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閱讀三步法
2009-09-04 15:48:42中教網
21世紀是一個信息時代,閱讀是人們求知和生活不可或缺的,以學習知識、獲取信息為目的的閱讀則關系到我們的學習成績和生存質量,因此,提高閱讀能力是中學語文教學的當務之急。
從《考試說明》及歷屆高考命題特點中,我們可以看出,高考命題不斷增強文學因素。大閱讀大多考查散文的閱讀。而散文閱讀考查的內容是綜合性的,僅用一種方法是很難有效完成考題的。解題時,分步交替地使用各種閱讀方法,是行之有效的。一般地說,散文閱讀應分三步走,具體如下:
第一步,通讀全文,大致了解文章的內容,明確文章的主旨。閱讀一篇散文,要把握散文的主旨,即“神”,則需要我們先通讀全文,大致了解文章的內容,弄懂文章“說什么”。換句話說,我們應該先通讀全文,給大腦留下了大體印象。我們也許無法詳盡地說出文章各部分的詳細內容,但正是頭腦里留下的那么一丁點“印象”,能給我們把握文章的主旨帶來莫大的幫助。一篇好文章,無論是選材謀篇,還是遣詞造句;無論是運用修辭,還是采用藝術手法,都是為了表現中心主旨服務的。因此命題者命題時,總會結合中心主旨來命題,我們如若成功地把握散文主旨思考問題,那么我們就不難找出答案來。當然,散文的主旨并不都是直露的,它常借寫景狀物等來表現。故而,要抓住散文的主旨,就得分析文中所寫的景物的特點與情感體驗、社會生活及人生哲理之間的聯系。另外,不少散文作家都喜歡“卒章顯志”的寫法,我們還可以先讀文章的結尾,了解其“志”,然后再瀏覽前面的材料,這樣會更容易把握文章的主旨。再說,散文的主旨大多是抒情、明志、言理,這也給我們把握主旨帶來提示,即我們可從“情、志、理”入手。
第二步,略讀每段的重點句,把握文章的結構和作者的思路。這一步閱讀,我們只需列出每段的重點句或概括出每段的主要內容,將它們聯起來,再一次熟悉文章的內容。因為我們閱讀散文時,實際上也是要求我們讀者盡可能地沿著作者的思維的軌跡再走一遍,從而達到更深刻、更條理地把握文章謀篇布局的目的。而要理清文章的思路,就應該從文章的取材、線索、順序、開頭結尾、過渡、照應、段落層次的關系等方面入手。當然,各種文體都有各自的思路特點。就散文而言,線索最為重要。材料是依賴線索展示的,思想是隨線索發展的,事理是循線索演繹的。所以,我們如果抓住了線索,就等于把握散文的意脈。這樣,表面上看似很“散”的“形”,就串起來了,緊緊地凝集在“神”的周圍。理清了文章的線索后,就能很好把握文章的內容,解答后面的題目就不會很難。
第三步,精讀文章,品味文章語言。品味散文的語言,主要是品味散文的重點語句。我們應當對所讀的信息進行加工、分析、抉擇、取舍,從而獲得最有價值的信息。對重點詞語的處理,主要有兩個過程。首先要有敏銳的語感,善于捕捉那些有特定含義的詞語。其次,要學會咬文嚼字,結合全文挖掘出詞語背后隱藏的信息。而把握關鍵句,對于深入理解文章的內容是至關重要的。從內容、表達形式、結構、修辭等方面來看,我們應當緊緊抓住以下這些關鍵句:能揭示文章題意主旨、概括段意的語句;文章中抒情、議論的句子;對文章結構有影響的語句;有重要指示代詞的語句;運用修辭的語句;篇首、段首、篇后、段后的語句等。
誠然,要成功解答高考散文閱讀理解題目,還需調動所有的知識儲備,并具備良好的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