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民族政策改變少數民族考生相對弱勢
2009-09-08 19:17:08精品學習網
現身說法:高考民族政策改變少數民族考生相對弱勢
我是高考民族政策受惠者
■北京市八一中學包查干(蒙古族)
我是北京師范大學外文學院2005屆畢業生,現擔任北京八一中學英語老師。作為少數民族學生,我們是北師大外文學院招收的第一批蒙古族學生。當年北師大從內蒙古共招收了7名蒙古族學生,之后每年都招收20名蒙古族學生。
從我自己的親身經歷來看,如果沒有對少數民族優惠政策的話,我們走出自治區的可能性就會小很多。內蒙古的蒙古族考生大多是考區內的大學,內蒙古大學是我們區最好的大學,而在全國范圍內知名度較低,排名也很靠后。考區外的大學就意味著是在跟漢族考生競爭。而作為少數民族考生,我們的教育水平和漢族的教育水平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就說漢語吧,我們學的漢語跟漢族地區的漢語比起來要簡單得多。雖然也有一些學生領悟能力較強,有能力接受漢語,但是大多數學生學漢語困難很大。因為漢語畢竟不是我們的母語,很多學生在聽說讀寫等最基礎的方面都過不了關。打個比方說,少數民族學漢語就如同漢族學生學英語那樣難。在我們讀高中的時候,只有實驗班等少數的班才學習英語,因為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應付兩門語言,即蒙語和漢語就已經力不從心了。
在高考中,我們同漢族學生相比處于弱勢。但是細細分析,很大原因就是我們少數民族考生得比他們多掌握一門語言所造成的。沒有什么事情是絕對的,雖然我們的漢語不如他們,但我們的母語就是我們的優勢,只是在高考中發揮不了這種少數民族的語言優勢罷了。生活在以漢族人為主的社會,少數民族人肯定會有很多不便,所以少數民族考生享有高考加分等優惠政策合情合理,作為一項民族政策要毫不動搖地執行下去。很多人對少數民族優惠政策的理解僅僅是加分,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作為少數民族考生,高考加分并不能為我們解決根本的問題,還需要一系列配套政策和措施才能改變這種相對弱勢情形。
作為少數民族考生考上北師大后,我們需要在中央民族大學讀一年預科,為本科學習作準備。當時我們只是覺得比別人多讀了一年大學,有點兒不劃算,但現在回想起來預科那一年對我們幫助很大,我們度過了非常快樂的時光。結束高中生活開始嶄新的大學生活對所有人來說都是很大的變化,需要適應的東西很多,對我們少數民族的學生更是具有挑戰性。我們到高中為止一直是蒙語授課,而上了大學肯定是漢語授課,作為英語專業的我們肯定也要學習英語課程。預科一年為我們作好了充分的準備,為本科學習做足了鋪墊。預科一年我們也學習了現代漢語、古代漢語和現代文學,讀了很多世界名著,彌補了我們的不足。
高考優惠政策使得我們內蒙古的孩子走出了自治區,預科一年又為我們進入本科學習打好了基礎。總之這一系列政策使我們受益匪淺,可以說改變了我們的命運。
給高考加分減減肥
■于建坤
因為浙江高考航模加分和重慶考生更改民族成分兩件事情,高考加分成了今年高考最有爭議性的話題。在高考公平作為公眾首要訴求的當下,這兩件事情的發生沖破了社會所能承受的公平底線。
高考加分政策的初衷,一是體現了社會正義和主流價值觀,比如對烈士子女、少數民族考生的照顧,以及對優秀學生、思想政治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跡者的鼓勵;二是對技能性項目的鼓勵,如對奧賽獲獎者、藝術體育特長生加分等。這些措施在體現社會正義和主流價值取向的同時,也彌補了高考“一考定終身”和應試教育的缺陷。教育部每年出臺的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工作規定對高考加分都有明確的規定,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在教育部規定的范圍內,在加分標準、加分項目等方面有一定的自主權,可以進行適當調整和增減。近年來,各地各類高考加分政策越來越多,據有關統計,可能超過190多項。
為什么高考加分項目越來越多?決策者以什么目的制定加分政策,如何使用加分政策,越來越引起公眾的關注。比如一些地方政府制定對人才引進、招商引資等相關人員子女的加分政策,雖然是為了發展當地經濟,但毫無疑問是對加分政策的濫用。而從今年發生的高考航模加分和更改民族成分兩件事來看,加分政策成了一些地區和部門的個別人謀取個體利益、營私舞弊的工具。
高考是一件高利害的事情,高考加分政策涉及考生的切身利益,每一項政策的調整都可能損害公平公正。為了使高考加分政策不“走偏”,僅僅公示加分是不夠的,還需要對目前諸多的地方性加分項目減減肥,取消一些比賽不規范、證書有水分的加分項目,尤其要減少出臺加分政策的隨意性,加分政策的出臺必須履行嚴格的程序。對一些手握權力者的瀆職乃至以政策營私舞弊,要嚴肅追究當事者的責任。
新聞回放
浙江高考航模加分者被指多來自權勢家庭
浙江省教育考試院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全省參加體育加分測試高二、高三的學生1555名,其中“三模三電”(即航海建筑模型、航空航天模型、車輛模型與無線電測向、無線電通信、電子制作)741名,占總人數的47.65%。紹興一中2009年參加航海模型加分測試的19名考生中,13名考生的家長分別是越城區副區長、市建行行長、市財政局副局長、市交警支隊科長、市教育局科長、紹興一中黨委書記、紹興一中分校黨委書記、紹興一中分校副校長、古越龍山股份公司董事、紹興汽運集團公司副總、昌安實驗學校校長等,其余6名都是教師子女。(中國青年報2009年5月15日)
重慶取消31名民族造假考生錄取資格
重慶違規變更民族成份的31名高考考生被查出10余日后,重慶官方7日晚公布了對此事件的進一步處理情況。31名違規更改民族成份的考生被取消錄取資格,15名當地涉事官員被查處。
6月22日,在高考分數公布前夕,重慶官方通報了該市31名高考生違規變更民族成份,意圖獲取少數民族考生加分資格的情況。重慶官方當時宣布取消31名考生的加分資格。
重慶市招生自考辦公室7日晚間在其網站上公布了對此事的進一步處理結果。31名違規更改民族成份的考生被取消2009年全國普通高校招生錄取資格。同時公布的還有當地紀檢監察部門對涉事官員的處理情況:15名當地中共黨員領導干部因違規為子女變更民族成份或違規遷移戶口,依照《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有關規定被處以黨內警告處分。此外,當地民族宗教、公安等管理部門的一些涉事公務人員也受到相應處分。(中國新聞網2009年7月8日)
相關鏈接
規范高考加分項目嚴守標準寧缺毋濫
在日前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針對“浙江高考航模加分”相關報道,新聞發言人續梅表示,沒有經過公示的考生,以及加分的項目、加分的分值,是不能計入投檔的成績里去的。續梅說,高考的加分或者降低分數,大體上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國家照顧少數民族地區,還有烈士的子女等等這些特殊人群,體現對他們的關心,會有一些加分的情況。還有一種,我們為了不拘一格地選拔人才,為了體現對創新人才的傾斜,或者對于某些方面有特長的學生的照顧。當前教育部一個很明確的態度,在清理高考加分的基本要求,就是按照當前高考招生的“陽光政策”的要求,落實公開、公示的工作。今后教育部一方面還是要落實公開公示的工作,另一方面,要根據有關法律法規,遵循人才成長的規律,進一步規范加分項目的設置,到底哪些項目可以加分,應該值多少分,都進行進一步研究,同時明確嚴守標準,寧缺毋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