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室友難以相處,怎么辦?
2009-08-28 23:03:24網絡資源
誰都渴望寢室有家的和諧融洽,讓學習之后勞累的自己有個可以休息的歸宿;誰都希望與室友親親密密,情如一家,多少沖淡一些思家的煎熬。然而事情偏偏有時不如愿。
與室友難以相處一般有兩種情況:
一是回寢室后便沒有“歸宿感”,甚至宿舍成了不敢回、不愿回、不想回的令人痛苦的地方;
二是與寢室中的某個人合不來,產生“疑鄰人偷斧”的心理,如果不喜歡誰,則看他每個動作,聽他每句話心理都覺得不舒服。久居同一屋檐下,有這種感覺也是很難受的。
那么,導致發生不愉快的事情的原因是什么呢?其實,大家都沒有什么根本的利益沖突,發生矛盾也全是源于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或是大家有些不一致的習慣。比如說有的同學喜歡早起,可能在別人睡意正濃的時候他就起床,叮叮咣咣的聲音吵醒別人,讓人煩;或有的人尤其是男孩子比較懶,臭襪子臭鞋往下鋪床底一扔,把下鋪甚至全寢室熏得暈頭轉向,惟獨他一個人悠然自得。還有,每個人在寢室里不知不覺有種回家的放松感,走出寢室時彬彬有禮的樣子就會被回到寢室時衣冠不整的樣子所替代。而且長久地住在一間屋子里,彼此發現對方的弱點會愈來愈多,從而可能發生某些不愉快的事情,致使無法相處。
如果與室友相處不好,會影響心情,甚至影響學習,那么該怎么改善這種關系呢?
1. 要反省自己
如果你在寢室里比較孤立的話,那么就必須得檢討自己了,不要一味地抱怨別人。為什么其他人都那么“齊心協力”的孤立你一個人呢?也許是你的行為太“自我中心”了——凡事很少為別人著想,自己想怎樣就怎樣,該休息的時候偏偏發出些聲音影響別人,或對寢室的公共事情不怎么關心,打掃衛生不積極,只顧及自己的那塊小空間,甚至有東西從不與人分享而對別人的東西卻毫不客氣等等。這些看似不大的事情長久了會傷害室友和你的感情,大家就會對你淡淡的。要想與室友友好相處,只有改變自己,從小事作起,有好吃的主動與別人分享,手腳勤快一點,提水掃地要表現積極一點。當然,做這些事情要表現出誠心,而且需要堅持下去,凡事多為別人著想一點,自然會改善與室友的關系,并結交很多的朋友。
2. 要學會大度、寬容
對于室友不良的生活習慣,不妨開誠布公地跟他談談。因為有的時候是自己沒有意識到而妨礙了別人,如果有人給他提出來他可能就會注意了。住上鋪的同學可能會不小心弄臟了下鋪的床單,或者把本來平平整整的床單弄得皺皺巴巴,下鋪不去計較就好了。大家同室而居,勺子總有碰鍋沿的時候,如果經常為這等小事不滿、煩心的話,真的是彼此很難相處了。
3. 要正確看待每個人的長處和不足
人無完人,金無足赤。如果你發現室友出門后彬彬有禮而在寢室里甚至有點粗魯,可能正說明他真的把寢室當做可以隨便表現自己、無須設防的家了。不能因為誰有某種不足就討厭他,如果這個缺點不是品質上的,不是道德問題的話。
大家能夠走到一起,本身就是一種緣。當你們各自到更廣闊的天地里去馳騁時,相信每一個人都不會忘記在花季時光里那些“住在我上鋪的兄弟”。與你的室友和諧相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