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
來源:網絡 2009-09-08 21:02:24
關注重大自然災害與民生問題是高考命題的趨勢與一貫特點。2008年高考,北京、天津文綜卷,上海政治卷就在第一時間以選擇題形式給予了反映,2009年高考仍難以回避這一時政熱點和社會焦點,預計會以主觀題和選擇題兩種題型,以重建為主題,結合金融危機或三農問題進行綜合考查。
(一)背景材料
1.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在四川汶川縣(北緯31度,東經103.4度)發生了里氏8.0級的大地震。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破壞性最強、波及范圍最廣、救災難度最大的一次地震,震級達里氏8級,最大烈度達11度,余震3萬多次,涉及四川、甘肅、陜西、重慶等10個省區市417個縣(市、區)、4667個鄉(鎮)、48810個村莊。災區總面積約50萬平方公里、受災群眾4625萬多人,其中極重災區、重災區面積13萬平方公里,造成69227名同胞遇難、17923名同胞失蹤,需要緊急轉移安置受災群眾1510萬人,房屋大量倒塌損壞,基礎設施大面積損毀,工農業生產遭受重大損失,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直接經濟損失8451億多元,引發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堰塞湖等次生災害舉世罕見。
2.2008年10月8日上午,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全國抗震救災總結表彰大會。胡錦濤在會上強調:在波瀾壯闊的抗震救災斗爭中,我們用理想凝聚力量、用信念鑄就堅強、用真情凝結關愛,大力培育和弘揚了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不畏艱險、百折不撓,以人為本、尊重科學的偉大抗震救災精神。偉大抗震救災精神,是黨和人民極為寶貴的精神財富。會議表彰了319個全國抗震救災集體和522名抗震救災模范。
3。災情發生后,全國開展了廣泛的獻愛心活動。截至2008年11月10日,全國共接收國內外社會各界捐贈款物總計595.69億元,其中捐款510.49億元,物資折價85.2億元,實際到賬捐款509.89億元,已向災區撥付捐贈款物合計273.49億元。國務院批準了《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關于汶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利用國外優惠緊急貸款規劃的請示》,總貸款規模15億美元。
(二)要點闡釋
1。全國抗震救災總結表彰大會
意義:抗震救災斗爭的重大勝利,展現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社會主義國家政權的偉大力量,展現了人民軍隊的偉大力量,展現了13億中國人民的偉大力量,展現了改革開放的偉大力量,展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力量,進一步增強了全國各族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必將激勵災區人民排除萬難重建家園、創造美好生活,必將鼓舞全國各族人民滿懷信心地把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繼續推向前進。
啟示:社會主義中國具有強大發展活力;人民是推動中國社會發展進步的真正動力;人民軍隊是保衛人民的鋼鐵長城;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
內容:中共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決定授予成都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隊等320個集體“全國抗震救災英雄集體”榮譽稱號;追授雷勇等5人“全國抗震救災模范”榮譽稱號;授予蔣敏等517人“全國抗震救災模范”榮譽稱號。
2。評選“抗震救災英雄少年”活動
原因:充分反映地震災區少年兒童在抗震救災中所表現出的沉著鎮定、臨危不懼、勇于救人的高尚品質,用他們的感人事跡激勵全國廣大未成年人奮發向上、健康成長。
時間:6月6日至6月29日。
對象:四川、甘肅、陜西、重慶4省市地震災區高三年級以下的未成年人。
結果:林浩等20名同學授予“抗震救災英雄少年”稱號,授予馬小鳳等30名同學“抗震救災優秀少年”稱號。
主辦單位:中央文明辦、教育部、共青團中央。
3。抗震救災精神的內容及其意義
內容: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不畏艱險、百折不撓,以人為本、尊重科學。
意義:偉大抗震救災精神,是黨和人民極為寶貴的精神財富。在全黨全社會大力弘揚偉大抗震救災精神,可以使之轉化為艱苦奮斗、重建家園的堅定意志,可以轉化為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強大力量,從而奪取抗震救災斗爭和經濟社會發展全面勝利。
4。地震災后恢復重建應當遵循六項原則、方針和總體規劃
原則:6月8日起施行的《汶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條例》規定,地震災后恢復重建應當遵循六項原則:受災地區自力更生、生產自救與國家支持、對口支援相結合;政府主導與社會參與相結合;就地恢復重建與異地新建相結合;確保質量與注重效率相結合;立足當前與兼顧長遠相結合;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資源保護相結合。
方針:以人為本、科學規劃、統籌兼顧、分步實施、自力更生、國家支持、社會幫扶。
總體規劃:用三年左右時間完成災后重建的主要任務,實現家家有房住,戶戶有就業,人人有保障,設施有提高,經濟有發展,生態有改善。重建后災區的基本生活條件和經濟發展水平達到或超過災前水平,努力建設安居樂業、生態文明、安全和諧的新家園,為災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5。恢復重建對口支援方案及規劃
2008年6月24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汶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對口支援方案》。規定按“一省幫一重災縣”原則,用3年時間,在國家的支持下,集各方之力,基本實現災后恢復重建規劃的目標。
規劃:包括生產力布局和產業調整、土地利用、市場服務體系、生態修復、農村建設、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城鎮體系和城鄉住房建設和交通通信能源水利基礎設施等九個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