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揭示蝙蝠神奇的飛行技術
來源:本站原創 2009-09-04 15:25:03
近日據《俄羅斯科學家報》報道,來自瑞典倫德大學(Lunds universitet)的科學家在研究蝙蝠模仿能力的過程中,通過實驗最終揭開了蝙蝠模仿蜜蜂飛行的秘密,進一步驗證了動物也具有超強的模仿能力。
瑞典倫德大學的科學家稱,現代空氣動力學理論還不能完全解釋蝙蝠的飛行本領,特別是目前的已知科學理論也無法解釋清楚蝙蝠的一些基本能力如:導航、聲音傳感等。經過考古研究和生物學研究發現,這些功能本身都不是蝙蝠所“天生具有”的能力,很有可能是后期的進化過程中蝙蝠才具有的能力。瑞典倫德大學生物學家安德斯-赫登斯特朗(Anders Hedenström) 為此做了一系列實驗,在研究蝙蝠飛行的實驗中(見圖一):科學家用繩索和支架將蝙蝠懸掛在裝有攝像機的風洞中,刺激蝙蝠的翅膀,通過攝像機對氣流的拍攝采樣(風洞中拍攝取得),運用計算機模擬來判斷蝙蝠采用的飛行技術和原理。
通過計算機模擬所獲得的數據和結果,科學家發現蝙蝠的飛行技術竟然和黃蜂的飛行技術非常相似。而根據模擬得出的結果,蝙蝠和鳥類飛行技術存在著明顯不同,在蝙蝠飛行速度較慢時,蝙蝠扇動翅膀的幅度和方式模仿了黃蜂的飛行技術,使得蝙蝠可以在空中懸停和在飛行中快速轉彎。
同時科學家通過比較其它昆蟲認為:蝙蝠由于自身的特點,在模仿昆蟲的飛行時,能夠獲得更多的向上升力。風洞中蝙蝠翼下的氣流形狀要比鳥類飛行時更加復雜。科學家認為,蝙蝠模仿黃蜂的飛行技術可以保證蝙蝠在飛行過程中減少對身體的依賴,可以迅速在空中進行復雜的轉體和懸停,保證了可以迅速的在空中捕捉食物和躲避天敵。
同時瑞典科學家認為,蝙蝠在在飛行過程中的導航能力有可能也是模仿了鴿子的地磁導航技術,因為在另外一項實驗中,科學家發現蝙蝠在回巢穴的路線上會依據地磁的變化而發生變化,但是此項實驗沒有披露具體的詳細過程。科學家認為,蝙蝠在導航、聲音傳感和超聲波方面的能力很有可能都是向其它動物“模仿”而來,就像人類模仿動物一樣,動物為了彌補自身的缺陷也會學習借鑒其它動物的獨特本領。
在此次蝙蝠飛行實驗中,科學家就發現了這一模仿的秘密。科學家希望通過這一發現,能夠推進對動物仿生技術的進一步研究和發展,造福人類。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