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第十講 寫作(二)
2009-08-31 13:05:34網絡資源
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
第十講 寫作(二)
【命題趨向】
《考試大綱》對寫作部分的考查分為基礎等級和發展等級兩個方面,也就是要求考生具備"能寫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及常用應用文的能力"。"基礎等級"與"發展等級"兩個等級標準要求,明確了評價尺度,提高了高考作文的信度,能夠保證真正的好作文得到高分,給在寫作上有自己的個性、愛好與特長的考生以用武之地。記敘文、議論文與說明文三大文體,不必贅言。"其他常見體裁文章"應該主要指的是指詩歌、散文、小說、故事新編等文學類文章,以及書信、日記、新聞(消息)、病例、調查報告等實用文體。新課標考綱2009年就加入了"能寫論述類、實用類和文學類文章"的能力要求。從2007年的"鑒賞、探究"過渡到2009年的"能寫",這意味著對考生表達能力要求的強化,也意味著對應用實踐和個性表達能力要求的提高。眾所周知,在聽、說、讀、寫四種能力中,寫作能力要求最高,難度最大,綜合性最強,區分度最好。在最近幾年的語文高考試卷中,部分省區的分值已經由60分提升到70分,占整個試卷分數的46%強,字數也從常見的800以上提高到1000字以上。作為語文試卷的半壁江山,高考語文的重頭戲,這種變化的指導性作用會得到最大釋放,不能等閑視之。
回顧2008年高考,18套語文試卷中,共有8個命題作文,8個材料作文,2個話題作文。"命題作文"和"材料作文"平分秋色,"話題作文"急劇減少。但是不要認為話題作文會走下高考的舞臺,這只是針對目前學生作文自由散漫、大而不當的實際,采取的一個糾偏除弊的大動作,因為話題作文還是有它自己獨特的魅力和美好前景的。從近幾年的試題形式看,命題作文、話題作文、題意作文等幾種形式都盛裝出場,呈現出眾花齊放、爭奇斗艷的繁榮局面。在高考考綱"題型示例"提供的11道作文中,有5個話題作文,3個命題作文,3個材料作文,話題作文并沒有被疏遠冷落。因此,我們還是應該高度關注三種作文題型,積極訓練提升各種作文能力。
下面從"基礎等級"和"發展等級"兩個方面分別作出解說。
發展等級寫作
【考點透視】
發展等級,是對考生的寫作能力的最高層次的要求。《考試大綱》有如下四條要求:
發展等級 D
①深刻
透過現象深入本質,揭示事物內在的因果關系,觀點具有啟發性。
②豐富
材料豐富,論據充實,形象豐滿,意境深遠。
③有文采
用詞貼切,句式靈活,善于運用修辭手法,文句有表現力。
④有創新
見解新穎,材料新鮮,構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獨到之處,有個性色彩。
對照2008年考試大綱,新版本的考試大綱在發展等級共有四點變化。"深刻"等級"觀點具有啟發作用"變成"觀點具有啟發性", 也就是要求學生學會"考慮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負責的態度陳述自己的看法,表達真情實感";"豐富"等級增加一條"論據充實";"有文采"的"詞語生動"變成"用詞貼切","文句有意蘊"變成"有表現力"。在這四條中,只有"豐富"等級的變化最明顯,是新增加的內容,目的在于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注人生、感悟生活"這意味著對考生作文內容空洞、生活貧乏的糾正。是一種很好的教育導向。"用詞貼切"是側重表達準確到位,不是為了"生動"而生動的嘩眾取寵、矯揉造作,是對文風追求辭藻華麗、實際內容蒼白無力的浮躁風氣的有力批判;"文句有意蘊"是傾向于深刻的要求,但是很多學生卻為了"有意蘊"導致言語晦澀、故作深沉和無病呻吟,"有表現力"更符合學生實際,能形象地揭示自己豐富的情感世界,能恰當合理的表達出自己的真實情感就是最有表現力的,"我手寫我心"是最高目標。
從考試趨勢上看,考生要實現發展等級,要具備以下幾個方面的意識:
(1)要有從道德與精神層面思考生活的意識。人生包含物質與精神兩個層面,人的存在更重要的是精神的培養和道德的完善。因此寫作要體現對信念的尊敬,對社會責任的承擔,對人格尊重等。
(2)要有始終敬畏保護生命的意識。人生來是平等的,人是社會最寶貴的資源。因此,寫作要體現對人的生存權利和發展權利的尊重,著眼于對生命價值和生命意義的認識理解和珍愛。
(3)要正確思考人與自我、人與人、人與自然的關系。從自我角度說,要有積極的價值觀和處世態度,要有自立、自強、自尊、自愛的良好品質,要有堅韌頑強、執著沉靜的品格。從人與人的關系說,要有崇尚公平正義、博愛寬容、欣賞傾聽、團結合作的生活原則。從人與自然角度說,要認識到發展與自然的和諧,現在和將來的統一,社會環境與自然環境的協調等。
(4)要有關注生活、關注社會、關注民生的意識。思考歷史文化的發展承傳、科技創新與社會民生的關系、社會發展與和諧的關系等。如如何繼承春節、元宵節文化、端午節文化;汶川地震的抗震救災與個人責任;三鹿奶粉事件與企業文化、社會責任;克隆技術與人生道德等。
考點1:深刻
《考試大綱》對"深刻"的要求包含"透過現象深入本質,揭示事物內在的因果關系,觀點具有啟發性"三個方面。"深刻"是指看問題要有高遠的眼光,廣博的心胸,寫文章要有胸懷祖國、心系天下的境界,有關照蕓蕓眾生、體察喜樂民情的心靈,要立意深遠,見解深刻,說理透徹。具體就是做議論文要追求說理透徹,見解獨到深刻;做敘述就要力求塑造個性鮮明、意義深遠、生動形象的人物。前者靠議論說理出彩,后者借人物塑造見長。
要做到深刻,要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要有良好的思維品質,有科學的方法,用正確科學的唯物辯證法去看世界、辨事理。分析論證要有一個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維過程,有現象看原因,有矛盾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考點2:豐富
《考試大綱》對"豐富"的要求增加為四個方面:材料豐富,論據充實,形象豐滿,意境深遠。"材料豐富、論據充實"就是塑造人物、論證道理的素材要全面周詳、表述要精當具體和寫人析理充分。即人物形象肖像、心理、語言、行動等描寫要齊全、豐滿、生動,要有血有肉,有個性特點,有復雜的思想感情和豐富的精神世界;敘事要具體完整,情節曲折有致;細節描寫要細致逼真,有點有面。描寫要栩栩如生,有層次感,有立體感,有豐富的內涵。
"形象豐滿,意境深遠"是指記敘文、散文等文學性較強的文章寫人敘事、寫景狀物要達到的標準。寫人物要多方面、多層次、多角度、有個性、有生活;寫環境,要繪聲繪色繪形傳神,讓人如臨其境:或者是景物與抒情結合,情景交融;或者是象征隱喻,含意幽遠;或者是詩情畫意,言有盡而意無窮等。做議論闡釋,要敘議結合、生動形象、深入淺出。做描寫抒情,要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寓理于形。
考點3:有文采
《考試大綱》在"有文采"上的要求有四個方面:用詞貼切,句式靈活,善于運用修辭手法,文句有表現力。這是在語言通順、規范、準確、簡明、連貫、得體的一般要求的基礎上提出的高一層次的語言標準。我們要選用恰當精妙的、新鮮傳神的、具有形象性的、極具表現力的詞語,使所描述的對象給人如聞其聲、如見其形、如臨其境的感覺,以增強感染力;把所闡發的事理表達得清楚明白,深刻透徹,以增強說服力;巨石運用要靈活,整句(四字格等)使文句整齊,散句使文意流動;巧用口語,文章定顯活潑之趣;綴以文言,文章自有古雅之風。在具體的寫作中,用詞要恰當準確形象,語言要精妙傳神,富有表現力,能根據語言環境的特點和表達目的的需要,能廣泛引述詩文名句,選用恰當的句式,善于選用恰當的修辭手法和善于綜合運用多種住辭手法來表情達意,讓文采飛揚。
考點4:有創新
"有創新"是一個比較寬泛、且綜合性較強的標準和要求。《考試大綱》對"有創新"的具體要求有五條:見解新穎,材料新鮮,構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獨到之處,有個性色彩。
"見解新穎"是就作者的主張、看法、認識而言的,也就是要有自己的獨特感受和發現, "見人之所未見,發人之所未發",更好的是"見人之所已見,發人之所未發"。或以小見大,四兩撥千斤;或推陳出新,舊瓶新酒;或節外生枝,演繹成文;或移花接木,別具一格。力求透過現象挖掘本質來求深、從常見的事理中挖掘相反的事理來求新是關鍵原則。但需要指出的是,"見解新穎",建立在合情合理合法的基礎之上的,是以切題和深刻為前提,如果一味"求新"而偏離題意甚至流于荒誕怪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