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鼠為人類做出巨大貢獻
來源:本站原創 2009-09-04 15:29:43
人們通常認為老鼠是傳播疾病、制造麻煩和惹人討厭的動物。但從二十世紀初以來,正是老鼠一直在充當人類醫學研究的“老黃牛”:它們既是研究疾病的工具,又是檢驗藥物作用的“實驗者”,為人類戰勝疾病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位于美國緬因州山漠島的約翰遜實驗室在醫學研究界是個大名鼎鼎的地方。自從1929年建立以來,無數科學家曾來到這個實驗室,從這里帶走各種各樣的老鼠,供科學研究之用。
約翰遜實驗室是全球小鼠模型的資源中心,目前提供3000多個品系的實驗用小老鼠。這些老鼠有些來自自然界,有些是通過基因技術“定制生產”出來的。在每一個品系里,所有的小老鼠除了有性別的差異外,從基因層面看是完全相同的。在這個實驗室提供的小老鼠中,有一些患有人類的疾病,比如糖尿病、高血壓、骨質疏松癥、阿爾茲海默癥等;還有一些老鼠,在某些特定的環境條件下,比較容易發胖、得癌癥或是受感染。
實驗用小老鼠的作用巨大。生物學家利用它們研究基礎生理學,疾病學家利用它們尋找導致疾病的基因變異,醫藥學家在它們身上實驗各種藥物。它們具備一切醫學研究需要的特征:便宜、好養、繁殖能力超強、成熟迅速、比大動物易于管理和觀察。
最先提供實驗用老鼠的是美國馬薩諸塞州格蘭比鎮的退休教師艾比·萊斯羅普。20世紀初,她培育出了后來十分有名的“B6”型老鼠。2002年,作為生物基因圖譜研究的一部分,“B6”型老鼠被選為鼠類的總代表,科學家繪制出了這種老鼠的基因組圖譜。
今年7月《自然》雜志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老鼠的基因多樣性還遠遠沒有被人類完全發掘。
科研人員比較了15種老鼠的基因序列,其中有11種是實驗室長年使用的“傳統”品系,另外4種是近年從野外抓到的老鼠的后代。令研究者們驚訝的是,實驗室里常用的那11種老鼠,竟然大部分來自西歐同樣的祖先。在它們身上,很少找到來自中亞、東南亞或是島國日本的老鼠的基因。科學家指出,這說明在自然界,老鼠的基因多樣性仍然十分豐富,這為科學家們生產更多品系的實驗用老鼠提供了巨大的潛力。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