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商龍虎銅尊竟被漁民撈出!
2009-09-08 15:17:00網絡資源
國博探寶
龍虎銅尊是中國國家博物館珍藏的商代青銅器珍品,融線雕、淺圓雕、浮雕技法于一身,動物造型、花紋圖案變形而夸張,達到十分強烈的裝飾效果,鑄造精美,紋飾精致,是不可多得的商時期青銅器珍品,堪與著名的四羊方尊齊名。這件被漁網打撈上來的青銅器的紋飾具有突出的地域特點——發現龍虎銅尊的安徽省阜南地區當時為淮夷聚居區,但器物形制卻明顯受中原商文化的影響。
龍虎銅尊的面世十分偶然。1957年6月的一天,安徽省阜南縣常廟鄉的農民徐珽蘭正在月牙河捕魚,當慢慢收網時,感覺這一網很沉,似乎有大魚在網,可是拉上來一看,卻只有些丁當作響的銅器。這些銅器綠銹斑駁,形狀奇特,總共8件,基本上都完好無損。徐珽蘭把它們弄回了家,擺在自家倉房里。安徽省博物館輾轉知道此事,就派出考古人員前往調查,經過清理鑒定,這8件文物都是商代晚期青銅酒器,龍虎銅尊就是那8件“出水”器物中的精品。
銅尊器身呈圓形,大侈口呈喇叭狀,細高頸,頸部裝飾三道凸弦紋,折肩較寬,其上以圓雕和浮雕相結合,塑造了三條首尾相繼、蜿蜒蜷屈、折身探首的蟠龍形象。龍身凸出在尊肩表面上,龍背雕菱形紋、三角紋,龍身附近飾一圈云雷紋。龍頭突出肩外,闊吻巨口,雙目大睜,額上有雙角。腹部較深,滿飾云雷紋,在外突肩部的三個龍首以下,分別用三道勾云狀扉棱為界,把尊腹分成三個紋飾區,每一區均裝飾以浮雕式虎首位中心的裝飾花紋,高浮雕虎頭居中,左右兩側各接一淺浮雕虎身,弓頸沉腰,粗尾上卷,前后肢屈曲呈伏地欲躍狀。虎頭下飾一平面人物形象,呈蹲坐式,雙手平舉齊肩,人頭已漸被含噬虎口之中。人體兩側附以兩夔龍相對的獸面紋。高圈足,圈足上部有弦紋,下有三個十字鏤孔,其下飾饕餮紋圖案,獸眼凸睜。
精美的出土文物大都是墓葬中的隨葬品,為什么這8件文物卻在河里被發現呢?依據考古調查推斷,可能是很早以前,洪水泛濫,河道變遷,把埋藏在地下的整個棺木及隨葬品全都沖入河內,才造就了龍虎銅尊的“偶然”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