次實現了唯物主義與辯證法的有機統一,唯物辯證自然觀與唯物辯證的歷史觀的有機統一(從實踐出發認識任何社會、把社會生活的本質歸結為實踐;提出了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原理)。 它的唯物主義是辯證的唯物主義,它的辯證法是唯物主義的辯證法。
(2)實現了實踐基礎上的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統一。①科學性:它堅持科學的實踐觀點,它全部理論都來自實踐,又經過實踐的反復檢驗。②革命性:它是“改變世界”的科學、指導人類解放的科學,是無產階級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③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是人類認識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結果,是人類思想智慧的結晶。④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顯著特點是:科學性、實踐性和革命性。
【理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三大理論成果
產生條件
主要貢獻
主要內容
三者關系
毛澤東思想
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革命和建設實踐相結合的產物
指導中國革命和建設取得勝利
精髓:實事求是活的靈魂: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
都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產物,都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發展,三者是與時俱進而有一脈相承的關系
鄧小平理論
馬克思列寧主義同當代中國實踐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產物
第一次表較系統地回答了落后的中國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如何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提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主題: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最新成果,是面向21世紀的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
進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創造性地回答了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深化了黨對中國特設社會主義的認識
本質:立黨為公、執政為民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