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記憶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
2009-09-04 17:27:13天天高中學習網
記憶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有
洋流、地形、海陸分布、大氣環流、緯度。
上題答案有5點,我們可借助“唐宋元明清”一詞語來與之分別聯想。即:
唐——洋流
宋——地形
元——海陸分布
明——大氣環流
清——緯度
聯想:
唐——洋流:“唐”可諧音成“淌”,今年雨水多,下的雨水最終都淌進“洋”流進海。
宋——地形:“宋”諧音成“送”,來我家的客人走時,我一定得送出去,因為這里被大水沖得地形復雜,不好走。
元——海陸分布:“元”諧音成“園”,我家的菜園也被沖的高一塊低一塊的,高處裸露,低處有水,如同海陸分布一樣。
明——大氣環流:“明”想成“明天”,天氣預報說,明天還有雨,是因為幾大暖氣流循環流(大氣環流)過的緣故。
清——緯度:“清”諧音成“晴”,天氣總也不晴,大概是因為緯度低,處于熱帶的緣故吧,還得下雨。
這樣通過“唐宋元明清”五個字就記住了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
我們在應用借助詞句聯想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外援”詞句的個數要與所需記憶的條款數目相等。
如例1中有四個答案要點,我們就選用了“改革開放”四個字與之對應;例2中有五個要點我們就用“唐宋元明清”五個字與之相應。幾條答案就選擇幾個字,不能多也不能少。
2、所選擇的詞句之間必須是緊密相關的。
必須選用成語、俗語、歇后語、詩詞等相互間存在緊密聯系的詞句,不能是東一個,西一個的臨時拼湊的詞句。如可以以選擇:人口手、日月星、海上升明月、在那遙遠的地方、飛流直下三千尺、老虎拉車—誰趕(敢)等詞句。因為這些都是約定俗成的,誰也不能夠隨便在其中間再加減字的。答題時數一下“外援”的個數,就知道了有幾條答案,不會遺漏答案數目。相反,若選用“你來了、你快點說、怎么還沒來”等詞句的話,回憶時就會拿不準到底是“你來了”還是“你回來了”亦或是“你才回來嗎?等詞句,拿不準幾個字,就可能漏答要點。
3、借助的詞句要選用自己所熟悉的。
如果找的詞句連你自己都陌生,也就是說連記憶這些詞句本身都成問題,可千萬別選用,因為這樣的詞句很容易忘記。忘記了選用的詞句就意味著忘記了答案。這個詞句就好比是開門的鑰匙,丟了它,你就進不了屋了。
所以一定要選擇那些你張嘴就來的、不假思索的、脫口而出的詞句,唐詩宋詞、成語、歇后語、熟悉的歌詞、歌曲名等是最佳選擇。
4、聯想前要先劃出答案中的關鍵詞。
有的答案中帶有一些敘述性的內容,應用借助詞句聯想法時,“外援”詞不可能與答案中的每個字都進行聯想,只能先劃分出關鍵詞,再用外援詞與之進行聯想,所以需要先行劃出關鍵、能起到“提綱攜領”作用的重要詞。
事實上,每個答案的要點中都有“點睛之語”,抓住要害,抓住重點答題是應試的訣竅!一道題中,你把關鍵的條框框答出來了,即便補充、途述得不夠豐滿,那起碼2/3或3/5的分數是能拿到的,要知道,老師判卷時都是按要點給分的。如例1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這道題若是5分的話,你答出四個要點,那最少可得3分。
5有時干脆就用提出問題的題干作為“外援”的詞句。
如商鞅變法一題,也可選用“商鞅變法”四個字與四條答案進行聯想。但要注意的是,這樣的題干得選用那種不論怎么提問都會出現的題干才行。不然的話,考試中若換個角度出,原來的所借用的“外援”不再出現了,那也就想不起答案了。例如不論怎么考商鞅變法,這“商鞅變法”四個字都一定會出現,那我們就可放心地選用。
再一個,題干的字數要與答案要點數量保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