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應該習慣“高分被退檔”
2009-09-02 14:26:02紅網 文章作者:葉傳龍
今年山東省普通高校招生錄取工作日前結束,記者從山東省教育廳舉行的高考(論壇)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高中綜合素質評價在錄取中的作用取得突破,山東首次有考生因綜合素質評價原因被退檔。(8月29日《中國教育報》)
高考制度已經推行30多年,在總體公平的前提下,也有諸多瑕疵,還有很多環節需要改進,如“高分低能”就一直為人們所詬病。在這種情況下,山東省率先將考生的綜合素質評價信息作為高考錄取的重要參考依據,無疑具有積極意義。但由于對考生的素質評價缺乏具體的操作標準,使得這一想法一直停留在政策層面。
從一些省市出臺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方案可以看到,學生的道德品質素養、交流與合作、學習能力與學業成就、體育與健康、審美與表現等,都將與高考成績一起,被作為高校選拔錄取的依據。有了這樣的細化標準,山東省將素質教育作為錄取依據終于由紙上談兵進入了實戰操作,這讓那些不愿意參加社會實踐,不熱心公益事業,不重視體育鍛煉,只知道讀死書、死讀書的考生,難以再占到便宜。考生的高考成績和素質評價被制成電子檔案,綜合素質一目了然,招生學校好中選優,錄取素質更為全面的考生,既是招生改革新的導向,也是學校自身發展的需要。
提倡素質教育,不能一考定終身,這是多年以來我們一直呼吁的,而如今真正以素質作為升學評價指標時,有些人又接受不了。從表象和慣例來看,考生分數高,僅因為“綜合素質評價低”而被退檔,似乎是件不公平的事情,而這些綜合素質等級,有的就是班主任一手操辦的,將其作為錄取標準,給教師和學校增加了“尋租”可能,遠比單純憑分數錄取更加可悲。即便如此,我們需要做改革和完善的也是素質等級考評制度和機制,使綜合素質考評的手段更加科學,考評的結果更加客觀,而不是叫停將綜合素質引入高考錄取這一政策,否則,高考改革就只能永遠在原地打轉。
相信,隨著考試制度改革的深入,高考將告別“唯分數”時代,一些高分考生被退檔會越來越多,對此,我們應該習慣并期待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