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大西洋颶風季:風暴哪里去了
來源:本站原創(chuàng) 2009-09-07 17:14:42
1992年,安德魯颶風襲向美國佛羅里達州
6月1日,大西洋進入2009年颶風季。天氣預報員預報會有12個已被命名的風暴,其中約有一半會升級為颶風。現(xiàn)在,我們進入颶風季已經(jīng)兩個多月了,但并未有一次風暴在大西洋形成。專家們表示,這是因為太平洋上空的厄爾尼諾現(xiàn)象在2009年颶風季一直沒有出現(xiàn)。
但氣象學家警告說,一場可怕的颶風可能在11月30日颶風季結束前形成。位于墨比爾的南阿拉巴馬州大學沿海天氣研究中心氣象學家基思·布萊克威爾表示:“諸多有利條件可能長期存在于大西洋海盆,足以形成一次強烈風暴。一種極有可能發(fā)生的情況是,我們將在這一年迎來一次或兩次強颶風,只需形成一次颶風,這個颶風季便會成為一個糟糕的季節(jié)。”
厄爾尼諾是一種異乎尋常的溫暖水流,有時形成于南美洲西北部沿海。這一現(xiàn)象會導致一系列被稱之為“急流”的高空盛行風并向南移動。吹過大西洋海盆(包括加勒比海和墨西哥灣)時,急流會導致風切變出現(xiàn),這種高空風能夠破壞颶風的形成和發(fā)展。
專家們表示,厄爾尼諾現(xiàn)象在過去幾個月一直處于發(fā)展狀態(tài),這最有可能是造成2009年颶風季較為平靜的原因。布萊克威爾指出,厄爾尼諾現(xiàn)象曾于1992年形成并引發(fā)安德魯颶風,這場颶風是有記錄以來美國遭遇的第三大強度的颶風。
安德魯颶風是1992年大西洋颶風季第一個被命名的熱帶風暴,當年8月16日以熱帶低氣壓的形式出現(xiàn)。8月24日,它以5級風暴形式在佛羅里達州邁阿密南部地區(qū)登陸,風速達到每小時165英里(約合每小時265.5公里)左右。
布萊克威爾指出,厄爾尼諾主要在加勒比海和熱帶大西洋海域等傳統(tǒng)“孵化區(qū)”抑制颶風形成,但強颶風仍可以在其它地區(qū)形成。1983年8月中旬,艾麗西婭颶風在路易斯安那州沿海形成,當時正值厄爾尼諾時期。艾麗西婭颶風隨后襲擊了德克薩斯州休斯頓,風速達到每小時115英里(約合每小時185公里)。
根據(jù)當前的厄爾尼諾現(xiàn)象狀況,科羅拉多州大學氣象學家威廉·格里和菲爾·科羅巴奇最近發(fā)表了一份最新的颶風預測報告。報告稱,2009年的颶風季活躍程度將低于平均水平。根據(jù)二人的預測,在這個颶風季,大西洋將只會形成10個已被命名的熱帶風暴。其中有4個風暴將升級為颶風,風速至少在每小時74英里(約合每小時119公里)以上。另有2個風暴將升級為大型颶風,風度可超過每小時110英里(約合每小時177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