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目前對外經濟合作存在的財務問題
來源:網絡資源 2009-08-31 21:13:18
世界貿易發展到今天,經濟一體化和全球化趨勢的不斷加強,有效帶動和促進了國際經濟合作的快速發展。在此背景下,我國的對外經濟合作也蓬勃發展起來,對外貿和引資的進一步發展起到了有力地促進作用,成為我國對外開放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經濟一體化和全球化進程的不斷推進,我國對外經濟合作的貢獻將越來越大,地位將越來越高,而且其發展將越來越具潛力。因此,保持對外經濟合作的持續、快速發展,具有重要的經濟意義。
一、發展對外經濟合作的意義
1. 對外經濟合作的含義及概況
對外經濟合作即國際經濟合作(Internat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是指世界上不同主權國家政府、國際經濟組織和超國家界限的自然人與法人為了共同利益在生產領域和流通領域(側重于生產領域)內所進行的生產要素的國際移動與重新組合配置以及相互間經濟政策協調為主要內容的較長期的經濟協作活動。主要包括資本要素國際合作、技術要素國際合作和國際勞務合作。在我國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輸出成為國際勞務合作的重要內容。
從七十年代末期起步始到目前為止外經企業已在18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過業務;業務領域涉及數十個基礎行業及高科技行業;對外提供的勞務也從過去單一的初級勞務為主發展到目前服務的初、中、高兼備,門類齊全的綜合勞務結構;截止1997年底,累計簽訂合同額716.93億美元,完成營業額482.37億美元,上交外匯額度3.7億美元,外派勞務人員154萬人次。經過多年的艱苦努力,外經企業經營業務水平不斷提高,規模不斷壯大,競爭實力不斷增強,國際地位不斷提高。到1998年已有23家中國外經企業榜上有名,躋身于世界承包商強手之林。
2. 發展對外經濟合作的意義
(1)對外經濟合作有助于發揮我國的勞動力資源優勢,解決國內就業問題
我國是一個勞動力資源相對豐富、物力資源相對短缺的國家,發展對外經濟合作,有利于使我國豐富的勞動力資源與外國豐富的物力資源相結合,既有助于使勞務輸出與商品輸出共同發展,又可以促進國家間的共同發展。有助于解決我國的就業問題,截止1997年底,我國對外經濟合作外派勞務人員154萬人次,大大緩解就業矛盾。
(2)輸出勞務,創取外匯
以勞務輸出為主要內容的對外經濟合作由于不需要大量投資而能創匯,被譽為創匯的"黃金之路"。世界上許多國家,勞務外匯成為非貿易外匯的主要部分,使許多面臨貿易逆差的國家大大緩和或彌補了國際收支的不平衡。隨著對外經濟合作的發展,其創取的外匯占我國非貿易創匯的比重日趨增大,地位越來越高。
(3)能夠帶動我國的對外出口,促進相關產業的發展
對外經濟合作,直接輸出的是勞動力,由于這些勞動力熟悉或習慣于使用我國的產品,非常有利于帶動我國的出口,如承包工程勞務出口的發展,可使許多與工程建設項目有關的機器設備、材料等物質資料的出口被帶動起來。1998年國際工程承包帶動的國產設備和材料的出口7.59億美元。
(4)加強對外經濟合作有助于促進我國和其它國家的交流,發展對外友好友好關系
對外經濟合作,不僅是經濟方面的合作,而且還能促進不同國家間人民的了解和感情交流,增進友誼,促進相互援助,加強相互貿易合作。同時通過與東道國政府機構、有關企業和人民群眾在工作中的合作,增進了彼此的了解和
友誼,促進了當地民族經濟的發展,加強了我國與東道國的經貿合作關系。
二、發展對外經濟合作存在的問題
對外經濟合作在短短二十年里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具有重要的經濟意義,已是不爭的事實。但成績并不能掩蓋問題,對外經濟合作在發展過程中存在不少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1. 對外經濟合作的市場不夠穩定,結構過于單一
一方面表現在市場不夠穩定,1998年新簽合同額1177323萬美元,比上年增長3.7%,落后于1997年的增長幅度6.8個百分點,呈放慢趨勢;另一方面市場結構單一,多集中在發展中國家,如亞洲、北非等地區,效益普遍不高,而發達國家如歐美日等國家的經濟合作由于技術要求較高,其市場難以打入。
2. 投資管理不力,效益不夠理想
對外經濟合作企業"一業為主,多種經營"應該說這是一種好的經營戰略,但是現在有些公司隨意投資,到處撒錢,變成以多種經營為主,主業為輔的局面。由于多頭投資,資金分散,而且投資可行性研究不夠,致使大量資金沉淀,投資效益很不理想,甚至投資都難于收回。境外投資缺乏制約,管理混亂,也是效益不好的一個原因。個別企業由于經營管理不善,出現了巨額虧損。近幾年,外經企業營業額每年遞增都在10%以上,而當年利潤增長幅度都大大低于營業額增長幅度。甚至是負增長。外經企業1997年同1996年相比,資金投入增長了40%,但同期利潤不僅沒有增長,反而下降了。重規模、重速度、輕效益、輕管理的思想是造成這種結果的主要原因。有的外經企業由于一味追求經營規模的擴大,不考慮自己的資金實力和管理水平,多頭投資,造成資金愈發緊張和管理上的失控,導致發生項目巨額虧損。
3. 資金問題制約著外經企業的進一步發展
當今國際承包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業主條件越來越苛刻,帶資承包項目非常普遍,能為業主解決項目資金往往成為奪標的關鍵。目前外經企業資產負債率已達近73%。由于資金匱乏,導致外經企業不得不放棄許多很好的項目。外經企業資金緊張,從自身因素來分析,那就是有的企業內部資金調度不合理,占用不合理,導致資金周轉緩慢,甚至呆滯。
4. 財務人員財務管理意識淡薄,整體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
長期以來,許多人認為,經濟效益的好壞是企業業務部門的事,與財務部門無關,財務部門只負責記帳算帳,這種思想導致了重業務輕財務輕管理。個別企業財務管理混亂,一些財務人員素質不高,會計核算不實,成本費用控制不嚴,資金周轉慢,資產流失嚴重。
5. 對外經濟合作的科技含量尚待提高
一般而言,對外經濟合作業務中,對外承包工程等業務體力勞動的成分較大,因此科技含量相對較低;而設計咨詢業務腦力勞動成分較大,需要的知識水平較高、科技含量相對較高。1998年我國科技含量較低的對外承包工程新簽合同額和完成營業額所占比重最大,均占到76%以上,說明我國的對外經濟合作的科技含量尚處于較低的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