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上公開課的心理調適
來源:網絡資源 2009-08-29 13:00:23
教師上公開課的心理調適
上公開課,對很多教師而言是件大事,都會高度重視。但是又因為公開課在教師心目中的地位很重要,教師過于重視,會給教師帶來緊張、焦慮、恐懼、自卑、擔心等一系列不良心理因素,而這些不良心理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教師在公開課上正常水平的發揮。
在教學中,經常有教師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表現很不錯,課上得自由輕松、真實自然,但是一上公開課,就像換了個人似的,盡管備課充分,但由于存在某些不良心理因素,課上得不自然、不輕松,教學效果根本就不如平時。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平時踏踏實實上課的教師,在上公開課時居然也帶有很多作秀、表演的虛假成分,這樣掩蓋了真實的自我,影響了教學效果,真是得不償失。為什么會這樣?我們常常把這歸結為教師急功近利的表現,這不無道理。但這樣看問題又很片面,實在冤枉了某些教師。
據了解,緊張、焦慮、恐懼、自卑、擔心等不良心理因素也是導致教師上公開課作秀的重要原因。而這點往往被我們忽視。因此,教師克服不良心理因素的干擾,進行適當心理調適,對上好公開課非常重要。具體方法如下:
以和善的心態克服不良心理因素
在上課教師的心里,總認為聽課者是來挑刺的,如果被他們挑出些毛病,便會“死”在他們手里,這種敵對想法無形中就給自身帶來了緊張、焦慮、恐懼、自卑、擔心等一系列不良心理反應。
教師一旦受到這些不良因素的干擾,就會變得瞻前顧后,心神不定,教學效果也可想而知。要解決這個問題,上課教師應該轉變觀念,主動把聽課者看成是同行,是來交流切磋的,而不是來挑毛病的。
必要時,教師可以在上課時,用眼神與聽課者交流對視,以獲得他們的“暗中”支持。這樣就能接受聽課者,在心理上獲得對他們的親近感,不良心理因素也會大大消減。
以學習研究的心態克服不良心理因素
上公開課,教師一般很容易出現心理因素不穩定、難以進入狀態的狀況。而教師以學習研究的心態來上課,能很快改變這種心境,馬上進入上課狀態。
既然是學習,就說明上課教師本身就存在不足,有提高的必要,這樣想也就不怕聽課者對自己的課說三道四;既然是研究,就不怕課堂上出現種種問題,因為沒有問題,也就談不上研究。
如果教師把這個問題想通了,那就不會在乎聽課者“不客氣”的評價。持有這種心理,教師想著怎么上課,怎樣上好課,這樣就逐漸進入狀態,也就自然忘記那些不良心理因素,而且,以學習研究的心態來上課,非常有利于教學水平的發揮,也很容易上出精彩。
以展示的心態克服不良心理因素
通常而言,上課教師都懼怕“出丑”,這種心理很容易影響教師上課的情緒,導致上課時縮手縮腳,放不開。事實上,這是教師自己嚇自己,自己跟自己過不去。
一者,課上“出丑”是難免的,應該承認這個事實;二者,課上“出丑”是真實課堂的體現,應該正視這個事實。所以,教師上課非但不能怕“出丑”,而且要敢于“獻丑”,向聽課者積極展示,展示自己的能力水平,展示教學效果。
即使展示的是不成功之處,也是幫自己找到了需要提高改進的地方,同時能對同行起拋磚引玉的積極作用。教師如果能有這樣的心態,就能克服上課擔心害怕的心理,從而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水平。
以“我能上好課”的心態克服不良心理因素
由于種種原因,教師對上好公開課最大的障礙就是對自己不自信,心里總擔心這個,擔心那個,進而懷疑自己今天能不能上好課。這樣無形中給自己施加了壓力,導致不戰自敗。
因此,教師要拋棄這些不必要的擔心,想想自己已經對上好課作了哪些充分準備,回想一下自己已經掌握了哪些技能方法,設想一下課堂上可能出現的情況,以及自己該怎么處理。這樣就能做到胸有成竹,自然能找到上好課的感覺,也就有了上好課的信心。
以平常的心態克服不良心理因素
“我的課能不能上好”、“我的課能不能獲獎”一心只想著結果,這是導致教師上公開課出現不良心理因素,也是導致教師上課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教師不能急功近利,心里只想著結果,而要拋棄急功近利的思想,忘記結果,處理好上課的過程。
教師可以“我是平常人,我以平常心做平常事”勉勵自己。如果教師這樣想,以一顆平常心來對待,就不會有額外的思想負擔,也有利于課堂教學水平的正常發揮。那么,上好課、獲獎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針對上公開課出現的不良心理狀況,教師應該適當選用適合自己的心理調適方法。事實證明,教師在上公開課的過程中,進行適當的心理調適,對上好課有積極作用。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