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緊寒假尾巴讓心態走上正軌(二)
2009-08-29 13:50:59網絡資源
先不要給孩子吃藥。如果孩子有“開學焦慮癥”,最好不要先讓孩子吃抗焦慮藥,應先從調整心態開始,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加強與同齡人的交往。
跟孩子多談談學校生活。家長可以有意識地從日常娛樂、游玩等話題轉向有關學習的話題如作業、同學關系等。 宗和
過來人語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不可自尋煩惱。遇到不如意的事情不要自尋煩惱,要學會自我解脫。有了好心態才能做更多有意義的事情。”朱高峰(中國工程院院士)
生活狀態的突然改變,很容易引起焦慮,這種現象在成績不太好的學生身上更明顯。假期和開學后生活狀態的巨大差別,會讓學生們在生理和心理上難以接受,寒假的松弛狀態,會使他們產生留戀,從而對開學后要面對的緊張學習產生害怕心理。徐方忠(心理學博士)
經過一個寒假的放松,許多學生都養成了懶散的生活習慣。為了讓學生盡快地調整好心態和作息時間,適應新學期的學習和生活,家長應與學校配合,教育督促學生進行自我調節,以飽滿的精力投入到新學期的學習和生活中,幫助學生從假期生活順利過渡到學校生活。李純(高三班主任)
記得上中學時,有一段時間總是盼望著放假,凡是臨到開學的時候,就會覺得特別恐慌。后來,自己主動調整心態,不僅平復了恐慌心理,而且也強化了自得特別恐慌。后來,自己主動調整心態,不僅平復了恐慌心理,而且也強化了自己應對這種恐慌的勇氣。
其實不必計較很多,每個人都有很多事情不能完成 ,只要努力過就好。任何事情都要想開一點,放開一點,扔掉包袱,輕裝前進 。
不要自尋煩惱,心里別別扭扭的是正常的,自己想明白了,自然會排解,總是一味計較得失,強調我完成了什么,還有什么沒有進行是不可取的。對現狀的滿意,會給自己更多信心。
加油,明天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