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志愿填報必看:上線生退檔六大原因
2009-09-02 14:15:31北京考試報
2009年北京高招錄取已經結束。記者從部分招生學校了解到,部分上線考生沒能被相關高校錄取主要有6方面原因。希望2010年的高考生們能從中吸取教訓,在明年高考志愿填報時加以注意。
“退檔”原因一覽:
綜合素質評價退檔遭質疑:
一、填報志愿過少
案例:小周平時學習成績優異,高考時,她只報考了清華大學。由于發揮不理想,雖然她與清華大學建筑專業只差7分,卻無奈高分落榜。
專家分析:填報志愿時,即使考生分數較高,如果選擇院校過少,風險也會加大。如果填報某一高校的考生比較多,造成扎堆兒現象,就會導致該校調檔線分數升高。考生成績即使過了錄取批次最低控制線,卻未達到院校錄取調檔線,也不會被報考院校錄取。
昌平區考試中心高招辦老師王紅梅建議,想讀清華、北大的高分考生,填報志愿時要拉開梯度。如考生可在提前批次報北大小語種,本科一批次第一志愿填報人大等院校。填報高考志愿時,考生可多填報幾所學校,不要非清華、北大不上,一些外地重點院校師資、教學、學科建設等也很好,如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武漢大學、浙江大學等。高分考生還可看提前批次是否有滿意的院校,或查閱招生章程中接收二志愿考生的院校中是否有滿意的。如果考生一志愿填報清華、北大,二志愿可考慮外省市招收二志愿考生的重點院校或者北京預留二志愿計劃的重點高校。
二、單科成績偏低
案例:今年報考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專業的一位北京考生,雖然高考成績達到該校要求,但是,在高考總分一樣的情況下,他的英語(論壇)單科成績比另一名考生低,最終沒被北外錄取。
專家分析:許多學校注重與招生專業相關科目的成績,有的招生專業對考生單科成績如數學、外語等有要求。有的考生高考成績達到了院校調檔線,但某一單科成績較低,沒有達到學校對專業相關科目的成績要求,學校就有可能不予錄取。有的學校錄取時,在總分相同的情況下,優先錄取單科成績高的考生;有的院校甚至會錄取相關科目分數高而總分略低的考生。
北京外國語大學招生辦主任許曄建議,考生在填報志愿時,要認真閱讀招生簡章和章程,了解招生院校的錄取原則,看清學校是否對單科成績有要求。考生在估計自己的總分報考這些院校比較有把握的前提下,還可打電話咨詢這些院校的老師,了解有關單科分數要求的信息,看看自己的單科成績是否能達到要求。
三、身體條件受限
案例:有一位色弱考生,盡管按《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第二大部分規定,他不能報考醫學類各專業,但該考生弄虛作假,在色覺項檢查中填寫為正常,雖被某醫科類院校錄取,但無法像其他同學一樣進行正常的實驗課學習,不得已退學回家,考生為此付出了極大代價。每年高考錄取中,都有考生因身體條件與所報院校或專業的要求不符而被退檔。
專家分析:北京市體檢中心有關負責人建議,考生填報志愿前要認真閱讀《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考生在拿到體檢結果后,要認真了解自己身體的全面情況,同時重點閱讀體檢表下方的“報考專業意見”,對于“報考專業意見”中提出的不適宜選報的專業,考生要認真閱讀《指導意見》進行比對,填報志愿時一定要避開這些專業。
同時,考生要認真閱讀所報院校的招生簡章。高校在《指導意見》的基礎上,可根據院校或某些專業的特點,在身體方面提出合理的附加條件。因此,考生在報考志愿時,除了以《指導意見》為依據外,還要查閱所報院校當年的招生簡章或其他招生文件,核對所報院校是否有附加的身體條件。
四、只報本地學校
案例:家住昌平區的文科考生小程,今年考了542分,比本科一批錄取最低控制分數線高出8分。全家人一心只想把孩子留在身邊,本科一批次全部填了北京高校,一志愿報了北京語言大學,二志愿報了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結果哪所學校也沒錄取她。小程最后只好上了一所二本院校。
專家分析:中國農業大學招辦主任周旭峰說,很多考生不愿到京外上學,造成本市學校學生報考集中。從歷年實際錄取情況看,各批次都存在部分外地院校生源相對不足的情況,個別學校不得不減少在京招生計劃,由此,出現了報外地院校的考生分數雖低但被錄取,報本市院校的考生分數雖高卻落選的現象。
外地也不乏部委重點院校和特色鮮明的普通高校,與北京高校相比,這些學校的錄取分數一般較低,當考生競爭北京的大學實力不足時,可以主動把目光放遠,根據個人實際情況選擇外地的大學。填報志愿要以上學為目的,特別是要找到適合個人興趣的學校和專業,如果僅僅以地域加以區分就會舍本逐末,失去一些錄取機會。
五、不服從專業調劑
案例:在錄取過程中,考生由于不服專業從調劑而被退檔的情況較多。考生小陳特別喜歡會計、金融類專業,填報志愿時只選擇了北京物資學院的會計學(注冊會計師)和會計學(注冊資產評估師)兩個專業,并在專業是否服從調劑一欄上,堅決地填上了“否”。在錄取中,學校老師給他打來電話,其分數未達到所報兩個專業錄取線,希望他能服從調劑到另外一個專業去。小陳沒同意,結果沒有被錄取。
專家分析:北京物資學院招生就業處處長許春燕說,每年都有一些分數不算低的考生扎堆兒填報熱門專業,導致這些專業的錄取線抬高。達到了學校提檔線卻未達到專業錄取線的考生,如果不服從專業調劑,院校在協調無奈的情況下只能退檔,有的考生只能落入下一批次錄取。
她提醒考生,本科教育屬于通識教育,以基礎學習為主,因此,考生不必過于看重專業。如果考生填了服從調劑,學校一般會根據其志愿盡量調劑到相近專業。即使錄取到考生感覺不理想的專業,大部分高校一到兩個學期后也會允許成績排名靠前的考生重新選專業,或者允許學生選擇第二專業。另外,本科不是最終學歷,考生將來還可以通過考研(論壇)究生選擇其他專業。
六、忽視專業級差風險
案例: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今年在錄取工作中,根據進檔考生專業的志愿情況,設定3分左右的專業志愿級差。一名考生在第二專業志愿中選擇了該校的注冊會計師專業,這名考生的高考分數為576分。該校注冊會計師專業的錄取最低分正是576分。盡管這名考生的分數達到了該專業的錄取最低分,但由于其填報的是第二志愿,且該校設置了3分的專業級差,所以在錄取過程中,要減去專業級差后再參與第二專業志愿排序,因此沒被該專業錄取。該考生填報的其余專業也已錄滿,最終只能被退檔。
專家分析:專業級差是指高校在錄取第一專業志愿考生和非第一專業志愿(即第二、三專業志愿)考生時的分數差。高校在分配考生錄取專業時以考生實際成績排隊,若考生的第一專業志愿未錄滿則將該生錄取為該專業;若考生的第一專業志愿已錄滿,則將其總成績減去專業級差分后參與第二專業志愿排序;若第二專業志愿也已錄滿,則將其總成績再減去一個專業級差分后參與第三專業志愿排序,依次類推。
首經貿招辦主任曾慶梅說,部分院校在錄取中規定了專業級差,高校招生章程一般對此有說明。很多考生忽視了專業級差的規定,造成遺憾。因此,考生在填報專業志愿時,如果既要報考名牌院校又要就讀熱門專業,即使成績比較好,也需慎重。如果高校有專業級差規定,考生選擇專業時要留夠前后志愿間的級差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