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百家]夜讀帕斯卡爾
來源:本站原創 2009-08-31 22:49:39
夜讀帕斯卡爾
木蓮
如果不去解讀,不去體會,誰也不會相信在他清瘦的面孔和孱弱的外表下掩藏著的是怎樣深刻和矛盾的心靈。
他是一個徹底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將自己生命推向極頂的人。
他叫帕斯卡爾。
一、科學界的幸運
有人說:在歷史上,那些思想的巨人,他們投身于哪個領域,就是哪個領域的幸運。但是具有多方面天才的巨人,是很難被哪一個領域束縛住的,要是他有一顆總不安分、永遠探索的心靈的話,就更其如此。
帕斯卡爾有著一顆永不安分的心靈。這份心靈引導他跨越了一個又一個的障礙,成就了一個又一個的目標。他的靈魂是高潔的,思想是放射的,追求是永無止境的,他不拘泥于一條道路而隨時調整自己、改變自己,不斷轉換興趣和方向,而他執著的個性和徹底的精神,又使他在自己關注的領域走的很深很深。
當他還是一個十一歲的不諳世事的少年的時候,就寫了論文《論聲音》,發現了歐幾里德第32命題,十六歲寫了《論圓錐曲線》,完成了帕斯卡爾六邊形定理。關于數學的問題,關于物理學的問題,在很早的時候就吸引著這個少年的興趣,這興趣使他提早的開始了自己的科學生涯,十九歲制造了計數器,為計算機的發明奠定了基礎,pascal語言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以后他又提出了“帕斯卡爾三角形”,發現了密閉流體能傳遞壓強的物理學定律(帕斯卡爾定律),他還發明了注水器、水壓計,改進了氣壓計。
這是科學界的幸運。
但是他那顆不安分的心靈始終沒有把眼界局限在既定的事物上,當世界向他撲面而來的時候,他積極地接受著這些新鮮的信息,他開始發現開始創造,向一切未知的領域。他在無意中成就了哲學和文學,數學家、物理學家、哲學家、文學家,這是后人為他天才思考和發明加上的冠冕。
二、在矛盾中跋涉
他是一個科學家,一個具有科學精神和科學成果的科學家。
他是一個哲人,一個具有哲學氣質,關注生命,熱愛上帝的哲人。
對于生命的關注和思考是他一生的最愛,這種熱愛最早來自他對身體病痛的體驗,從小到大他的身體狀況一直不好,病痛始終折磨著他,他曾經一度癱瘓在床,經常昏厥過去,他長期患有惡性胃潰瘍,在生命的晚期又處在一種精神崩潰的的邊緣。人們在思考生命的時候,往往是從直接構成痛苦的那部分開始的,早年多病給他肉體帶來的痛苦使他過早地開始了思考的歷程。
從傷痛開始,在傷痛中感受生活的甘甜,在美好中品味生命的悲苦。于是他發現“人是怎樣的虛幻啊!是怎樣的奇特、怎樣的怪異、怎樣的混亂、怎樣的一個矛盾主體、怎樣的一個奇觀啊!既是萬物的判官,又是地上的蠢材;既是真理的貯所,又是不確定與錯誤的淵藪;既是宇宙的光榮,又是世界的垃圾。”
事物是矛盾的,人是矛盾的,帕斯卡爾本身就是一個矛盾體。在矛盾中苦苦地跋涉著、前行著,探索著心靈與世界的未知,而他的矛盾不僅僅是思考的結果,更是他人生經歷的必然。
母親在他三歲的時候離開了他們,九歲時,盡職的父親帶著他走出了故鄉克勒蒙,去向巴黎。這是最早根置在他生命中的矛盾因素,這些因素長久地儲存在心底,家鄉美麗的原野、農田與周圍的火山遺跡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冷靜與熱烈的自然狀態給他敏感的心靈以強烈的震撼,并沉淀在體內,靜靜地等候著他的成長。
有一天這種冷靜與熱烈的狀態相遇了,義無返顧地把他引領向矛盾的彼岸,推至思想的顛峰。
他不知道母親是誰,姐姐扮演了母親的角色,盡管逼真,卻是一種錯位。他愛自己的姐姐和妹妹,與他們相依為命,姐姐母親般地關懷和與妹妹心有靈犀的思想通融彌補了幼年的不幸,但是他心底永遠都空余了一個位置,那位置無人可以替代,即便姐姐對他無微不至直至生命的最后時刻,失去母親的經歷使他在潛意識中一直都處在驚恐之中,他不能再失去任何一個親人。而妹妹雅奎琳,即將出嫁的時候受到哥哥的影響,在父親去世的時候進了修道院。他與妹妹之間一直有著一種相通,一種思想上的高度一致,他們互相認同,互相鼓勵,在交流中相互影響,自己對上帝的皈依使得妹妹遁入基督,這使他深感內疚,進入了另一種矛盾,他熱愛上帝,把自己交付給上帝,但是當妹妹追隨自己投身上帝的時候,他知道自己從此失去了妹妹。
父親和妹妹,生命中兩個摯愛的人相繼離去,他陷入了極大的孤獨和絕望,愛與失去構成的矛盾深深地折磨著他。
那個愛過他或者被他愛過的人是誰?無人知道。但是,誰都相信他曾經真實地愛過,他的《論愛的激情》對愛情同樣抱有極大的矛盾,在贊美的時候擔心,在追求的時候恐慌,他把自己又一次置于矛盾的境地。“如果一個男人心靈中有什么地方是溫柔的,這個時候他是處在愛情中”,他在說愛的箴言,還是在表白自己,當他意識到自己心靈那片溫柔的時候,他又矛盾地看到“以愛情開始而以野心結束的一生是幸福”的,他的野心是指思想嗎?思想,人的全部尊嚴就在于思想,他的愛屈居于他的思想,在《思想錄》中他坦言道:愛情的結果是可怕的。在贊美愛情的時候他開始害怕愛情,這種矛盾的結果是他終身未娶。
他逃離了愛,卻成全了思想。
他曾經進入了一種世俗生活,但是,性格中早已形成了的矛盾氣質使他在這樣的生活中度過了極短的一個時期后立刻停止了,他感到了一種更大的矛盾和不安,在世俗中他消耗著自己的體能和智能。
他陷入了極度的孤獨之中。在孤獨中完成了靈魂的升華。
三、人與無限
人是什么?我來自哪里?
“我不知道是誰把我安置到世界上來的,也不知道世界是什么,我自己又是什么?我對一切事物都處于一種可怕的愚昧無知之中。我不知道我的身體是什么,我的感官是什么,我的靈魂是什么……,我看到整個宇宙的可怖的空間包圍了我,我發現自己被附著在那個廣漠無垠的領域的一角,而我又不知道我何以被安置在這一點而不是在另一點,也不知道何以使我得以生存的這一小點時間要把我固定在這一點上,而不是在先我而往的全部永恒與繼我而來的全部永恒的另一點上。我看見的只是各個方面的無窮,它把我包圍得像個原子,又象個僅僅曇花一現就一去不返的影子。”
無限空間永恒的沉默使他感極大地恐懼。我們習慣于在解答了身邊許多具體問題之后,去追問那些看似最簡單卻又永遠無法回答清楚的問題。在他提出這些最簡單又最復雜的問題的時候,他同時發現了無限,發現自己渺小的近乎可憐。人是什么?我自哪里來的問題是一個古老而新鮮的話題,這個貫穿于人類文明幾千年的命題沒人能夠解釋清楚,而這個話題在今天以至未來還將繼續被一代又一代的哲人拷問下去。
在無限中人扮演了一個復合性的角色,一個有限的肉體和一個無限的靈魂結合在一起的神秘角色,然而,這就是人自身的真實存在。人們以靈魂附著在肉體上,以無限附著在有限上,為肉體打上思想的記號,從而使肉體有了人性和人情,但是,無論我們的視線和想象伸展的多么悠遠,都無法企及宇宙的邊線,都始終帶有人的印記,包含著人的局限性。
那一刻,他看見了無窮。在深邃的夜空,在薄霧的黎明,在空洞的大腦中,清晰又迷蒙。他質疑,想明白那個把自己放置在宇宙中的人到底是誰?
“正象我不知道從何而來,我同樣也不知道我往何處而去,我僅僅知道在離開這個世界時,我就要永遠地或者是歸于烏有,或者是落到一位憤怒的上帝手中,而并不知道這兩種狀況哪一種應該是我永恒的部分。這就是我的情形,他充滿了脆弱和不確定。”
和不知道從何而來一樣,他同樣不知道該往何處去。在無限中自己的過去和未來充滿了脆弱和不確定,我將歸向哪里?他自問。
那是永恒的烏有,在烏有中無以寄托、無以附著、無以支撐,黑暗的烏有預示了世界的不可知,自己便是那不可知中懸浮的微粒,在懸浮中不定地漂移著,“從一頭被推到另一頭……,這種狀態對我們既是自然的,又是違反我們意志的,我們心中燃燒著想要尋求一塊堅固的基地與一個持久的最后據點的愿望,以期在這上面建立起一座能上升到無窮的高塔”,我們揣著萬般情懷尋找著人類共有的精神家園,追尋著思想的永恒和不朽,但是,我們整個的基礎破裂了,大地裂為深淵。
空虛、失落、盲從。
在無限中飄搖,他感到了心力憔悴。
四、人的偉大在于思想
荒蕪中生長著葦草,它是自然界中最脆弱的東西,人就是那最脆弱的草蔓,在風中無力地擺動著、搖晃著,但是,人是多么地了不起啊,又是多么地偉大,因為他是一根有思想的葦草。
人是高于自然的,在自然界中人有著絕對的優勢,他的優勢表現在精神上,在于他的思想上,思想可以超越自然超越物質,可以通向無限,這使得人在自然中有了尊嚴,有了主宰世界的能力。“能思想的葦草——我應該追求自己的尊嚴,絕不是求之于空間,而是求之于自己的思想的規定。我占有多少土地都不會有用;由于空間、宇宙便囊括了我并吞沒了我,有如一個質點,由于思想,我卻囊括了我宇宙”
思想包容著天宇,思想含蓋著時空,思想證實著生命。
這是思想的氣魄,也是思想的魅力。
人的思想就是無邊的宇宙,當人們熱衷于建立體系和規范的時候其實也是在從事著一件作繭自縛的工作,不以規矩無以至方圓,方圓本身就是一種界定,有其邊緣,邊緣限制了我們無限的思維,很多時候我們迂腐地相信推理、判斷,相信邏輯和經驗,從而忽略了一閃而逝的靈感,這靈感又實實在在是構成我們思想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他看中靈感,相信天賦,認同感覺。
“我們認識真理,不僅僅是由于理智而且還由于內心”。在人與人之間我們的內心可以洞悉彼此的思想,感受著彼此的感覺,在人與自然中我們的內心可以體會自然的規律,掌握自然之間的聯系,在生死之間我們的內心可以與生者交談與死者溝通,在過去和未來之間我們的內心可以跨越歷史的云煙,接近現實的真理,在浩瀚的宇宙間我們的內心可以真真切切地告訴自己:你本是微不足道的,但因為有了思想,你成了宇宙的精靈,萬物的靈長。
“人顯然是為了思想而生的”。
但是,人不全都是為思想而生的。他卻固執地把自己和別人推向了思想的極至,“一個人的精神越偉大,就越能發現人所具有的創造性,平庸的人發現不了人與人之間的差別的”。事實是更多的人是平庸的,更多的人生活的目標和目的是不確定的,他們只為了生活而生活,為了生存而生存,并且滿足于自身的平庸,這本是無可厚非的,而他卻為更多的人不能思想,缺乏創造性變的平庸而沮喪和痛苦。
人是偉大的,因為認識到自己的可悲之處。
人是可悲的,依然因為認識到自己的可悲之處。
五、認識你自己
他是一個哲人,思想中沒有規范的體系和嚴謹的學說,他風格散漫,形式隨意,是個任思緒流淌而不做聚集和匯總的人,這些毫無拘束的思想火花奔放不羈,直抵生命最深層次。他關于生命思考的片段動感、跳躍、肆意、熱情,這種從心靈流溢出的思想碎片比那些經過人為加工過的更為真實和可靠。
他關注生命和生命中昂揚的激情,盡管他矛盾的氣質使自己一次次陷入痛苦的泥沼,但他還是呼喚“人必須認識自己,如果這不能有助于發現真理,至少這將有助于規范自己的生活,沒有別的比這更為重要了”。假如我們真的無法認識真理,那么讓我們降低要求和標準,認識自己,從而規范自己的言行,而認真的生活態度和對上帝的虔誠是一切的基礎。認識你自己,認識自己至少是認識人的一部分,偉大與卑微的統一,高貴與貧賤的統一,神性與奴性的統一,幸福與不幸的統一,我們對自己越是認識的深刻,就越是接近于一個真實的人。
人是偉大的,人的偉大在于身體和物體方面,在于精神和理智方面,在于仁愛和心靈方面,這其中最為高貴的是仁愛和心靈,仁愛是超自然。而人同時又是一個錯誤的主體,被許多虛幻的錯誤和缺點包圍著,“欲念和強力是我們一切行為的根源,欲念形成自愿的行為,強力形成不自愿的行為”。“人的最大的卑鄙就是追求光榮,然而這一點又正是他的優越性的最大標志”。這是一種矛盾,追求光榮或榮譽或尊重是人的偉大之處,亦是人的卑鄙之處,人難以超越這些虛榮而真實地生活,人們追求享樂、追求安適、追求衣食溫飽,追求天倫之樂,但是,這些都還遠遠不夠,人們永遠不會滿足于此,妄想得到更多的更高的來自別人的關注。
從虛榮走向貪婪,從貪婪走向狂妄。“我們是如此之狂妄,以致于我們想要為全世界所知,甚至為我們不復存在以后的來著所知......”。
沉浸在虛榮中,我們期待有一種想象的生命活在別人的觀念里,希望自己永遠駐足在別人的心目中。
不甘寂寞就是我們的現狀,這現狀過去有,今天依然有,且會一直持續下去,這是人的本性中的一種狀態,是人生矛盾的一個層面。
“沒有一個人是不把自己置于其它一切人之上的,沒有一個人是不愛自己的財富、自己的幸福以及自己的生命的延續,有甚于世上其余一切人的財富、幸福與生命的;這是出于怎樣一種顛倒的判斷啊!”“每個人對于他自己就是一切,因為自己一死,一切對于自己就都死去了。由此而來的是,每個人都相信自己對于所有人就是一切。”自我的形成是人成熟的必然結果,他敘述了一個事實,看到了人自愛的一面,但是自我本身卻是不義的,當一個人過于自我的時候,別人就顯得不夠重要或者成為自己的對立面。
這一切與他理想中的人相去甚遠,他渴求真與善,卻失望地看到了的假與惡,人是多么地不幸啊,自愿墮落,甘心沉淪。
人是錯誤的主體,要擺脫自身的虛榮卑劣和丑惡得借助于其他,這其他是誰?
六、“火之夜”的追思
那個夜晚,靈魂破土而出,與上帝遭遇,于是他緊緊地握著上帝的手,所有的問題豁然中開,他找到了皈依。這是他的一次再生,一次靈魂上的洗禮。
那一天,他31歲,他乘坐的馬車墜入塞納河,遠去的河水帶走了兩匹馬,而他卻奇跡般地存活了。他要感謝,感謝命運,感謝一種拯救他生命的東西,這種東西模糊地站在自己的前方,這么多年來自己竟是無端地放過了對這東西的認識和思考,于是那一夜,他坐在昏暗的燈光下,靜靜地翻開了那一頁書籍,《新約全書》,“約翰福音”。
當他反復詠誦這些經文的時候,他感到了一種召喚,他逐步走進一種狀態,開始癡迷于書中一切。他的思緒飛瀉、直撲而來,那一夜到底發生了什么?沒人知道確切的細節,但是那一夜在他短暫的生命里卻構成了一個轉折點,他飛速地寫下了《火》,把他瞬息的靈感和思想記錄了下來:
......
“你的上帝將是我的上帝”
除了上帝忘記世界、忘記一切。
他僅僅通過福音書的教導被發現,
人的靈魂的偉大
正直的天父,世界尚未知你
但我知道你
......
我從他們分離
“他們拋棄了我,生命之泉”
我的上帝,你要拋棄我嗎?
......
在他死后八年,他寫下的這張紙和一個羊皮紙抄本被發現在他上衣的襯里中,而這一晚發生的事他終生守口如瓶,無人知曉。后來人們把這一夜叫做“火之夜”,把他記下的這個東西叫做“追思”。
這神秘一夜的體驗使他完成了生命中對上帝的又一次皈依,他從此開始了修道式的生活,他收留窮人住在自己的寓所,幫助不知名的流浪少女,他效仿耶穌“我熱愛貧窮是因為他熱愛它…….我熱愛財富是因為它給了我幫助悲苦不幸者的手段。”他變得內向而沉默,封閉著自我,思考著上帝。
他的身體日趨衰退。
逐漸地,他離上帝近了,離生命遠了。那一年他39歲,正值人生最美好的時光,他走的時候呼喚著他心中永遠的神明——“上帝,不要拋棄我!”
上帝領走了他。
“思想,人的全部尊嚴就在于思想”。
當我在昏暗的夜燈下細讀他的思想和他的人生經歷的時候,我知道,那一時刻他離生命很遠,但是離我們很近。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