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國峰會無法提出有效對策 已現制度性疲勞
來源:網絡資源 2009-08-30 23:02:11
第34屆八國集團(G8)首腦會議日前在日本北海道洞爺湖落下帷幕。一如過去的每次峰會一樣,本次峰會也發表了各種宣言文件。但是在主要議題上取得了多少突破?這是我們關注的焦點。
一場不被看好的峰會
這是一場不被看好的峰會。5日出版的英國《經濟學家》雜志在封面文章中就稱:“7月7日,據稱是領導這個世界的八國首腦,將聚集在日本討論世界經濟形勢。可是他們的討論又有什么意義呢?沒有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產國沙特的身影,他們卻要討論油價;沒有聆聽大量持有美國短期國庫券的中國的聲音,卻要解決美元問題;沒有征求非洲代表的意見,卻要輕率地對津巴布韋政府施以制裁。在這里,空氣中只會彌漫著雪茄的煙霧和無知。”
八國峰會開幕的當天,馬來西亞《星洲日報》發表每日時評文章,題目就叫《解決不了問題的峰會》。評論指出,在克服貧窮、解決全球經濟不穩定乃至環保方面,八國集團雖然曾多次展開磋商與討論,卻始終無法克服難題,反而被視為是造成全球貧富差距不斷擴大、貿易不均、經濟剝削等負面現象的“主謀”。
減排:只表明發達國家立場
不過,對于東道國日本而言,還是希望峰會能取得圓滿成功。日本首相福田康夫6日在《日本時報》上致辭說,峰會在7月7日開幕是“很吉利”的。因為這一天是日本的七夕節,人們只要在紙條上寫下愿望并掛在竹枝上,愿望就會實現。
本屆峰會要解決的問題很多,溫室氣體減排問題無疑是本次峰會的最大焦點。八國集團領導人8日發表聲明,宣布就溫室氣體長期減排目標達成一致。聲明說,八國尋求實現2050年將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至少減少一半的長期目標。
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副院長、聯合國氣候公約談判中國政府代表團成員鄒驥教授在接受筆者采訪時指出:“這只是發達國家提出的一個政策主張。”
鄒驥教授認為,這一目標存在3方面的問題。第一,這個目標將所有國家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都包括進去了,但對于發達國家自己要減排多少并沒有做出明確規定。從某種程度上說,這是在自己的責任沒說清楚的時候,規定了全世界的責任。要達到50%的目標,發達國家可能要減80%至90%。但G8沒有說清楚。這是一個淡化“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的目標。
第二,從科學上講,這一目標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是要減少50%、80%,還是40%,這有待研究。在這種情況下,就把減排50%作為一個政治目標推出來,是不恰當的。
第三,G8只重目標,不重措施,不重過程。只是提出了一個遠景,就連中期減排都沒有達成一致。
在八國集團與中國、俄羅斯、巴西、印度、南非5個新興經濟體首腦舉行的“主要經濟體會議”之后,雖然最終發表了一份首腦宣言,但其中并未寫入各方最為關注的減排長期目標數值。美國《僑報》就表示,這意味著發展中國家拒絕確認八國集團首腦提出減少溫室氣體排放50%的呼吁。
在主要經濟體會議結束后,南非環境和旅游部部長范斯卡爾奎克就在記者會上批評八國集團所達成的減排長期目標為“無意義的口號”。
援助非洲:許下美麗諾言
援助非洲是本次峰會的另一大焦點。八國集團一直被認為是“富國俱樂部”,而非洲則是世界上發展最為落后的地方。在全世界50個最不發達國家中,34個是非洲國家;在38個重債國中,32個是非洲國家。
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非洲問題專家劉乃亞指出,今年是援非問題進入八國峰會的第四個年頭。早在2005年的鷹谷峰會上,八國集團就承諾減免貧困國家債務,至2010年將每年對非洲的250億美元援助提高1倍,還承諾特別提供250億美元的援助。
但西方國家口惠而實不至:2006年G8對非洲援助比2005年不升反降,少了7億美元;2007年又比2006年大幅度降低;而250億美元的“特別援助”至今只有60億左右到位。難怪非盟主席讓平直言不諱地說:“非洲需要的不是承諾,而是承諾的兌現。”
但這次在洞爺湖,八國再次表示它們要堅持自己在鷹谷許下的對非洲國家的承諾。劉乃亞對此表示:“隨著目前全球經濟形勢的動蕩,G8在鷹谷的承諾到2010年肯定兌現不了。”
糧價問題是攸關非洲發展的另外一個焦點。自2006年下半年以來,世界谷物價格開始上漲,在過去兩年,國際市場上小麥、玉米、大豆的價格已經翻了一番。今年以來,國際大米價格也上漲了一倍以上。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因糧食危機出現動蕩的地區幾乎全部位于發展中國家,而非洲就將近占了一半。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在八國首腦與非洲7國首腦進行會談的當晚,日方舉辦的歡迎晚宴中,8道大菜中就有松露湯、螃蟹、魚子醬、乳羔羊、海膽、熏鮭魚、金槍

魚等西餐招牌菜,還有從美國和歐洲空運來的5種香檳和葡萄酒。
八國領導人也因此被批評為“偽善”。英國《獨立報》諷刺說:“討論非洲饑餓等糧食危機真是一項體力活。”英國《太陽報》則在晚宴菜單和各國首腦碰杯的照片旁,刊登了飽受饑餓折磨的非洲兒童圖片。
全球問題:宣示意義大于實質
在國際原油和糧食價格不斷上漲的情況下,世界經濟前景也越來越不明朗,G8能否在峰會討論經濟問題的過程中協調出臺有效的措施,也備受關注。
在有關世界經濟的聲明中,八國對全球經濟前景持積極看法,同時承認世界經濟面臨不確定因素和下行的風險,并表示要推動多哈回合談判,致力于解決世界石油和糧食價格攀升的問題,但并沒有就這些問題提出多少具體的建設性措施。
在對于導致石油價格上揚、國際金融市場動蕩的投機資金管制問題上,八國之間存在利益分歧,最終未能得出明確對策。
在關于世界政治的聲明中,八國表達了對朝核、伊核、阿富汗、中東、蘇丹等問題的強烈關注。與經濟議題類似,更多的是原則性的宣言。
盡管峰會發表了各種宣言文件,但卻沒能提出針對全球性緊急課題的有效對策。日本共同社就認為,從中可以看出僅*八國集團已無法解決上述問題,峰會框架本身也正呈現“制度性疲勞”。
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梁云祥副教授認為,這實際上反映了上世紀90年代以來國際格局的多極化趨勢。冷戰期間,西方七國在國際經濟格局中的地位相當穩固,一起聯手當然會產生很大的作用。現在,盡管它們還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但是它們在世界經濟中的比例正在逐漸縮小,對世界的影響也越來越小。
但八國峰會也并非一無是處。梁云祥認為,這次峰會是八國峰會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有這么多的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坐在一起,針對我們當前面臨的世界性問題進行討論,就是最大的意義。因為這表明,國際社會對共同面臨的問題有哪些認識很清楚,而且希望能夠加以解決,只不過在如何解決方面有一定的分歧。
至于為何美國和日本不愿意中、印等國加入八國集團,梁云祥認為,可能的原因在于美國不希望將八國峰會變成一個大論壇;而日本作為八國集團在亞洲唯一的國家,只有在八國集團中才能顯示它的大國作用,它可能不愿意失去其作為亞洲唯一代表的身份。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