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觀世界扔“硬幣”“量子漫步”從理論到現實
來源:網絡資源 2009-09-01 14:59:49
微觀世界扔“硬幣”“量子漫步”從理論到現實
根據“隨機漫步”理論,每完成一階段的拋硬幣后確定的位置,很少出現偏離原始出發點太左或太右的情況。
你扔出一枚硬幣,硬幣要么正面朝上,要么背面朝上。但是在微觀情況下,事情并非完全那么確定。如果你扔出的是一枚“原子”硬幣,那么你得到的可能是一種正面和反面的疊加態。但是,這樣的情況只是發生在你不在觀察硬幣的時候。如果你去觀察,呈現在你眼前的可以是正面也可以是反面,隨你喜歡而定。如果你像拋硬幣一樣扔出一個量子粒子,你就會看到不同尋常的效應。德國波恩大學的物理學家首次在銫原子實驗中展示了這種效應。他們的研究結果刊登在7月10日出版的《科學》雜志上。
我們來假設下面的實驗:將一枚硬幣放在一名測試者手中,我們權且將這名測試者叫做小王,小王現在的任務就是把硬幣多拋幾次。當硬幣正面朝上時,小王就向右跨一步;相反,當硬幣背面朝上時,小王就向左跨一步。小王拋完10次硬幣后,我們來觀察小王的位置在哪里。這時,我們會看到小王距離第一次拋出硬幣的地方并不會太遠,因為通常情況下硬幣出現正面和反面的機會大致相等。如果小王想要拋完10次硬幣后,往右走出10步,這樣的情況一般都不會發生。
我們再來假設小王是一個非常耐心的人。他非常耐心地成功拋完了1000次硬幣。每走一步,他都會記下自己的位置。當實驗結束時,我們將結果做成一個圖表,得到的將會是一個典型的鐘形曲線(亦稱正態分布曲線)。每扔完10次,小王都會發現自己接近于原始出發點,很少發現自己偏離原始出發點太左或太右。
這個實驗被稱為“隨機漫步”,這種現象可在許多現代科學領域(如布朗運動)中發現。在量子物理世界中,類似現象則有一個新的有趣特性,叫做“量子漫步”。直到目前為止,量子漫步或多或少還只是一個理論架構,現在,波恩大學的物理學家終于首次實際執行了這樣的量子漫步。
實驗通過使用激光束組成的光鑷操縱一個銫原子來實現,激光束同時扮演漫步者和硬幣的角色。銫原子能呈現出不同的量子力學態,這有點像硬幣的正面或是反面朝上。但在微觀層面,情況要稍許復雜一些,因為量子粒子能夠以不同狀態的疊加態存在。這種情形基本上就是一種“有一點正面朝上,又有一點反面朝上”的狀態。物理學家將其稱為“態疊加”。
通過使用激光束組成的傳送帶,波恩大學的物理學家將銫原子拉向兩個相反方向,“正面”部分向右,“反面”部分向左,如此將兩個狀態分開了近數千分之一微米。之后,科學家們再次“拋出硬幣”,將兩種狀態的每一個都變成了正面和反面的疊加態。
銫原子經過數次這樣的“量子漫步”后就基本上延伸到了任何地方。只有當你去觀測時才會得到確定的位置。其位置的出現概率主要由量子力學的第二效應決定。這是基于原子的兩個部分能自我加強或是自我毀滅,光物理學家稱這種現象為干擾。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