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玉蟬
來源:網絡資源 2009-09-06 20:53:38
東漢(公元 25-220 年)年間雕成,長 4.50 厘米、寬 3.20 厘米。現藏洛陽博物館。
玉蟬為白玉質、浸黃斑。蟬狀,以直線弧線勾勒蟬首、雙翼、腹、尾等,體扁平,雙目、吻部、雙翅尖、尾尖突出體外。玉蟬形象生動寫實,刀法細膩洗練立體感強,雙翼有薄而透明之感,線條簡潔明快,雕工技藝嫻熟。
此玉蟬應稱之為:“玉琀”,是漢代盛行的喪葬用玉!新石器時期已經出現喪葬含玉的習俗,商周以來,這一傳統一直保留下來。
商代有的“含貝”,西周有的“含蟬形玉”,春秋時代有的“含珠玉”,戰國時期,特別是到了漢代非常盛行“含蟬形玉”。
琀作蟬形,大概是取其清高、飲露而不食。《史記·屈原傳》載:【蟬,蛻于蝕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
以蟬為琀,還是以 3 借蟬的生理習性,而賦予死者特定的含義,“琀”與口塞作用大致相同,但使用口塞的習俗,一般僅限于高級貴族階層,而琀的使用則較為普遍。
這件玉蟬的藝術風格,也反映了“東漢”玉器陰線刻飾的工藝手法,和強烈的寫實性!形態生動逼真、造型新穎質樸、刻劃簡練,寥寥數刀神韻盡在,與“紅山文化”玉器的表現手法頗為相似,俗稱『漢八刀』,是我國古代雕塑藝術中,極具特色的表現手法。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