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眼中最著名的十位中國巨人
來源:網絡資源 2009-08-28 15:03:31
這十位巨人是:孔子、老子、孫子、秦始皇、漢武帝、孫中山、蔣介石、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他們主要屬于圣哲與政治家這兩類。中國之所以會出現如此燦爛輝煌的人物,究其原委有二。一是中國有一批思想家誕生在公元前7世紀至公元前3世紀之間,此時不僅是中國文化的襁褓時代,也是對后世有莫大影響的希臘文明和印度文明的發育時期。中國的這批思想巨子,不僅成為中國文明的啟蒙教師,而且是世界文明的思想先驅。二是中國自古到今一直是世界政治大國。在有文字可查的三千多年文明里,雖有一千年是在割劇分裂之中,但近二千年都是統一天下。多個朝代的興盛強大與更替有利于造成一群杰出的政治家。
孔子是最具國際影響的中國人。他生活在公元前6世紀和前5世紀的一個諸侯國里。他希望當時分裂的中國能重視出現統一強大的中央權力,主張上層階級以禮、仁政、德行來維持統治,全體人應遵從忠于天子、孝順父母、友德朋友的信條,婦女應對丈夫忠貞服從。但他未能把他理想與理論變成現實。在他死后七百年,漢武帝正式把他的學說奉為唯一的官方學說。自此,歷代帝王紛紛效法。到公元7世紀,唐朝大興孔廟,孔子被奉為半人半神的圣人。這種習俗沿襲約一千三百年。在西方人眼里,孔子是中國傳統的象征。他的思想對十八世紀歐洲啟蒙運動產生了相當影響?鬃铀枷雽θ毡、朝鮮、越南、新加坡、也有過重大影響。從英、日文詞匯中,我們可以看到這位偉人給世界留下的軌跡。英文中有關孔的詞有三個:Confucius(孔子),Confucian(儒家),Confucianisim(儒教)。日文中則多達8個:儒生、懦仙(儒教與佛教)、儒學、儒家、儒教、儒道、孔子、孔孟。
老子是最有影響的中國哲學家,也是道教的開山鼻祖。他相傳生于公元前6世紀,但過世不詳。老子的模糊晦澀,知常無為(了解規律、不多作為)和崇尚原始自然生活的哲學觀,與西方的崇尚理性、強調創造和力求改造自然的傳統相去甚遠。自然得不到太多的西方人的贊揚與了解。許多西方人只聞老子其名,不知老子學說其名,不知老子學說其實。
孔子的同代人孫子是中國有史以來對世界學術界發展影響最大的人物。一般人認為,他是《孫子兵法》(有稱《兵法》)的作者。盡管這種看法不太可靠,但《兵法》的主要內容還是來自孫子的。這部“天下第一兵書”對中國兩千多年的軍事學與軍事史產生了巨大影響。西方任何一本系統論述軍事思想史的論著,不可不提及這本世界最古老影響最大的兵書。西方現代著名的軍事學家利德爾一哈特,在代表作的扉頁上,大段摘引了《兵法》上的名言。日本有個企業家以《兵法》管理企業,居然也獲得了很大成功。
《兵法》也經受了時間的考驗。自十九世紀到二次大戰前,德國軍事學家克勞塞維茨一味強調暴力流血,以達到政治目的的戰爭觀點,風靡了歐美軍事學界。但二戰后,隨著核武器的出現與核戰爭威脅日增,他的觀點已經被不少人所唾棄。而孫子的“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的觀點,被越來越多的人奉為核時代的軍事準則。
最為西方人接受和推崇的是孫子的思想,而非孔子、老子、荀子等人的思想。若中國能誕生出幾個學術界的“孫子”就好了。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了分裂數百年的中國,建立了影響至今的中央集權體制。鐵腕的始皇征民納稅,大興水利土木。他還統一了全國的度量衡與文字。強大的秦朝名播海外,外國以“秦”(支那)來稱呼中國。他是中國第一位聲譽震全球的政治家,也是第二位最有名的君主。
在中國古代君王中,最負國際聲譽的當推漢武帝。在西方人看來,他是古代中國巔峰狀態的萬世一君,是中國最有作為的帝王。他敬奉儒學為官方學說,強化了中央集權體制。他擴疆開土,征服長江以南大片土地與朝鮮一部分,并打開了在中西交流上具有深遠意義的“絲綢之路”。他使中華帝國達到了同期羅馬帝國的強盛程度。一些西方學者認為,他堪稱中國的凱撒、亞歷山大或屋大維。
中國的帝制終于在1911年孫中山點燃的辛亥革命的烈焰中灰飛煙滅了。孫中山就任過中國第一任總統。他締造并改造了影響中國政治達37年之久的國民黨。他提出民族、民權和民生的三民主義,為中國實現資本主義的民主共和而畢生辛勞。但他的理想未能付諸實現。
蔣介石繼承了孫中山的地位。這位政治軍事怪杰率北伐軍北上,以狡猾多變的方法擊敗各地軍閥,于1928年在名義上完成了統一江山大業。他以官僚和西方的方式,推進國家的現代化,取得相當成效。但是他卻因對日戰爭與土地問題失掉了中國大陸。但他在經營臺灣島的卓著成績在相當程度上彌補了他的失敗。
毛澤東是本世紀中國最有名的人物。“美國中國學之父”費正清贊揚說:“毛澤東在一個四億人的大國里,在28歲時便和其他十幾個人成立了一個政黨并在后 50年取得了政權,組織和改造了人民,改變了山河”——(歐洲所有的國王、拿破侖、俾斯麥等、列寧……)沒有一個前人的成就比得上毛澤東,因為無論哪個國家都沒有像中國這樣古老、這樣大”《美國與中國),中文版,第197頁)。他的贊語有過譽之詞。不過,毛一生中政治巨舉是不少的。1949年,他擊敗了幾百萬國民黨大軍,結束了中國三十多年的分裂狀態,建立了強大的中央政權,成立了共和國。在他領導下中國國力有明顯增強。在外交上,他先與蘇聯結盟,后又與蘇論戰分裂,繼而由反美到和美,主演了戰后國際關系史上最重要的數幕劇。但是,如果說蔣介石在政治斗爭中落伍,而在經濟建設上是天才的話,毛澤東在政治中是勝利者,在經濟方面則是外行。不管如何,他在一首詞中表達的要超過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和成吉思汗的愿望在一定程度上如愿以償了。
本世紀中國第二號偉人無疑是周恩來。他在1924年的國共合作,1929~1936年的國共分裂,1937年開始的國共二度合作和1945~1949年的內戰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建國后,他為鞏固政權、發展國家經濟、國防、科技文化和體育,做了大量深入細致、艱苦的工作。在文化大革命中,他保護了相當一批干部,為后來中國的振興準備了領導人。他是本世紀罕見的外交奇才。他在1955年萬隆會議、1954年日內瓦會議、1963—1964年對亞、非13國的訪問、中蘇分裂和中美建交等轟動世界的外交事件中顯示了巨大的戰略洞察力、優雅的風度與巧妙的外交手法。周恩來所表現出的高尚品德,如無私、自尊、文雅、和藹、直率、勇敢、忘我工作、作風正派,體現了中國傳統美德,因而被中國人奉為民族的象征與驕傲。周恩來的品德才干,還使他比毛澤東更為中國人所熟悉了解。
鄧小平是中國歷史上經歷最曲折的人物。他在毛、周時代,是一位驍勇的戰將和重要的助手。他一生飽嘗政治行情的升降悲歡。1977 年,他復出政壇,在第二年便戰勝了華國鋒所代表的僵化冒進的路線,確立了改革開放的路線。1980年在他領導下公審了“四人幫”。1982年他提出“一國兩制”,以解決香港澳門臺灣問題,并把和美反蘇的對外政策變為獨立自主和不依靠美蘇的外交。在1983年,由于內政外交的重大成就,他的威望達到了頂點。 1983年之后,國內政治上自由化傾向的發展、經濟上的波折,使改革出現了錯綜復雜的狀態。1983年反精神污染、1987年的反資產階級自由化和 1989年對自由化風潮的平定,充分體現出他作為老一輩革命家的本質與手腕。他在1993年的南巡重振了改革的旗號。他可能是中國歷史上至今最為杰出的經濟改革家。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