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報:需要電擊療法的是成人而不是孩子
2009-09-01 20:45:54羊城晚報
心理現象變態與正常的標準,是隨著社會變化而變化的,需要不斷調整。同時,“強迫性重復”這種癥候不是簡單的個人問題,它甚至就是現代社會的一個總體性的精神癥候。是不是也要為這個社會的神經官能癥制定一個治療標準呢?誰“成癮”了?誰需要電擊?我看很多成人倒真的需要實施“電擊療法”,以便讓他們的腦子變得正常起來。
近期在電視上看到很多關于“網癮”治療事故的報道,一些求財心切、不計后果的騙子,利用家長和社會因青少年上網成“癮”而產生的焦慮和急躁心理,大發橫財。更可怕的是,這些所謂的“戒網”機構,通過帶有暴力色彩的所謂“療法”,對青少年進行身心折磨,導致一些青少年萌生自殺傾向,重者甚至被殘害致死。
針對這種令人擔憂的現狀,除了禁止“電療法”的呼聲之外,我們沒有看到更多有效的行政對策,倒是看到一個試探性的、充滿隱患的所謂“治療網癮標準”即將出臺,好像當代青少年全是病人似的。每周上網40小時就可以認定為“上癮”的說法,無疑已經不攻自破,因為很多人因工作需要每天上網時間可能超過40小時。
另一個層面的問題是,這里所說的“癮”,是一般的口頭禪,還是科學意義上的術語?如果是一般的說法,那么生活中的“癮”就很多:煙癮、官癮、酒癮、賭癮、潔癖、厭食癥等等,是不是都需要制定治療標準呢?如果上網過多真的構成了一種疾病意義上的“癮”,就需要認真、嚴肅、科學地對待,而不是像簡單地對一個膿包那樣,一刀割掉了事。
成癮是神經官能癥的一種,典型表征就是“強迫性重復”。它不是一種生理現象,而是一種心理現象。心理現象變態與正常的標準,是隨著社會變化而變化的,需要在吸收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的成果的前提下不斷調整。同時,“強迫性重復”這種癥候不是簡單的個人問題,它甚至就是現代社會的一個總體性的精神癥候。是不是也要為這個社會的神經官能癥制定一個治療標準呢?誰“成癮”了?誰需要電擊?我看很多成人倒真的需要實施“電擊療法”,以便讓他們的腦子變得正常起來。
英國當代著名社會學家吉登斯,在《生活在后傳統社會》一文中,對現代社會的各種“成癮”現象,從總體性的角度作了極其精辟的社會學分析,為我們認知現代社會的精神狀況提供了很好的參照。建議那些涉及人的身心安全專業的“專家”,尤其是能夠決定誰進“集中訓練營”的那種學科的人,要好好去讀一讀,不要整天在實驗室里對著一堆數據和幾個試管胡思亂想,只見樹木,不見森林,不斷制造一些小兒科式的真理。
此外還有一個問題,如果說有10%的青少年成癮,為什么另外的90%不會成癮呢?家長和社會相關部門都要好好琢磨一下。我認為,只能說那10%的青少年生存環境有問題。暫時停一下你的掙錢和晉升事業,像對待正常人一樣去關心他們,而不是將他們送進“集中營”;改變他們的環境,而不是電擊他們,才是當務之急。不要為了降低社會成本而想一些極其簡單的損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