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下的高中物理教學目標設計原則
來源:網絡資源 2009-08-29 12:33:59
新課程下的高中物理教學目標設計原則
課堂教學目標的設計就其本質來講,是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現代課程與教學觀的具體體現,是現代教學理念和新課程觀的具體化。落實課程目標是課程實施的關鍵,其途徑是將課程目標轉化為具體的、可操作的課堂教學目標,師生通過一系列教學目標的達成而最終實現課程目標。因此,教學目標確定的是否科學合理,直接關系著課程目標的實現。課堂教學目標的科學設計必須遵循一定的原則。高中物理教學目標的設計遵循全面性原則、系統性原則、操作性原則、具體性原則、層次性原則和科學性原則。
一、全面性原則
全面性包含三層含義:一是教學目標要面向全體學生。高中教育不是精英教育,而是大眾教育,高中物理教學必須面向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二是教學目標要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我們始終提倡課堂教學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課堂教學的目標不僅僅是認知,而應該是在認知建構的過程中,促進情緒體驗,感受過程,掌握方法,促進科學價值觀的自然形成;三是教學目標要涉及課程目標的三個維度的各個方面,內容要全面。教學目標是依據課程目標設計的,課程目標應貫穿和體現于教學目標之中,因此教學目標的內容范圍與課程目標應該是一致的,具體可分為三個維度: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知識是指事實、概念、原理、規律等。技能是指動作技能以及觀察、閱讀、計算、調查等技能;過程與方法是指認知的過程與方法,科學探究的過程與方法,認知過程中人際交往的過程與方法。特別強調在過程中獲得和應用知識,學習和應用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一般包括對自己、他人、對自然、對文化以及相互關系的情感、態度、價值判斷以及做事應具備的科學態度、科學精神等。確定教學目標的內容范圍時,一定要全面考慮三個維度,不能只注重知識領域的目標,而忽視其他領域的目標。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國家課程標準把高中物理課程目標分為三個維度,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背景下,教學目標也應分為三個維度,而且它們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是課堂教學應當同時兼顧的一個目標體系。在課堂教學目標中,“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應受到足夠重視,反映能力要求的“過程與方法”目標是組織教學內容的主導性目標,而“知識與技能”目標的設置則是實施上述兩類目標的基礎。
二、系統性原則
高中物理教學目標從學科角度講也是一個系統,在設計時要從系統論的角度整體上把握目標要求,課堂教學目標不能孤立地就課時而設計課時目標,而是要從“高中物理課程目標──高中物理學段目標──單元教學目標──課堂教學目標”逐步具體化,上下貫通,相互聯系。教學大綱或課程標準規定了高中物理課程總目標,但是在不同的學段,由于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教學內容的不同,必須要把握好各個學段的目標,并結合學科的特點,使之系統化。各課時教學目標之間是相互聯系的,要把它們放在一個單元系統中考慮,實施有效的教學。
課堂教學目標的設計雖然要從三個維度考慮,但是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者之間是一個系統,不能截然分開,要將目標的三個維度進行有機的整合。
控制論認為,過程受目標所控制,條件與過程相聯系。教學是一個有明確目的、按一定步驟進行的活動,可以說教學的過程就是教學目標的確定、實現和檢測的過程。
三、操作性原則
教學目標的實現不是學習的終點,而應該是學生能力發展的途徑。任何課堂教學目標都要適合自己的學生,能夠運用于自己的課堂教學之中。課堂上的時間有限,教學目標不可能面面俱到,教學目標的設計要考慮教學進程,結合學校的實際條件,結合學生所熟悉的生活、技術和社會實際,使教學目標便于操作,又具有實效性。
教學目標是教學評價的依據,目標具體、可行,才具有可操作性。一個好的目標體系,實際上已蘊涵了學習結果的測驗方式和評價標準。
四、具體性原則
所謂具體,就是要求我們在制定課時教學目標時,必須明確、具體,有針對性,即根據教學大綱或課程標準的要求,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特點,根據所教學生的共同基礎以及興趣、習慣等,把教學目標具體化;同時還要求正確理解和把握學習水平要求,準確選擇和使用行為動詞。對各學習目標水平以及相應的行為動詞,要在深入理解和準確把握學習水平要求的基礎上,選擇和使用相應的行為動詞,在分析具體內容標準中的目標水平時,一般可以通過描述“標準”的動詞來判斷其學習水平要求,如“概述、闡述、說明”等對應于理解水平,“描述、說出、識別”等對應于了解水平。
明確性、具體性是我國基礎教育教學中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則。根據行為學的定義,教學目標是學生學習終了時所表現出來的行為變化結果,因此編寫教學目標要考慮目標描述的行為化。例如,學生實驗的教學要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的訓練和要求等。用非常具體的語言進行教學目標描述,是物理教學目標的特點之一。目標敘述得越明確,教師對教學目標的把握就越準確,對目標實現狀況的檢驗就越可靠。
在教學目標設計時,不能用課程的具體內容標準代替教學目標。課程的具體內容標準是課程目標的具體化,但它不是詳細的、具體的教學目標,因此不能以具體內容標準來代替教學目標,而應根據課程目標、課程具體內容標準和教學實際來設計教學目標。
五、層次性原則
每一節課的教學中都可能包括三個領域的教學目標,但是確定教學目標不一定要面面俱到,應該深入分析和研究教學大綱或課程標準,弄清哪些目標是重點目標,哪些目標實現起來比較困難,從而確定出符合實際的教學目標。每一課時要以一個基本目標為主干,一節課不可能對學習領域的所有目標全部落實到位,如行為目標可以用來表述結果性目標中的“知識和技能”領域的目標要求,而且落實也容易做到。但是,體驗性目標中的“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領域的目標要求,就不是通過一兩節課的教學能立竿見影的,因此,體驗性目標只能作為具體學習行為目標的補充,要慎用。強調教學目標的全面性、多元性,并不是不分主次,胡子眉毛一把抓。
六、科學性原則
首先,教學目標設計時,要明確行為主體必須是學生。以學生為主體,要從學生的認知、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原有基礎出發,確定合適的教學“最近發展區”,能夠使每一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充分而自由的發展。教學目標的確定,如果僅從教師自身出發,按照一個標準要求每一個學生,勢必會造成大部分學生的失落,人為地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導致教學的低效率。其次,教學目標不僅要適應時代對物理教學的要求,而且要從學校、班級、學生的具體實際情況出發,對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適當調高目標,以適應學生的更高層次的發展;對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可以適當降低目標,使他們學有所獲,也體驗到成功感。再次,教學目標要針對我國物理教學的特點和實際,有意識地改變實際教學與現代教育思想不相一致的現象,比如改變中學物理教學中普遍存在的重結論輕過程、重理論輕實驗、重記憶輕思維、重知識輕素質、重解題輕發展等不良傾向。教學目標的設計應針對物理教學的重點、難點、關鍵點以及薄弱環節,遵循物理教學大綱或物理課程標準對學生的有關要求進行設計。只有做到了以學生為主體,遵循了適應性和針對性要求,就達到了科學性原則。
案例遵循以上原則,以“自由落體運動”(高一物理)一課為例,采用以演示實驗為主的綜合啟發式教學方法,圍繞自由落體運動主線,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二個維度進行整合,其教學目標設計如下:
(1)具有飽滿的熱情和主動積極的學習態度,能從所給的實驗現象或實例中抽象概括出自由落體運動的特點和運動性質:知道自由落體運動是一種勻變速直線運動,能從實際問題情景中抽象出自由落體運動模型,能從所給的幾種具體的實際運動中識別出自由落體運動。
(2)能自己設計一個簡單的小實驗測定自由落體運動的加速度,能說出自由落體運動的加速度叫做重力加速度,說明重力加速度通常取值9.8m/s2,方向豎直向下;知道地球上不同的位置重力加速度不同,同一地方的不同物體具有相同的重力加速度;能熟練地寫出自由落體運動的速度公式、位移公式、速度和位移關系公式;理解自由落體運動規律,會解答自由落體運動的有關問題。
(3)接受自由落體運動是一種典型的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觀念;認同通過實驗和實際事例分析得出自由落體運動的特點及其運動性質的思想方法;承認物理學的實驗科學特點。兩人一組能用一把刻度尺和秒表設計出測定反應時間的實驗方案,按步驟進行操作,分別測出自己的反應時間。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