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新漁場
2009-08-28 11:42:13網絡資源
圖:養殖網箱甚至可以利用太陽能、波浪能或其它可再生能源為自身供給能量。
圖:研究人員暫時使用一個小船裝載著發動機為養殖網箱的移動提供能量。但這樣的能量供應裝置可以設計得更小巧,并且可以考慮將之放置在浮標上,實現自動化操作。
圖:研究人員正考慮在養殖網箱加入浮標,通過導航系統和GPS系統,使漁民在岸上就可以監測養殖網箱有效行速等狀況,不必身在其中也可‘運籌帷幄’。
據美國《國家地理》8月19日報道,科學家已經發明出了一種遙控養殖網箱,用于深海魚類養殖。未來,巨大的自控漁場將在開放的海域嗡嗡作響,模仿成群結隊的魚群一樣在海中“徜徉”;甚至可以實現海產放養,等它們成熟后再對之進行捕撈。
人類對魚的消費需求越來越大,這種機械化的養殖網箱能夠更大規模地培育更綠色、更健康的海產,以滿足人類的需求。
有專家警告說:不斷膨脹的世界人口正極速地消費著各類海產,已經嚴重地耗竭了世界魚種資源。
聯合國糧食和農業組織(FAO)表示,全球70%的魚種已經被充分捕撈——按照目前這一速度,根本無法保證魚群自身數量的恢復。更嚴重的已經出現過度捕撈或耗竭的狀況。水產業和漁業養殖的魚類目前占了全球魚類消費的50%,估計在未來將占到更大的比重。聯合國有關組織估計,2030年,世界對海產的需求將增加40%。
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NOAA)水產計劃項目負責人邁克爾·魯比諾解釋說,“醫生和營養學家經常建議人們要多食用海產,有益健康。”這是海產消費劇增的重要原因。“雖然人類在制止過度捕撈方面已經做得很不錯,但不得不承認,即使完完全全做到制止過度捕撈,未來海產的消耗都得更多地依賴于水產業的魚類養殖。”
地平線上的自由漂浮的漁場?
傳統的漁場大多都將養殖網箱放置在海岸附近的淺靜水區域,既能夠避免惡劣天氣的侵襲,也有利于喂養、維護等。
但海岸附近海域進行魚類養殖,很容易導致動物疾病的傳播,魚類排泄物也會對海洋造成污染。所以未來養殖網箱必須從海岸邊上移開,保證水質的清潔以及魚類的健康。
放置在深水海域的養殖網箱,由于獲得更干凈、更能夠自由流動的海水以及天然食物,因此可以養殖出味道更鮮美的海產。但深水海域的養殖網箱必須能夠抵御深海的惡劣環境,而且也不容易為人類管理,所以更“聰明”、更自動化的養殖網箱是未來發展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