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使用詞語——實詞
2009-09-04 15:06:33中教網
正確使用詞語——實詞
一、近年高考考查實詞的情況:
1、能力層級:D(應用)。
2、分值:3分
3、題目特點:近年均是單項選擇題,要考生對容易混淆的近義詞的細微差別進行比較、辨析,能根據上下文的語言環境,正確使用詞語。
二、辨析近義詞的方法
要正確使用詞語,就要學會辨析近義詞的細微差別。
近義詞之間的差別我們一般可以從以下七個方面來辨析:
從色彩方面辨析
、僭~的色彩不同
色彩是指詞義附帶的某種傾向、情調。有的表現為感情上的,叫感情色彩;有的表現為使用場合的不同,叫語體色彩。
如:成果——后果節儉——吝嗇維護——庇護聰明——狡猾
褒義詞:具有肯定或贊許的感情。如:鼓勵、成果、抵御、果斷。
貶義詞:具有否定或貶斥的感情。如:煽動、后果、抗拒、武斷。
中性詞:不表示褒貶。如:鼓動、結果、抵抗。
詞除褒貶義之外,還有莊重和詼諧、謙敬和諷刺、委婉和直露以及文、白,雅、俗等色彩,雖然意義相同或相近,但各適用于不同場合。我們稱之為語體色彩,主要表現為口語和書面語的區別?谡Z具有通俗樸實生動的風格。書面語有文雅、莊重的風格,多用于鄭重場合。
如:陵墓——墳富態——胖茲——現在馬鈴薯——土豆蒼穹——天空
口語:聊天、辦法、嚇唬、媽媽、生日。
書面語:談話、措施、恐嚇、母親、誕辰。
從詞義方面辨析
、谠~義涵蓋的范圍大小不同,如:
年華——年歲風俗——風尚書籍——書河流——河
上面的詞中都有相同的語素,左邊的詞義范圍比右邊所指的要大。
③詞義側重點不同
如“詭辯”與“狡辯”都指無理強辨,但“詭辯”著重在“詭”,即欺詐、怪異。“詭辯”就是用欺詐的手段、奇怪的言辭,似是而非的論證,來為自己的謬論辯護。“狡辯”著重點在“狡”,即不老實、耍花招,“狡辯”就是歪曲事實,狡猾地為自己的錯誤言行辯解。
④詞義的輕重不同
一組詞的意義基本相同,但是有的適用于重要的。較大的事物,有的適用于一般的事物,有的表示的程度深、性質重,有的程度淺、性質輕。如:
請求——懇求批評——批判擔心——擔憂制造——創造
以上各組詞均是前輕后重。
從運用上辨析
⑤詞語的習慣搭配不同
在語言實踐中,詞和詞的搭配有一定的習慣,不能任意組合。如:
發揚——優點、作風、傳統;發揮——創造性、積極性、作用、干勁
改進——工作、方法、技術;改善——生活、關系、條件
⑥詞性和句法功能的不同
如“公然”“公開”都含有不加掩飾地采取行動之意,但“公然”是副詞,在句中只能作狀語,如“公然侵入”。“公開”是動詞兼形容詞,在句中充當謂語,如“真相早已公開了”;可充當狀語,如“公開表明態度”;可充當定語,如“公開的秘密”。
⑦適用的對象不同
愛護:用于上級對下級、長輩對晚輩或同級同輩之間。
愛戴:用于下級對上級、晚輩對長輩。
關懷:用于上對下、長對幼,只用于對人。
關心:對人對物均可用,對人時,用于一般人。
三、復習建議
1、多查閱《現代漢語詞典》等有關工具書,了解詞語的確切含義。這是正確使用詞語的基礎。平時要注意積累。
2、解答此類題的方法和技巧
、牛盐照Z境含義。正確使用詞語的基礎是能夠根據語境辨析詞語的意義。語境就是詞語所處的語言環境,也就是上下文。要確定詞語的意思,必須把它放在語境中考慮。漢語詞語有許多是多義的,但是到了一個語境中。每個詞都只能有一個固定的意義。詞語使用的正確與否;主要是看其適合語境與否。選擇恰當詞語,要先把握語境含義及特點是十分必要的。如:
我國大型深水港--山東石臼港的建設進展順利,(截止、截至)九月中旬,已完成全年施工計劃的90%。
從語境看,是整個事件的中間暫停,將來還要繼續進行。因而用“截至”就比較恰當。因為“截止”是指到某時間停止,不實發展;“截至”是指截止到某時間、事件仍會發展。
⑵.抓住相異語素,分析其意義差異,選其符合語境義者。注意辨別同義詞或近義詞在意義、色彩、運用這幾方面的細微差別。
如:為了躲避敵人的搜捕,她(化裝、化妝)成一個闊太太,打扮得珠光寶氣。
語境意義是明顯的,是指她把自己打扮成一個闊太太。“化裝”與“化妝”,相異語素是“裝”與“妝”。都有修飾、打扮意義,但“裝”有服裝義,“化裝”就是改變自己的服飾而裝扮成某種身份的人,“妝”是打扮義,使自己容顏美麗。因而應選“化裝”。
⑶.聯系日常習慣用語,推斷詞語意義及用法,再判斷該選何詞。有些近義詞沒有相同或相異的語素,無法通過語素比較進行鑒別。從詞語本身的意義、功用又辨析不清,那就把所辨析的詞語放入日常習慣用語中,由此而區分出其異同,如:
他(遲疑,猶豫)不決地佇立著,緩緩環顧四周的房屋和院中的景物。
“遲疑”“猶豫”都有“一下不能判定”義。遲疑不決、猶豫不決,這些詞語都正確。只有放到日常習慣語境去體味其差異,才能判定應選哪一個。“我請他幫助,他遲疑了一下,還是跟我走了。”“我請他幫忙,他猶豫了一下,同意了。”“遲疑”常指行動而言,“猶豫”常指態度而言,因而據語境應選“猶豫”。
四、考題例析
(2002年高考北京卷)依次在橫線處填上詞語,最恰當的一組是
長江流域,無疑也是中華民族文化的________之一。考古發現________,舊石器時代處于長江上游今云南境內的元謀人,與黃河流域今陜西境內的藍田人__________。這個結論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A.發源地表明共存B.發祥地證明并存
C.發源地證明并存D.發祥地表明共存
答案:B
分析:句中,長江流域無疑也是中華民族文化的起源的地方,應該是“發祥地”,因為“發源”指河流開始流出,起源:而“發祥地”用來指民族、革命、文化等的起源的地方。第二組詞語的選擇則取決于句中講考古發現、證實一個事實,要用“證明”,用可靠的材料來表明或斷定人或事物的真實性。而“表明”的意思是“表示清楚”,在此句中不適用。“并存”較“共存”更突出兩件事同時進行或同等對待。
(2001年高考全國卷)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橫線處的詞語,最恰當的一組是
、龠@位發言人_______指出,美方對這次撞機事件必須承擔全部責任,向中國人民作出交代,并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②盡管這只是一次_______,但民警與保安的迅速出擊,表明本市第一個進入校園的電子保安報警系統已經成功地開通了。
、塾猛崆聦嵉臍v史教科書作為學校的教材,必然_______日本年輕一代對本國歷史的認識偏離事實。
A.莊重演練引導B.鄭重演示引導
C.莊重演示導致D.鄭重演練導致
答案:D
分析:
、倬渲,發言人是代表國家對美方軍用偵察機撞毀我方戰機的事件進行表態,事關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所以要用表“嚴肅認真”意思的“鄭重”;而“莊重”常用來形容個人言語或舉止不隨意、不輕浮,如“態度莊重”“神情莊重”等。用“莊重”來形容外交發言人的談話顯然就不合適了。排除了“莊重”,A、C兩項就可以被排除了。
、诰渲惺钦f進入校園的電子保安報警系統的實地練習,句中有“民警與保安”“迅速出擊”等信息,就決定了這里只能用“演練”;而“演示”意指利用實驗或實物、圖表把事物的發展變化過程顯示出來,使人有所認識或理解。顯然與句意不合。這樣,B項又可以被排除了。
、劬涫钦f日本政府批準用歪曲事實的歷史教科書作為學校的教材,必然使“日本年輕一代對本國歷史的認識偏離事實”這一后果,所以應該用“導致”;而“引導”指帶著人向某個目標行動,用在這里顯然不如“導致”更準確。
本題所選用的語料,①③句都是國際政治方面的,②句涉及學校安全問題,既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又能顯示語文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所選的三個詞語也很常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