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處理,燒錢還是生錢?
來源:網絡資源 2009-08-30 11:22:18
核心提示
在小欖鎮,民營污水處理企業“寶綠”用一輛輛運輸車頻繁來往于各企業之間,把一桶桶污水從企業運到污水處理廠。黑色的污水慢慢地流進池子里,經過幾十道工序處理后,流出來的水清澈透明,達到國家排放標準。 這些車輛屬于中山寶綠印刷廢水處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寶綠),與由政府投資興建的污水處理廠不同的是,它是由小欖印刷包裝行業協會的會員企業共同出資興建的,成為民間治污的標本。
環保是有成本的,成千上億元的投資,資金怎樣解決?一度被認為是燒錢行為的污水處理廠,在一個個建成后,又如何確保它正常運轉?
寶綠印刷污水處理廠將全鎮印刷、包裝企業的污水進行統一回收處理。
民間治污的標本
寶綠主要處理印刷包裝企業產生的污水,它采取一種全新的投資模式,由小欖印刷包裝行業協會的會員企業共同出資和銀行貸款興建,一度被認為是民間治污事件的標本。
“印刷包裝企業規模較小,印刷產生的廢水量也很小,但所產生的廢水含有大量金屬離子、油墨、堿性物質、機油等,水質復雜難以降解,它們一旦排放到河涌里,將對水環境造成嚴重的污染。”小欖印刷包裝行業協會會長余水生告訴記者,市政府在環保方面抓得很緊,當時印刷包裝企業面臨著生死抉擇,如果再將污水直排到河涌,企業肯定會被環保部門關閉;如果要求單獨一家企業建污水處理廠,成本很高,也不現實,重復建設還造成資源浪費。
據了解,在小欖鎮7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存著475家印刷包裝企業,從業人員近萬人,成為小欖支柱產業之一。印刷包裝企業何去何從?看著它們一家家被關閉?看著近萬人失業?一個大膽的想法在小欖印刷包裝行業協會中形成,既然一家企業建不起污水處理廠,但是眾多企業共同出資興建一間污水處理廠難度則不大。余水生告訴記者,2003年,該協會通過廣泛征求意見,多次召開會員大會,一致通過采取集中處理的方法處置全鎮印刷廢水的模式,“這種模式得到了環保部門的認可和扶持。”
2004年,由企業總投資380萬元的寶綠印刷廢水處理廠正式投產,占地6畝,日處理污水能力達360立方米。寶綠沒有鋪設管道,而是用車回收污水進行處理。記者在寶綠廠區看到,7輛車來回于企業與處理廠之間,把一車車污水倒進水池,烏黑的廢水經過幾道工序處理后,變成清澈的水流出來,腥味也沒有了。
“與投資幾千萬的生活污水處理廠相比,寶綠投資比較少,因此處理能力也沒那么強,但解決了整個行業的治污問題。”余水生告訴記者。
污水處理迫在眉睫
“無論是工業污水,還是生活污水,如果讓它們直接排放到河涌里,都會影響環境。”在每一次環保工作會議上,治理污水都會成為與會者討論的重點。
走在中國改革開放前沿的珠三角地區,經濟建設走在國內的前沿,但是在環保方面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一條條清澈見底的河涌被直接排進的污水染成了黑色,散發出陣陣腥臭味,不要說沒有了魚跳蝦躍的場面,就連人走過也要捂住鼻子。我市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農村城鎮化步伐的加快,所面臨的污染壓力也日益增大,污染的源頭有兩個:一是來自工業產生的廢水,二是來自城鄉居民生活排放的污水。
其實,不單是珠江流域,淮河、黃河、松花江等水系面臨的水污染問題同樣嚴重,太湖爆發藍藻,鎮江市爆發“紅藻”,政府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水污染治理壓力。 治污成為政府部門迫在眉睫的重要工作,投入力度不斷加大,很多地方政府把環保納入政績考核之中。
早在2003年3月26日,在中山市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上,《關于設立長江庫區水源林市級自然保護區的決議》被一致通過,拉開了中山人民“護水之戰”的序幕。今年4月26日,在全市環保工作會議上,市長李啟紅與各鎮區代表簽訂責任書,立下污水處理廠建設“軍令狀”,20家污水處理廠明年底必須投產。7月10日,市委書記陳根楷深入鎮區檢查并召開現場座談會,要求污水處理廠建設與總量控制和區域限批工作相結合,市委、市政府把加快建設城市污水處理廠作為最重要的民生工程狠抓。
據了解,建設一個日處理量2.5萬噸的污水處理廠,大約需要投資5000萬元。如此巨大的資金,讓不少鎮區財政感到吃力,污水處理廠建設進程一度緩慢下來。污水處理廠即使建成了,后期維護資金也是巨大的,這是一些企業為什么擁有污水處理廠仍然偷排的根源。
為推動村鎮生活污水處理廠建設,我市先后5次調整補貼鎮污水處理廠建設費用,從2002年的100萬元/萬噸/日增加到目前的610.6萬元/萬噸/日。同時出臺一系列政策,征收污水處理費,確保污水處理廠正常運轉。繼小欖污水廠投產后,三鄉、坦洲等鎮區污水處理廠經過建設,很快進入入水調試階段。其中,三鄉污水處理廠首期投資6300萬元,坦洲污水處理廠投資5288萬元。
在國內,很多城市在處理生活污水方面,采取了BOT模式,即建設———經營———轉讓,解決資金不足的難題。而我市選擇的是政府模式,由各鎮政府成立經濟實體,建設污水處理廠,但同時鼓勵民間資本參與治污。
污水生錢為期不遠
“表面上看起來,送進來的是污水,流出去的是錢。”業內人士這樣形容污水處理,如果一味把它看作是燒錢行為,那么污水處理廠永遠建不起來,隨著政府對治污越來越重視,其實它與高速公路有著異曲同工的效果,“既保護了環境,同時也得到了回報。”
事實上,在國外投資者認為污水處理是一種優質產業,民間資本投入污水行業相當大,據河南省發改委統計資料顯示,全省105個縣(市)中的污水處理廠,有40個是外資投資。在國內,很多投資者看到了其中的商機,紛紛投資這一尚處于萌芽形態的行業。我市的公用科技集團,通過收購三鄉水務有限公司等5個鎮區供水公司,形成以供水、污水處理為主、以市場租賃為輔的主營業務格局。此消息一傳出,立刻被投資者看好,“公用科技股”連續13漲停,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勢頭。
一個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鎮區污水處理廠經理告訴記者,其實污水處理前期投入大,但后期收益也大,因為污水處理廠建設帶有壟斷性,一旦管網鋪設好,別的企業再想插手就難了,而且隨著城市化建設水平越高、污水處理量也就越大,污水處理費越容易收。
為了確保解決資金和運營問題,我市征收污水處理費,并采取與供水捆綁收費的模式。正是有了政府的扶持,生活污水費由自來水公司代收比較容易,但工業污水費代收則十分困難。
寶綠就采取另一種模式。由于小欖印刷包裝企業的規模小,收取污水費,如果根據銷售額、產量收費,難度很大。根據該協會的調研,制定了相關收費標準,按照一個顏色70元的標準處費,兩個顏色340元; 實行封頂,每月不超過1200元,也就是一年不超過1.5萬元;每個印刷廠必須先交費再處理污水,這樣已經預交費用的印刷廠更是毫無保留地將印刷廢水交出來,同時杜絕了偷排、漏排現象。
據了解,寶綠1年的運行成本大約160萬元,包括人員工資、設備維修,油費、電費等。“按照平均一家企業一年交納3400元左右計算,污水處理廠就能正常運轉。”余水生告訴記者,“我們預計,10年左右就可以收回成本。”現在,寶綠不但處理鎮內全部印刷廠生產的廢水,也處理周邊鎮一些印刷廠的印刷廢水。
寶綠的做法得到了市政協委員劉志偉、李森、肖朋等人的認可,他們提交了《關于推廣小欖鎮印刷廢水集中處理做法的建議》,建議推廣小欖印刷包裝行業協會的治污經驗,呼吁更多民間資本進入治污行業。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