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金融危機 中國和美國的經濟模式哪個更有效?
來源:網絡資源 2009-08-30 22:07:48
金融危機發生以來,各國政府紛紛推出各種應對舉措或者緩解危機或者努力爭取盡早走出危機。到目前為止,盡管整個世界還是處于深刻的危機之中,但很多人已經在開始爭論世界各國經濟模式的問題。其中,中國儼然已經被很多人視為是有別于美國和西方的經濟模式。甚至在一些人眼里,中國和美國所代表的兩個經濟模式已經處于競爭之中。
當前,對中國經濟模式的關注主要在三個層面。第一是中國模式對金融危機的防御能力。毫無疑問,這次金融危機對各國經濟體的影響程度不同。中國經濟體盡管也深受影響,但和西方各經濟體相比較,甚至和亞洲的日本和“四小龍”相比較,中國顯現出了相當高的抵御能力,而中國的抵御能力顯然和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不同經濟發展模式有關。
第二是中國應付金融危機的方法和手段。和其他國家一樣,中國政府在應付金融危機過程中使用了一系列的手段和方法。盡管表面上看,和其他國家沒有實質性的區別,但到目前為止,中國政府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要比西方政府的有效。當西方各國走入負增長領域時,一些跡象已經顯示中國經濟復蘇的方向。目前,很少有國家能像中國那樣可以對自己的經濟持比較樂觀的態度。
應當指出的是,中國的這種樂觀情緒和信心有其客觀的依據。在應付危機過程中,美國和西方政府只有金融杠桿,而無經濟杠桿。但中國政府兩者都有,除了金融杠桿之外,中國的經濟杠桿可以通過巨大的國有部門得到發揮。再者,美國和大多西方政府都是赤字政府,而中國政府的財政狀況良好。可以說,中國政府是世界上少數幾個比較有錢的政府。
第三是中國在未來新的國際金融秩序中的角色問題。如同從前的重大危機一樣,這次危機也必然導致經濟和金融體制的重建。在過去,西方世界是體制的建構者,其他國家則是被動的接受者。但是在今后的經濟和金融秩序重建過程中,西方不可能壟斷一切了,包括中國、印度、巴西和俄羅斯等國家在內的新興經濟體必然參與重建過程。因為中國龐大經濟的規模必然要扮演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在這方面,人們迫切希望知道中國對未來秩序的認知和中國對自身在未來體制中地位的期望。
當前,越來越多的人對中國模式產生了強烈的興趣。很多發展中國家學習中國模式,而發達國家則擔心中國模式是否會取代西方發展模式。但對中國模式是什么,人們并不清楚,所以總結中國模式很重要。中國模式反映在政治、經濟和社會等各個方面。從經濟上看,我覺得可以把中國模式稱之為復合型或者混合型經濟模式。我在這里使用“混合”這個概念和人們平常所說的不太相同。一般說來,混合經濟指的是中國經濟的混合所有制模式。我使用這個概念的范圍不僅僅指所有權,還包括很多方面。所有權當然很重要,所謂的混合就是說各種所有權之間的平衡。在所有權之外,混合模式也應當包括對外開放和內部需求之間的平衡、政府和市場兩者在經濟領域的作用的平衡等。
在這次金融危機中,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模式既顯現了其優勢,但也表現出一些弱點。不管怎樣,中國模式仍然處于發展過程之中。如果能夠從這次金融危機中學到足夠的教訓,那么非常有利于這個模式的發展。
當前,海內外學者都在討論這次金融危機能否促成中國經濟增長模式的轉型。我個人認為,中國模式的改進關鍵在于通過社會改革而確立社會制度,從而保障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金融危機的確是個進行社會改革和建立社會制度的好機會。中國迫切需要在危機中繼續完善發展方式,當前努力的方向和重中之重應當是擴大內需,建立消費型社會。毋庸置疑,在任何國家,社會改革和建立社會制度都是一場攻堅戰,到現在為止,所有實行市場經濟的國家,一套良好的基本社會制度都是保障其市場運動和社會穩定的制度基礎,中國在這些方面還需要很大的努力。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