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山西城市經濟結構調整與產業轉型
來源:網絡資源 2009-08-31 21:23:28
山西作為一個煤炭資源大省是依托煤炭資源而興起和發展起來的,在產業結構上以煤炭資源開采為主,產業結構極其單一。煤炭資源型產業在城市經濟發展中居主導地位,在產業結構中占有很高比重。
一、山西的產業結構概況
山西省煤炭資源稟賦條件好,是全國重要的能源基地,擁有全國煤炭儲量的約1/3,是一個典型的煤炭資源型省份。煤炭產業是其支柱產業,2003年全省煤炭行業現價工業總產值突破600億元大關,在全省工業企業中所占比例為37%,加上煤焦產品的各項政策性專項基金收入,煤炭工業的收益占到全省可用財力的50%。①煤炭資源型城市在山西占有相當大的比重,如大同、陽泉、長治、晉城、朔州、古交、霍州、孝義、介體、高平、原平等,占全國煤炭城市的17.46%,其數量之多,居全國之冠。煤炭資源型城市為國家開采了巨大的能源,為推動我國工業化、加速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但與此同時,許多煤炭資源型城市相繼出現了資源漸趨枯竭、開采成本上升、支柱產業單一、產品初級化、接替產業發展滯后、失業人員增多等一系列重大問題,特別是環境污染問題非常嚴重,嚴重影響著這些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山西省煤炭城市產業結構轉型備受關注。①http://www.coal.com.cn/CoalNews/ArticleDisplay_81357.html
二、山西城市經濟結構存在的問題
預計明年全國煤炭市場需求趨緩,需求量增長減少,全國煤炭需求增量大體在1.5億噸左右。整個煤炭行業面臨產能力過剩和成本上漲及環境的多重壓力。在這樣的背景下,山西煤炭資源型城市存在的問題日益凸現。
目前全國煤礦數量有兩萬個左右,其中,小煤礦比重偏大。山西的煤炭產業就更是“多、小、散、亂”,小煤窯在最多時曾達一萬多座。目前靈石、高平、澤州、孝義、古交等地每個縣的小礦井都超過了一百多個。這類煤礦規模小、投資少、生產方法非常落后,有些小煤窯僅僅利用一些簡單的機械和勞動力進行簡單的挖掘,安全條件差,資源回收率很低,常有事故發生,根本談不上技術裝備或技術管理。一些老的大型國有煤炭企業,由于資源品質下降,開采成本高、社會負擔重、企業效益下降,生產經營面臨較大困難。山西的煤炭行業整體上技術裝備和技術管理水平都很落后。
煤炭產業使地下水位下降,土地貧瘠,對當地的植被造成極大地破壞。在煤炭開采過程中釋放的有害氣體對當地的大氣環境產生了重大影響,給當地的經濟發展和居民的生活帶來極大的不利。目前,山西省的環境問題非常嚴重,每年全國十大污染城市中的前三名始終被山西占據。同時,一些煤礦急功近利,不顧客觀實際,超強度組織生產,造成資源浪費和礦井服務年限下降;更有一些煤礦在經濟利益驅動下采肥丟瘦,礦井回采率低,資源浪費極為嚴重。山西的資源型城市所依托的資源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資源,一旦資源枯竭,作為其主導產業的資源性產業必然萎縮。由于山西的資源型城市中許多為小型的煤炭企業,這些企業目光短淺,往往只注重眼前利益,不考慮長期持續發展。從而使城市的發展后勁不足。
在山西作為多數城市主導和支柱產業的資源型產業主要是煤炭采選業。長期以來,國家要求開采或加工的資源必須以指定的價格出售或無償調撥,所以,煤炭資源型城市的地方利益在很大程度上通過政府補貼的形式得到實現。這就造成這些城市只重視煤炭產量,忽視了區域關聯產業的有效發展。或只在煤炭和電力之間建立聯系,形成簡單的煤電產業鏈,或再對煤炭進行綜合化工利用形成煤化工產業鏈。這些產業鏈條在某種程度上延長了原煤價值增加了企業效益,但是鏈條太短,產業鏈給企業帶來的利潤沒有充分利用,幾乎沒有對煤炭進行深加工。山西對煤炭的洗選深加工能力到目前為止還只有20%一30%。山西省一次能源煤炭、二次能源電力和其他初級產品的輸出的發展結果是將能源清潔高效利用和深加工的經濟效益拱手讓了出去,經濟發展的正面效益小,而環境污染的負面效益太高,代價太大。世界上許多發達國家對原煤的深加工已經達到70%一80%,特別是原煤入洗率很高,國內其他省份的許多大型煤礦也正在努力提高原煤入洗率,并研究和引進煤炭能源高效率低污染利用的高新技術來整改煤炭采掘和深加工企業。煤炭產業本身具有的前向關聯效應大(0.82),后向關聯效應小(0.23)限制了資源型產業對地方經濟的關聯帶動作用。同時,資源型產業中的大量資產具有較高的專用性,這部分資產難以進行流動。從而導致這些城市產業結構單一,主導產業在城市經濟發展中的帶動作用差。目前山西資源型城市最大的問題是:城市產業結構單一,伴隨煤炭資源儲量的減少和開采難度的增加,作為主要產業的采掘業逐漸失去競爭優勢。在這樣的條件下,必須加快資源型城市的產業轉型和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優化。
三、改變山西城市經濟結構的措施
我國“豐煤炭少油氣”的資源特點決定了在較長時期內以煤炭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不會發生根本改變,而且在今后相當長的一個時期煤炭仍然是發展經濟的主要能源。國家科技部部長徐冠華在2002年上海APPC會議上的講話中明確指出:“今后一段時期,煤炭仍將是我國的主要能源,面對目前石油資源緊缺和大氣污染加重的雙重壓力,我們將在技術引進及消化吸收的基礎上,大力發展清潔煤技術及其產業,重點開發和推廣清潔煤發電技術、原煤液化技術等,實現煤發電技術發展的跨越,率先發展新型能源產業。”面對這樣的現實,山西要從根本上解決煤炭城市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必須加快產業結構轉型。
資源浪費嚴重是山西煤炭資源型城市的特點。一些非法開采和技術落后、缺乏安全生產條件的小煤礦大量無序開采,造成煤炭資源浪費、環境破壞和過度競爭,給煤炭市場帶來更多的不確定和不穩定因素。創新是產業轉型和經濟發展的動力之源,技術進步不斷改變勞動手段和勞動對象,促進勞動力質量的提高和產業結構的變化。因而煤炭資源型城市只有高度重視技術創新,才能不斷提高采煤機械化和自動化水平,才能減少對環境的破壞。同時大力促進區域集團化重組和提高煤炭產業集中度向集團化、集約型轉變,可以有效改變山西城市目前的局面,形成產業聚集,重新構建區域競爭優勢。在微觀層次上,要求煤炭企業縱向延長生產鏈條,從生產產品延伸到廢舊產品回收處理和再生;橫向技術體系拓寬,將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進行回收利用和無害處理。在宏觀層次上,要求整個社會技術體系實現網絡化,使資源實現跨產業循環利用,綜合對廢棄物進行產業化無害處理。在煤炭的開發利用過程中,排放的SO2和NOX造成了酸雨的形成,在煤炭的儲、裝、運過程中產生的大量煤粉塵對環境也造成了巨大的污染。要改變環境污染的問題必須運用高新技術對傳統煤炭工業進行改造,通過前向關聯延長資源產品鏈,提高資源加工深度,充分利用資源,更好地發揮資源效益和經濟效益。如采用潔凈煤利用和轉化技術,發展循環經濟煤炭能源化工,資源能最大限度利用,加強節能降耗和清潔生產技術的研究開發和應用。如,采用先進的煤炭加工技術,如選煤、配煤、水煤漿等,可以使原煤灰分下降50%—80%,脫除黃鐵礦硫60%-85%;燃用固硫型煤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0%-40%,減少煙塵70%-90%,燃放效率提高10%-20%;水煤漿用于工業鍋爐,燃放效率可達94%-95%。①隨著潔凈煤技術的廣泛應用,煤炭汽化技術將得到迅速推廣,煤層氣電廠地建設這些可以有效地改善環境狀況。同時,提高資源的綜合利用效益,減少廢棄物對生態環境的破壞,使企業的外部不經濟性最小,使環境成本最低。煤炭開采和加工過程中的再生資源是很豐富的,這些再生資源若能夠運用新的技術進行再生產,既延長了產業鏈條,又增加了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而煤炭生產中廢棄物的再生利用,既節約了資源,又保護了環境,從而真正達到了使企業生存和保護環境的“雙贏”效應,因此,在煤炭產業的經濟轉型過程中,必然要使用循環經濟的新的理念來引導產業的發展。
①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宏觀經濟政策動態跟蹤”課題組,我國煤炭工業發展的有關問題綜述,經濟研究參考,2006年52B—7
山西城市的產業轉型,還應使各類生產要素從占主導地位的資源型產業轉移到新興產業。可以是合適的與原有產業完全無關的新興主導產業,從而徹底改變資源型城市對原有資源優勢的依賴,帶動建立新的城市產業體系。如,資源型城市轉型比較成功的法國的洛林地區就是以提高國際競爭力為目標的高起點轉型,根據國際市場的需求發展新產業。其中洛林地區發展汽車工業,主要為歐洲和北美的汽車公司提供零配件,現在,汽車制造業己成為該地的支柱產業,占洛林地區國民生產總值的30%左右,居法國第二位。同時洛林地區還發展計算機、激光、電子、生物制藥、環保等高新技術產業,目前這類產業產值己占國民生產總值的15%。這一產業轉軌模式主要適用于那些資源開發成本很高和資源己經枯竭的資源型城市。比如,山西的大同就屬于這一類型。但以完全新型的產業代替原有產業一般需要資金、技術、人才等因素的支持,這些方面單純以市場機制是難以完成的,因此需要國家政策傾斜和資金支持。新興產業也可以是與原有資源型產業是相關產業。這時資源型城市的產業結構的轉型與優化就是向產業基礎技術相通或具有一定地方優勢的產業領域拓展,使生產要素實現在產業間的橫向轉移。新興產業也可以是替代產業。這時資源型城市的產業結構的轉型與優化就是在原有產業鏈的基礎上,增加產品的加工深度,提高資源的附加價值,實現產業鏈條的延伸。目前山西的煤炭資源型城市大多屬于成熟期和成長期。比較適合的策略是多元復合的轉型模式,即將新型產業培育和原有產業鏈的延長相聯系。
煤炭企業價值鏈的延伸可以向上下游或水平延伸。煤炭企業的前向關聯效應大(0.82),即煤炭加工及綜合利用相關產業的發展空間大,可以通過延伸價值鏈,進行煤炭深加工,推進煤氣化、液化及水煤漿技術的應用等。特別是對于煉焦煤品種較齊全的大型礦區應重點發展煉焦和焦油化工產業。煤炭經洗選加工后可煉焦,焦油深加工可形成煤化工產品鏈,選煤副產品則可用于綜合利用發電、供熱制冷。但煤炭業的后向關聯效應小(0.23)。即與其他產業部門發生的關聯的機會少。這就需要煤炭企業向為供應商提供技術、資金等方面的支持,實現研發創新成果共享,如,開發新材料獲得技術優勢等。從山西城市能源結構和煤炭資源深度加工產品市場的發展來看,煤炭企業價值鏈的延伸方向以下游為主,城市發展應以煤為基礎,建立煤和非煤相關產業并舉的綜合高效型城市經濟結構。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