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績飚升卻患恐學癥(一)
2009-08-29 13:23:12網絡資源
小羅正讀高二下學期,他學習一直很用功,先是班級前幾名,后來是年級前幾名,最近一次重要的摸底考試,他發揮出色,獲得年級第二名的好成績。老師和家長為此好好勉勵了他一番,但沒想到幾天之后,小羅竟突發“怪癥”,恐懼讀書。
回家正常 上學發作
小羅的“怪癥”是以一種“鉆牛角尖”的方式表現的,比如7X=14,那么X=2,這是簡單的代數題。可是小羅會開始琢磨:為什么X要等于2呢
?這原本是運算規則規定的事,而小羅卻沉湎于不必要的苦思冥想中難以自拔。糟糕的是,這種強迫性的“自我提問”干擾他做作業、上課聽講,而且愈演愈烈,不斷擴散。先是代數,后是幾何、物理、英語,各種科目相繼都受到“感染”,而小羅使出渾身解數都無法擺脫。兩個星期后,小羅終于感到無法堅持下去了,于是向父母、老師說明了情況,要求在家休息幾天。說來也怪,小羅在家看看電視睡睡覺,竟一切正常。兩天后,他試著返校上課,誰知怪病又立刻復發,嚇得小羅重新躲回了家……
擔心江郎才盡
經詢談發現,小羅是被過重的心理負擔擊倒的。小羅有個弟弟,成績也不錯。小羅認為弟弟聰明,不太用功卻有好成績;而自己呢,則完全是靠勤奮在讀書。所以,盡管他成績節節上升,但心里一直不自信,擔心自己會江郎才盡。
面對老師和家長的殷殷期待,為了不辜負他們,小羅拼命讀書,當他成績越來越好時,他的害怕也越來越厲害:萬一我考砸了怎么辦?萬一我退步了怎么辦?我不太聰明,別人如果又聰明又用功,不是很快會超過我嗎?那時,我怎么有臉面對老師和父母呢?心理素質不佳的小羅對成功和失敗的偏頗認識使得他對成績名次過度計較和敏感。因此,當他成了年級第二名時,他的神經也達到了承受的極限,一下子崩潰了,出現前面提到的強迫性思維癥狀。從心理學的角度說,這種癥狀的出現也可以解釋成一種人體的自我保護,就像人有時會通過身體不舒服提示自己太勞累辛苦該休息休息了,心理問題的出現有時也是在告訴當事人:你的精神負擔太重了―――所以,小羅回家休息時就癥狀全無,而一返校就舊病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