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南端的一座歷史文化名城
來源:網絡資源 2009-08-28 17:27:36
歷史上作為連接我國與東南亞地區的重要樞紐海口市,以其豐富的文化遺存,鮮明的地方文化特色,在中華民族發展的歷史長河中,傳承著深厚凝重的傳統文化。近日,被國務院正式批準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成為中國最南端的一座歷史文化城市。
據介紹,自漢武帝時期就在海口設立珠崖郡,至今已有二千余年的歷史。從北宋開埠以來,歷代中央政權不斷加強對海南的治理,海口一直是州、郡、府、縣所在地。海口市文物遺存非常豐富,具有鮮明的地方文化特色。目前,擁有國家級、省級和市級文物保護單位60余處,其中五公祠、海瑞墓、丘浚故居、清代四大海岸炮臺之一的秀英炮臺、中共瓊崖第一次代表大會舊址、李碩勛烈士紀念亭、宋徽宗神霄玉清萬壽宮詔碑等文物保護單位極具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瓊山區府城鎮古代街區基本格局尚存;明萬歷年間的大地震,造成72個村莊陷落成“海底村莊”世界罕見;保留濃郁南洋風格的五條歷史文化街區騎樓式建筑群,成為海口城市由古老城鎮發展為沿海繁華商業城市的歷史見證,是城市記憶保持最完整的街區;海口火山口地質公園在全國是獨一無二的自然資源,環繞火山形成的原生態古村落文化、火山文化成為海口自然與人文密切相聯的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海口非物質文化遺產也十分豐富多彩,極具民間地方傳統特色。海南八音、海南公仔戲、龍塘民間雕刻藝術、府城元宵換花節、新坡軍坡節、海南椰雕等文化遺產,是海口歷史文化名城的人文“建筑構件”,也是城市發展的重要歷史文脈。海口人文薈萃,英才輩出。如兩伏波將軍、冼太夫人、五公、蘇東坡、白玉蟾、丘浚、海瑞等歷史名人都曾在中國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篇章;李碩勛、馮白駒等革命先輩在中國革命史上樹立起了不朽的豐碑;遍及海外的瓊籍華僑,也對海口的革命和建設做出了杰出貢獻。
海南省委常委、海口市委書記王為璐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是繼承、創新和弘揚先進文化的重要基礎,更是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內在動力。海口市多年來一直注重加大對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修繕投入力度,僅2005--2006年就投入近2000萬元用于對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和修繕;并結合海口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專門編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納入城市總體規劃,使文化遺產保護和城市規劃、建設協調起來,并將名城保護、管理和建設工作納入到法制化的軌道,依法保護和管理。他說,海口市以其豐富的文化遺存,鮮明的地方文化特色,榮獲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稱號,成為中國最南端的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對增強海南人民的自豪感、加快海口對外開放步伐、提升城市整體價值、打造城市核心競爭力、實現跨越式發展提供了難得機遇;為建設“文化海口”、打造“娛樂之都”奠定了堅實的人文基礎;為建設旅游強市帶來了新機遇;為吸引資金、人才等各種要素資源向海口聚集,推進工業化、產業化和城市化進程提供了良好的文化環境。
王為璐書記也同時表示,海口歷史文化名城的創建成功,只是開展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第一步,接下來要繼續加大對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投入力度,搶救和保護歷史文化遺產,依照名城保護管理辦法加強管理,分期分批、逐年逐項、按計劃進行修繕工作,以名城創建成功為契機,更好地保護、承續城市的歷史文脈,讓海口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煥發出更加燦爛的風采。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