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喜馬拉雅地區發現大量新物種
2009-08-28 12:11:30網絡資源
據美國《國家地理》11日報道,全球環境保護組織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最近發布了《東喜馬拉雅——世界碰撞的地方》報告,詳細闡述了科學家于1998到2008十年期間年在東喜馬拉雅地區發現的353個新物種。
東喜馬拉雅地區,包括緬甸山區、尼泊爾、不丹、西藏以及印度東北部,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之一。
1、紅蹼樹蛙
這是在印度阿薩姆發現的紅蹼樹蛙,被冠名為“會飛的青蛙”。這一不同尋常的兩棲類動物能夠用長著紅蹼的腳在空中滑行。
2、綠蝮蛇
這種有毒的綠蝮蛇,據說它們可長到1.3米長。該物種最早于2002年在泰國被發現,后來也緬甸山區也發現其爬行的蹤跡。緬甸也是東喜馬拉雅物種豐富的地區之一,自1998年以來在該地區共發現了300多個新物種。
3、壁虎化石
2008年科學家在緬甸叢林的琥珀礦中發現了有一億年歷史的古老壁虎化石,包括其腳趾和尾巴都被包裹在琥珀內。它也是過去十年在東喜馬拉雅山區新發現的16種爬行動物之一。琥珀還完好地保存了該壁虎粘稠的腳趾絨毛,被稱之為“剛毛”,在今天的壁虎身上也能找到。這些絨毛能夠讓這些小型的爬行動物附著在垂直的表面上下行走——也許人類還是從中得到靈感創造出蝙蝠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