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嫌棄臉大的男孩(二)
2009-08-29 13:28:06網絡資源
一晃,住院已經兩個來月了,他關注“臉”的思想絲毫未動搖。醫生決定,將出院的日期向他公布,用限時的方法來促進他的思想的“改變”。在這短暫的時間里,他的內心更加動蕩不安,住院這么久,自己“臉”的問題還是沒有根本解決,他要做最后的努力。他向醫生提出,要去整形自己這張“臉”,醫生同意他去“咨詢”美容科。結果是那里的醫生說他的臉沒有任何毛病。如果整形的結果令他不滿意,那里的醫生會吃“官司”的,他們不同意為他整形。還說,他未到成年,即便他們同意為其整形,也得到了20歲以上才可以,他從整形科咨詢回來后,想了一、兩個小時,然后來到醫生辦公室告訴醫生,他的決定不整形了,決定回家好好學習。考上高中后,再說吧。他高興的樣子,顯得很輕松,我知道他是在做了一個很大的決定。我乘勢鼓勵他說,作為一個“男人”,要能夠對自己的決定負責任。你要與父母簽協議,你可以將對父母的要求說給他們,比如,要求他們今后不要在家里吵架等。但也要向父母作出承諾。他承諾的的內容是這樣的:1、回家后,他馬上開始上學學習,緊緊跟著以前他的那個班。(得病之前,他是年組中最好的學生,總是考第一,學習能力應該不成問題);2、不再關注“臉”的問題,起碼是在考上高中之前;3、回去后與父母住在一起,不再逃到奶奶家去,只是偶爾到奶奶家串門。而父母對他承諾的是:1、為他學習提供方便條件,父親不再計較他學習時熬夜浪費電、2、父母不再當著他的面前吵架。3、父母承諾,他到成年時仍然需要整形時,為他積攢一些錢,以備屆時用。(這是緩兵之計)。在臨近出院的十幾天的時間里,醫生對他的要求是:1、盡量大聲、從容地與父親和醫生交流,包括病房里的其他成年人;2、每天自學6小時以上,以適應回家后上學的需要,3、這兩點做不到,不能出院。幾方面的人,都承諾、兌現這些協議的內容。
隨后的日子里,他變得快樂了,他象成年男人之間一樣地與他人彼此交流,坦誠。每天努力學習。和父親與醫生之間交往比以前自然一些了。他離開了病房,住院72天,醫生希望他能夠努力實現自己的諾言。希望他能夠健康地成長。醫生希望能夠得到他不斷進步的好消息。患者,剛剛出院,還沒有得到追蹤性的消息。
關于該患者的治療總結:
1、患者的不良認知,即不弄好“臉”就不能學習,就不能做正常人做的事情。是一種非此既彼的不良性認知。
2、醫生抱著“那壺不開提那壺”的原則,要求患者面對所面臨的任何事物,鼓勵患者成長,促進患者的社會化。包括他在住院期間,愛上了一個比他大5歲的女孩。醫生并沒有批評他,而是表示理解。并引導其獲得正確戀愛觀,消退了他過去對異性的神秘感。盡管這個過程用去了將近40多天的時間,在醫生看來是值得的。要求與父親之交往,要求患者不回避,盡管難度很大,但還是部分地解決了他們父子間的問題,開了個好頭。向他講解,兒子向父親認同,成為男人的道理。在入院后的第20天,他在日記當中寫到,他比剛住院時愛講話了,愛交朋友了。在出院的當天,他還主動地到已經出院的一位女患友家去向她它告別。
3、鼓勵患者與他人交往,并信任他人,向他指出不與醫生交流,是“移情”,是將平時對父親的態度移植到醫生身上。因此,才會在治療的過程,頑固地抵抗醫生的幫助。
4、限時治療。在治療的臨近結束階段,告訴患者出院的大概日期,加速患者內心的改變。讓患者對治療缺乏進展“負責“。逼著患者在”岔路口“上做出正確的選擇。
5、加強心理治療。心理治療總的用時大概有40次/半小時。這些心理治療,將對患者思想認識的改變,心理成熟起到作用,甚至會在出院以后的很長時間了起到它的遠期療效。在治療中,患者話語較少,要求患者記日記,他的日記很詳細,內容豐富,基本上得到了所需要的材料。患者很少用語言和醫生溝通,但他為醫生寫日記。患者的這種行為特點,值得思考,是一個有意思的現象。
6、采用靈活的、綜合的治療。藥物治療,住院前期,以氯丙米嗪75毫克/日,口服。治療的前20天,患者在日記中寫到,心情比以前好多了,能夠與別人(指那些女孩子)交流了。在住院后的一個月,開始并用維思通,最高劑量為3毫克/日,希望對患者頑固的體象障礙的病理性認識有所影響。到目前為止,還不能給予有效的評定。但醫生決定,還要堅持應用一段時間。出院時用藥為:氯丙米嗪50毫克/日,維思通2毫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