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協“變臉”,走下“廟堂”
來源:網絡資源 2009-08-29 16:03:28
曾幾何時,“作家協會”對文學寫作者而言,是高高在上的“廟堂”。但近年來,這“廟堂”似乎正順應時代潮流,發生著改變——作協“變臉”,走下“廟堂”
“變臉”之一:首次對外公示擬發展新會員名單
85歲高齡的武俠小說“盟主”金庸加入中國作協,水到渠成還是多此一舉?作協吸納網絡寫手,“降低門檻”還是“自救之道”?……近日,隨著新一批中國作協會員名單的公布,關于作協的各種議論甚囂塵上。而這所有的爭論,都是由發布在中國作家協會官方網站——中國作家網上的一份公示開始的。
6月18日到24日,中國作家網上發布《中國作家協會2009年度會員發展公示》,并附上擬發展的409名新會員名單,其中就有后來引起諸多爭議的金庸。這是中國作協首次對外公示擬發展新會員名單。
此前,中國作協批準新會員加入的程序,還沒有向大眾公開過或公示過。至于其它信息,如中國作協有多少成員?每年會有多少新入會會員?新會員中“80后”作家占了多大比例?哪些作家是中國作協會員,哪些又不是?幾乎沒有多少人知道。所以,名單公布后,有讀者提出“金庸難道不是作協會員?”的疑問。
“這是借助社會力量增加會員發展工作公信力的一種嘗試。”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陳崎嶸如此表示。近來,他又多了個新頭銜——中國作協新聞發言人,負責對外解答社會各方面對作協新會員公示后提出的各種問題。這也是向來被視作文學“廟堂”的中國作協,開始與公眾作溝通交流的一種嘗試與舉措。7月8日,陳崎嶸應邀在人民網上接受來自最基層的網友們的詢問,解釋中國作協近期頻繁運作背后的考慮與規劃。
設立新聞發言人或許還有另一層考慮:如之前頻頻爆出的“作協會員抄襲事件”,新聞報道眾說紛紜,中國作協需要對事實進行深入調查,卻又難以及時發布權威聲音。新聞發言人的設立,或許將為作協表現自身在公共事件中的“作為”打通渠道。
此次公示中,還有“如上述名單中有涉嫌抄襲他人作品者,請在公示期間舉報”字樣。6月25日,新會員名單公布,較之前公示的擬發展會員名單少了一人。據悉,公示期間中國作協收到一些反饋信息。為此,作協專門成立了由法律專家、原咨詢評議組成員參加的工作小組,進行核查,并與相關人員進行溝通。最后決定對其中一人暫緩批準入會,待查清事實后再定。
“我們的工作努力做到更加透明、公開、公正,更注重聽取全國作家的意見,自覺地接受社會各界的監督。”中國作協相關人員這樣告訴記者。
“凡是有確鑿證據證明擬發展人選有剽竊和抄襲行為的,我們將取消其入會資格。這是我們對剽竊和抄襲行為的明確態度。”陳崎嶸表示。這也是中國作協首次對作家抄襲與入會的關系作出明確規定。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在各地作協的官方網站上,信息的公開化與透明化也在逐漸得到加強,入會細則、年度工作要點、工作計劃……網民都可以在相關欄目中找到。
也有網友呼喚中國作協更進一步的“坦誠相待”,“在公示的時候,在每個姓名下面,把他(她)自己提供的發表作品情況,比如哪一年在什么刊物哪一期發表什么作品,哪一年在什么出版社出版什么作品集,哪一年獲得過什么機構頒發的文學獎項等等,擇要公示出來。眾目睽睽之下,是真發表還是假發表,是真出書還是假出書,是真書號還是假書號,是真獲獎還是假獲獎,不就水落石出了嗎?讓真正有水平的作家加入中國作協,讓想渾水摸魚的‘文學活動家’無地自容。”在更多人眼中,此次公示則標志著一個開始,一個進步。
“變臉”之二:主動吸納年輕作者入會
1994年,對深圳某銀行工作人員梅毅來說有點特別,他的“伯樂”出現了。因為中篇小說《赫爾辛基的逃亡》在《中篇小說選刊》上刊登,時任廣東省作協主席的陳國凱等人四處打聽他的“下落”,最終讓這個普通的文學愛好者順利加入廣東省作協。在今年5月召開的廣東省第四次青年創作座談會上,他心懷感激地說,廣東作協就是他的“伯樂”,正因為他們的關心和提攜,“我才能夠從一個從事金融工作的專業人士最終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作家”。
近年來,尤其是2004年前后,像梅毅這樣由作協主動聯系,再由作者本人申請而加入作協的個案,已不再新鮮。2004年左右,“80后”的年輕作者大批量涌現,并在社會上引起強烈關注。“這些年輕人寫作上有才氣,創作也比較活躍,但他們對作協不了解,雙方缺少溝通。主動去關心他們、發展他們是我們的工作之一。”上海市作協創聯室主任于建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小飯、蘇德、周嘉寧等“80后”作家就這樣加入了上海市作協。
湖北省作協創聯部主任高曉暉也表示,主動吸納年輕作者入會,最近幾年的比重要比之前高,“我們在作協會員的年齡比例上有意識地在調整,注重發展文學的后備力量。”
有網友表示:吸納年輕作家是作協的必然之舉,沒有年輕人的事業是沒有未來的。但寫作是特別個人的事情,作協能做什么?是僅僅為提高自身形象?還是認識到危機,為“市場”搶奪作者資源?
“在培養新人上,作協實際上做了很多事,只不過在宣傳力度上無法與一些商業公司相比。”即將讀大四的青年作家葛圣潔說。早在上高中時,她就想要加入上海市作協,只因當時年紀小、學業重而推遲到現在。今年,她填寫了會員申請表。“作協會員本身就是一種無形的榮譽,我這個寫字的新人還是比較看重。”
“加入作協不是成為一個作家的必經之路。不是作協會員也可以有順暢的出版渠道。”出生于1984年的專欄作家“小轉鈴”這樣說。對她而言,成為作協會員并不是特別迫切的身份需求,能不能突破自己的局限寫出好東西,這才是重要的。
盡管如此,“小轉鈴”仍認為,作協對年輕作者的關注和培養是一件好事,“對我個人來講,作協幫我下了職業寫作的決心。”2006年,她辭去北京IT公司的工作,回到家鄉上海,參加了上海市作協舉辦的首屆作家研究生班。去年10月畢業前后,她重新開始找工作,這時,上海市作協秘書長臧建民找到她,希望她能專心寫作。“雖然我一直都在寫,大學期間也出過書,但從沒下定決心把寫作作為職業。在走向職業寫作的道路上,作協推了我一把。”現在,上海市作協安排“小轉鈴”在文學創作中心寫作,還幫助她聯系了上海《采風》雜志,寫一個關于浦東三十年發展的專欄。
“對我個人而言,作協肯定是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可回顧我被推薦的經過,覺得也是很偶然的。”鑒于此,“小轉鈴”說,在發現和篩選民間年輕寫作者這方面,作協或許還可以嘗試形成一種更完善的機制。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對于加入作協或被作協關注的年輕作家而言,他們對作協服務職能的認識都持比較中立的態度。盡管在他們看來,作協也有一些積重難返的不足需要改善和克服,但作協對年輕作家的提攜之舉值得肯定。這與一些網友和媒體“完全否定”的態度有所不同。對于這種態度上的差別,有作協工作人員表示:這都是可以理解的,很多人并不熟悉我們的具體工作。無論怎樣的言論,都表明了對我們工作的關注。“改善是必須的,但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變臉”之三:網絡寫手加入作家協會
近兩年,圍繞著作協和網絡文學的關系所引發的爭論紛紛揚揚:作協吸納網絡寫手,是否是對他們的“招安”?30位省作協主席參與的擂臺賽是“秀文學”,還是“文學秀”?由中共河南省委宣傳部、河南省作協等部門與新浪網合作的“文學豫軍沖浪”事件有多少人“嗆水”?……最近,湖北省作協修改《湖北省作家協會入會條件細則》,明確規定了網絡寫手申報入會的條件,再次引發強烈關注。
一方面是傳統作家向網絡靠攏,一方面是網絡寫手被吸納進作協。無論如何,作協、作家與網絡的關系在今天已無法回避。不久前,中國作協所屬的中國作家出版集團與文學網站聯合進行了網絡文學十年盤點活動,評論家賀紹俊參加此次盤點后“深深感到僅僅十年,網絡文學成長進步的速度驚人,不僅培育出一批有影響有實力的作者,也打造出一批質量上乘、風格鮮明的作品。重要的是,十年來基本形成了一個網絡文學的審美路徑,它指向一個有著廣闊前景的文學空間。”“中國作協開始重視網絡文學,很可喜,也很正常。”他告訴記者。
“修改入會條件細則本來也是我們的常規工作,有那么多網絡寫手在寫作,作協應該把其中優秀的挑出來。”湖北省作協創聯室主任高曉暉說,促使該省作協下決心的,是去年初荊楚網上一則《網絡寫手加入作家協會該具備什么條件?》的帖子,十余萬網友參與熱議,許多網絡寫手表示,想加入作協。
據他介紹,這次細則修改,針對的是純粹的網絡寫手——只在網上寫作,沒有出版過紙媒作品的。在此之前,他們已經吸收了不少網絡作家入會。“他們都有紙媒作品,還是按照傳統作者來申報的。”
很顯然,湖北省作協看到了這樣一個現象:一大批網絡寫手只在網上發表作品,他們中不乏優秀者。湖北省作協推出此項舉措的目的,是為那些想要加入作協的優秀網絡寫手提供條件。而在此后所引發的爭論中,也有部分網絡作家表示:“我們并不在乎能不能加入作協,成為作協一員對寫作不會起到任何幫助,我們只需要讀者的認同。另外,從創作方法、觀念等方面來說,傳統作家與我們有差距。”
對于此種意見,作協方面的態度明確。“網絡寫手入作協不會像傳統作家那么熱切,量不會太多。但我們還是會為他們提供一個平臺。”高曉暉表示。
在廣東省作創研部主任楊克看來,作協吸納網絡寫手是“招安”等說法,顯然是夸大了傳統作家與網絡作家之間的對立。“就我個人看來,大部分網絡作家還是愿意加入作協的。”楊克說。而這“愿意”背后,是廣東省作協為網絡作家提供的現實服務。“比如一些網絡作家都是自由職業者,他們購買社會保險需要蓋公章,購房需要出示納稅證明,但書商又不能開具給你這類證明,怎么辦?作協可以幫助解決他們一些生活中的切實問題。”在他看來,網絡作家不愿意加入作協也是正常的,“即使舉辦一個民間詩歌朗誦會,也有人選擇不參加。我們現在把這之間的對立夸大了。”
賀紹俊則表示,網絡文學的公共空間也與傳統紙媒文學的公共空間截然不同。在他看來,從根本上說,要提高網絡文學的質量,首先要讓參與到網絡文學寫作中的廣大網民提高自身的文學素養和思想素養,于是,提高網絡文學質量的問題就轉換成了提高全民族文化素養的問題。另一方面,網絡文學既然是“沙里淘金”,提高網絡文學的質量也意味著如何使沙堆里的金子含量更大一些,金子的成色更純一些。這就需要為那些脫穎而出的網絡文學高手創造更好的寫作條件,也為那些高手能夠脫穎而出創造有利的條件。“在這方面,中國作協完全可以發揮自身的優勢,做實實在在的事情。”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