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Modal
          全國

          熱門城市 | 全國 北京 上海 廣東

          華北地區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內蒙古

          東北地區 | 遼寧 吉林 黑龍江

          華東地區 | 上海 江蘇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東

          華中地區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區 | 重慶 四川 貴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區 | 陜西 甘肅 青海 寧夏 新疆

          華南地區 | 廣東 廣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關注高考網公眾號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資訊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高考總復習 > 高考知識點 > 高考地理知識點 > 季風帶給唐朝的命運之爭又有新解

          季風帶給唐朝的命運之爭又有新解

          來源:本站原創 2009-09-02 15:21:54

          [標簽:歷史]

            “我們的研究表明,中國在公元700~900年間,嚴寒的冬季(即冬季風強)基本上伴隨著多雨的夏季,否認唐朝滅亡于氣候干旱的論斷,也質疑德國科學家所謂在年-10年尺度上冬季風和夏季風的強度變化呈‘反相關’的推論。”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首席科學專家張德二研究員在接受《科學時報》采訪時說。

            11月15日,《自然》雜志發表了題為《質疑冬季風和夏季風強度變化的“反相關” 說》的文章,作者為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首席科學家張德二研究員和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研究員陸龍驊,文章反駁了德國波茲坦地學研究中心氣候動力與沉積主管豪格和他的科研小組于今年1月4日在《自然》雜志刊登的論文。

            豪格在論文中寫道:“公元751年唐朝開始衰落。造成盛唐衰敗的是長期干旱和夏日極其少雨的氣象原因。”“根據由中國雷州半島湖光巖瑪爾湖的沉積物分析得出的冬季風代用古氣候資料,可認為,在短時間尺度的變化上,冬季風強度和夏季風強度之間存在著一種反相關的關系。在過去15000年里,有3個時期的冬季季風很強,而夏季季風很弱。前兩個時期是在冰河紀,而后一個時期大約在公元700~900年間。唐朝自公元618年至公元907年延續近300年。由公元700~900年間冬季風的加強而推知此時中國夏季降雨量的減少,連年干旱造成谷物欠收,激起農民起義,和公元751年唐朝軍隊與阿拉伯大軍激戰于中亞重鎮怛邏斯,唐軍大敗后退。這兩個原因導致了唐朝(公元618~906 年)的衰落,最終于公元907年滅亡。”

            今年1月4日,BBC報道稱,“一項最新研究認為,中國歷史上輝煌的王朝──唐朝由于古季風的改變而致其逐漸衰亡”,這在國內外反響極大,互聯網上也有帖子稱“德國科學家發現唐朝因干旱滅亡,中國科學家都干什么去了?!”當時的中國氣象局局長秦大河即刻批示:“請張德二先生作出反應。”

            “隨即我接受了兩家媒體的采訪,指出豪格的論斷與歷史事實不符,不能成立。他們研究氣候變化與人類文明的發展和衰落的關系,得出了中國堪稱黃金時代的高度發達的唐代文化終因冬季風的加強和干旱而衰敗的結論,這是站不住腳的。中國歷史朝代之更迭有其十分復雜的因由,中華文明之興衰絕不會被簡單化到由于降水量這樣一個自然因子在10年或更短時間內的突然減少就崩潰了,中華文明何至于如此脆弱!”張德二說自己深思再三,查證了更多的資料,和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研究員陸龍驊合作寫下這篇《質疑冬季風和夏季風強度變化的“反相關”說》。

            唐朝氣候并非趨向干旱,所謂冬季風和夏季風的年-10年尺度的變化“反相關”之說遭質疑

            張德二表示,豪格研究小組關于夏季降雨量減少的推論確實和我們掌握的中國歷史氣候實況相矛盾。中國的歷史事實是:公元700~900年間氣候并非長期干旱或總體上趨向于干旱,而是呈現干期與濕期的交替變化。

            據張德二介紹,中國歷史文獻記載的氣候事件,具備時間記錄明確的優點(其他代用氣候數據如樹輪、冰芯、沉積物等則存在定年及校正問題),其時間可以精確到年、月甚至日期。一份根據36750條歷史氣候記錄的統計,計算出過去2000年的濕潤指數資料序列表明,在公元700~900年間,中國呈現的是干時段與濕時段相互交替出現:其中公元711~770、811~1050年是濕期,公元771~910年是干期。很清楚,唐朝滅亡前的最后30年正是處于多雨時段而不是干旱時段。中國歷史氣候記錄還表明,唐代后期的2個強冬季風的時段——公元810~830年和公元880~890年,皆對應于夏季多雨,而弱冬季風時段公元850年~870年卻對應于夏季少雨。此外,歷史記錄還表明,90%的嚴寒的冬季(亦即強冬季風)對應于夏季多雨。這說明寒冬—濕夏的對應關系正是唐朝后半期的氣候特點。不過,豪格研究小組提出了所謂“在10年尺度上,東亞冬季風強度和夏季風呈反相關關系”的論斷,且又認為夏季風弱則對應于中國干旱,再由湖光巖沉積物的分析曲線所顯示的在唐朝中期以后冬季風加強,而得出唐朝中期以后氣候趨向于干旱少雨的推論。張德二認為,既然這個推論與中國的歷史氣候實況相悖,就應當對其作為推論依據的“冬/夏季風強度變化反相關(Anti-correlation)”的論斷提出質疑。

            沉積物代用氣候資料所指示的冬季風強(弱)與中國歷史氣候實況相反,引起對其科學解釋的質疑和新的深入探討

            張德二指出,豪格小組研究得到的湖泊沉積物的鈦(Ti)值含量變化曲線是一項重要的新成果,他們說該資料的時間分辨率接近于“年”,這顯然十分難得,在他們的論文中也說到這資料被用來分析時間尺度為“年”的季風強度變化等等。不過將這項高分辨的Ti值時間序列曲線和年代準確的中國歷史氣候記錄對比時,竟然發現二者明顯錯位,如Ti值含量變化曲線在869年左右出現極高值,指示此年冬季風極強,然而該年及其前后幾年恰恰都不是寒冬年份。如果說不必過于苛求這項湖泊沉積的代用資料能夠準確地指示“年”尺度的變化,降低時間分辨率,改為按照20年、30年、40年的時間段來對這Ti值含量變化曲線指示的冬季風強弱和歷史氣候記錄進行對比,二者也幾乎總是相矛盾的。

            張德二舉例說:“中國歷史氣候記錄表明,在公元850~870年間僅有1個寒冬,這意味著此時段的冬季風強度很弱,然而在此期間,湖光巖的Ti含量值卻呈現為極高值,指示冬季風很強;相反,在公元810~830年間卻有7個寒冬出現,包括中國歷史記錄中異常嚴重的海冰凍結的822年的寒冬,通常被認作是唐朝時冬季風最強盛的時段,而此時湖光巖瑪爾湖的Ti含量值較低,表示冬季風弱。”這代用資料指示的氣候特點與氣候實況有如此之大的錯位,是值得深思的。這不僅對代用資料的氣候意義的解釋提出質疑,也將引出湖光巖鈦序列定年是否準確、能否用來反映中國冬季風強弱等一些原理性的深入探討。

            唐朝不可能亡于一場中國人不大知曉的邊境戰事

            “唐王朝在8世紀開始的衰敗,始于公元751年的一場邊境戰爭,唐朝軍隊在Tanros地方與阿拉伯軍隊交戰而大敗,自此唐王朝元氣大傷而走向衰落,直至公元907年滅亡。”

            張德二指著豪格的論文說,這是一個很明顯的錯誤。“文章所指的Tanros之戰,論其規模,在唐王朝眾多頻繁的邊境戰事中實在是極其平常,在中國歷代戰爭的名錄中見不到,也不為一般的戰爭史研究所提及,中國人不大知曉。所以我多次去國家圖書館細查歷史重大戰爭的記錄,均無所獲,最后終于從十分頻繁的邊境戰事和唐安西節度使高仙芝與邊疆胡國關系的記述中,才找到有關751年的這場戰事。頗費周折。”

            “它之所以被歐洲人士知曉,僅僅是戰敗方的約2萬唐朝軍民成了俘虜,其中包括了大批工匠,尤其是造紙工匠。這些技術工匠被擄往中亞,后又被帶往歐洲,他們將多種制作技術,尤其是造紙術傳播到了西方。所以,這場規模并不算大的邊境戰爭實在是以它對傳播造紙術的重大貢獻而在歐洲被廣為人知的。豪格的文章失實地夸大了這場發生在唐朝滅亡前167年的局地戰事對唐朝衰亡的作用,這不符合中華歷史。倒是其后的安史之亂等戰事和社會動亂對唐朝的衰亡有直接關聯。作者信口開河地輕言‘號稱文學藝術達到黃金顛峰時代的中國唐朝’如何‘在751年敗于與阿拉伯人的一場戰爭,從此就走向滅亡’,這實在是對中國歷史之輕薄。”張德二說。

            張德二認為,在Nature上展開的這場“唐朝是否因干旱而滅亡”及“東亞冬季風與夏季風強度變化的關系”的學術爭論,使我們得到的重要啟示之一是,在建立歷史代用資料序列時,一定要盡可能地與實況進行對比,特別是在解讀代用資料序列的氣候含義時,一定要十分小心謹慎。

            張德二最后強調,通過這場爭論和大量的對比分析,顯示了中國歷史氣候記錄的科學價值,尤其是它時間記載準確可*的優點,應當在各種古氣候代用資料的時間校定上起作用,這也是中國古代文明對現代科學研究的一項獨有的貢獻。

          收藏

          京ICP備10033062號-2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備案編號:110108195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高考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2 www.scgzkg.net . All Rights Reserved

          无码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中文无码| 精品人妻中文av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蜜桃网站|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系列| 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无码野战| 色综合中文综合网| 无码国内精品久久人妻蜜桃|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欧美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乱码免费高清 |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毛网站|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文第一| 无码AV动漫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国产免费久久久久久无码| 中文字幕国产91|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片在线观看| 在线播放无码高潮的视频|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小综合在线 | 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无码野战| yellow中文字幕久久网| 国产V片在线播放免费无码| 欧美日韩中文国产va另类| 无码8090精品久久一区| 无码孕妇孕交在线观看| 欧美中文字幕无线码视频 | 日韩精品无码专区免费播放| 天堂8а√中文在线官网| 成人无码区免费A∨直播| 一夲道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VA一区二区三区| 高h纯肉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乱偷无码AV先锋| 日本中文字幕免费高清视频| 国产精品三级在线观看无码 | 精品久久久中文字幕人妻| 日韩国产成人无码av毛片| 日本无码色情三级播放| 狠狠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AV无码AV男人的天堂不卡| 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 成人午夜福利免费无码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