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策略與思維方法》講座 第十一講 努力提高觀察能力
2009-08-29 14:41:38網絡資源
第十一講
努力提高觀察能力
一、觀察能力的重要性
觀察是指有目的、有計劃、有思維活動的高級形式的知覺活動。觀察≠看、是以“觀”(指觀看)為開端,以“察”(即思維、分析、判斷)為基礎,知覺、思維密切聯系的一種積極的心理活動過程。
自然科學的發展離不開觀察。如開普勒借助第谷觀察星體運動所積累的材料和數據,總結出行星運動三大定律。瓦特從沸水掀動壺蓋中受到啟發而發明了蒸汽機,把整個人類推向一個新世紀。同樣,文史學科也離不開觀察,都需要自覺而認真地觀察社會、觀察生活、觀察自然,才能獲取和積累豐富的感性知識,有所發現、有所創造?梢哉f,觀察是發現和檢驗科學理論的手段,是踏進科學殿堂的起點。
觀察是人們認識事物的重要途徑,也是人們思維活動的基礎和源泉。學生應在教師引導下,通過觀察社會、自然、實驗,甚至觀察教師在課堂中的示范動作來獲取感性認識。不過并非每個人都能通過觀察達到預期的目標,這涉及觀察能力的差異和觀察能力的培養。
二、怎樣提高觀察能力
1、要養成良好觀察習慣。
、、養成有目的、有計劃觀察的習慣。我們觀察的目的總是為了探索或驗證新知識。在老師做演示實驗時,要帶著要解決的問題認真觀察,動腦思考,努力在教師的引導下,獲取自己所要理解的新知識;在分組實驗時,要有明確的觀察目的和計劃,親自動手,隨時記錄,努力探求事物變化的內在規律。
②、養成應用多種感覺器官進行觀察的習慣。客觀事物的屬性是多方面的,如色彩、音響、氣味、冷熱、軟硬等,這需要運用眼、鼻、耳、手等多種感覺器官,對事物進行觀察和體驗,才能獲得完整、鮮明、精確和生動的形象。尤其要邊觀察邊思考,使思維積極參加,才可能對事物有深刻的理解。
、、養成運用儀器、設計實驗進行觀察的習慣。直接利用感官觀察,常有一定的局限性,甚至出現較大的誤差(如下圖視差示例出現的視差)。運用儀器(如電子顯微鏡,天文望遠鏡),則可以擴大感官功能,設計實驗,則可在人工的干預下排除自然條件中某些因素的干擾,獲取正確或精確的結論。為此,我們應該養成盡量使用儀器和精心設計實驗進行觀察的習慣。
④、養成及時作觀察記錄和堅持寫觀察日記的習慣。憑記憶留下的印象難以保證準確。所以,觀察時要及時、準確、具體地進行記錄。最好事先制訂好記錄表格,這樣可以節省記錄時間并有利于集中注意到觀察的對象上。
2、養成良好的觀察心理品質
、偌毿摹2患毿木筒荒苌钊胧挛锏募毼,也就難以概括出事物的本質特性和變化規律。所以,觀察細微、識別假象,周密思考、追尋真實,這樣才能得到正確的結論。
②耐心。一些復雜的事物,一些事物所表現的復雜的或緩慢的變化,常需要我們進行反復的觀察,甚至長期的觀察。這需要我們有頑強的毅力,并為之付出艱巨的努力,這都需要十分的耐心。
③求實。對觀察結果要抱實事求是的態度,記錄要真實,不能憑主觀想象任意修正或人為地編造“數據”。要防止頭腦中的謬誤、偏見或思維定勢干預觀察的真實性。
④求新。在觀察的過程中,要努力擺脫固有思維的束縛,既要注意預料中的結果,更要注意意外的新情況,要努力從新情況中發現新的變化規律。
3、準備豐富的基礎知識并對觀察所得的感知進行深入的思考
只有當觀察者有了豐富的科學知識,才能產生科學的聯想,發現有價值的現象;只有當觀察者對所獲得的感知進行深入的思考,“把它的現象只看作入門的向導,一進門就要抓住它的實質”,才能將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提示科學的規律。如在觀察金屬鈉投入水中,我們看到金屬鈉在水中出現了“浮”、“旋”、“小”、“球”四個重要現象,根據我們已掌握的基礎知識就可以分別得知:①鈉的比重較水;②鈉和水發生了激烈的放熱反應;③反應過程中,金屬鈉因與水反應而使自身質量減少;④金屬鈉因熱被熔成液態。
4、掌握科學的觀察方法
①按順序的觀察。為提高觀察的精確性,把握事物的本質屬性,應有步驟、有條理地依照一定的順序進行觀察(如下圖,這個圖形中有多少個三角形?):按時間來說,觀察可由先到后;接空間來說,觀察可由近到遠,或由遠到近;按事物本身結構來說,觀察可由外到里,或由里到外,也可由局部到整體,或由整體到局部;按事物外部特征來說,觀察可由宏觀到微觀,或由微觀到宏觀。
②全面觀察與重點觀察相結合。觀察任何事物都應要求自己既要看出單一事物的特點,也要看出它與別的事物的聯系;既要看出不同事物的相同點,也要看出類似事物的細微區別:既要看出事物的外部特點,也要看出事物的本質特點和變化規律?傊,既要注意對事物作整體的、全面的觀察,還要抓住事物的本質特征,突出重點、注意細節進行觀察。
③注意對比觀察。要能看出不同事物的相同點,看出相同事物的相異點,必須運用對比觀察的方法。區分客體,通過比較,確定客體及其發生現象的異同。
④重復觀察與長期觀察的方法。一些現象不易顯現或稍縱即逝,需要重復地進行觀察;一些現象變化緩慢,需要長期地進行觀察;一些試驗多次失敗,需要重新調整試驗,重新進行觀察。為了獲得正確可靠結論,我們必須運用重復觀察與長期觀察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