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創新教育的思考
來源:網絡來源 2009-08-31 17:11:03
數學創新教育是在傳統數學教育基礎上的提高與發展,也是時代對數學教育的客觀要求。創新是現代社會的主旨要求,它同樣屬于數學素質的范疇,而數學創新教育則是數學素質教育的一個具體體現。本文就數學創新教育問題做一些粗淺的探討。
一是轉變教師角色,營造創新教育的氛圍。作為教師,創新精神就是在教學中使用新穎、靈活的教學方法,不斷豐富和提高自身所具有的創新精神,這樣不僅會鼓舞學生的創新熱情,而且還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教學效果。實踐證明,輕松活潑的課堂氛圍和師生關系,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較適宜的“氣候”和“土壤”。因此,教師要盡其所能創造適宜于學生主動參與、主動學習的課堂氣氛,從而形成有利于學生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健康發展的和諧寬松的教學環境。
二是挖掘教材中的創新因素,實施開放式教學。創新意識萌發的前提是廣博的知識和特定的具體環境,新課標對于課堂教學的空間要求更為廣闊、豐富、生動和具體。在實際教學中,要促使學生創新意識的產生,就要讓學生多參加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發展的社會實踐活動。如讓學生到田間地頭實際丈量田地面積,到市場上調查商品的進價、售價,計算其利潤和利潤率,根據商品價格的上漲、下降來確定打折優惠到底是虧本還是盈利;到銀行、信用社了解存款、貸款的利率,掌握利息的計算方法,確定怎樣存款利息高等等。這樣的社會實踐活動豐富了學生的生活,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在內容上要結合教材、日常生活實際,增添具有時代性、地方性的教學內容,要重視開放性的練習,培養創新精神。要充分利用好知識應運過程中的一題多解、一題多變的練習,擴展學生的知識視野。在數學證明題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多方位觀察,多角度思考,廣泛聯想,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力和活躍的思維能力。解題后,讓學生進行反思和引申,鼓勵學生積極求異和富有創造性的想象,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
課堂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互相討論,不斷產生新設想,鼓勵學生積極求異和富有創造性的想象。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要讓學生掌握一些思想方法,如轉化類比的思想,使學生會把未知轉化為已知來解決。在教學分式這一章時,講了分式的概念、基本性質后,使學生意識到可以用分數的知識來類比學習分式的知識,那么在講分式的加減法,解分式方程等知識時,學生很容易就會用類比的方法來學習。用通分的手段把異分母分式的加減法轉化為同分母分式的加減法,用去分母的方法把分式方程轉化為整式方程來解。學生在應用這些方法求知的過程中,掌握相應的數學能力,形成創新技能。
三是要正確對待學生的差異和個性,因材施教。教學中要承認學生的差異和個性,尊重學生的人格,盡量找出學生的閃光點,多表揚少批評,營造一個學生個性得以發展的寬松氛圍,使學生形成自己鮮明的個性和風格。發展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長。發揮興趣作用的巨大力量來誘導學生創新。
總之,教學中要端正師生各自的關系,形成民主平等、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使學生敢疑敢思敢做,培養他們的主體創新意識,誘發創新靈感,造就創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