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師范大學在京28個專業招生117人
2009-08-27 19:57:16新華網
北師大舉行2009年校園開放日暨本科招生咨詢活動
為了給廣大考生及家長提供一次全面了解北京師范大學、集中獲取有關高考招生方面問題解答的機會,北京師范大學于2009年4月18日(星期六)上午7:30~12:00舉辦校園開放日暨本科招生咨詢活動。學校部分場館、實驗室等也向考生及家長開放。
北師大招生辦公室、各院系以及相關部門在北師大京師廣場就考生及家長關心的今年招生政策、往年錄取情況、招生專業情況、就業情況等問題接受了咨詢,并舉行了北京師范大學2009年招生信息發布會,有關領導分別就學校概況、優勢和特色,人才培養和教育教學改革,北師大招生工作現狀及招生政策等內容向與會者作了介紹,并回答了考生、家長和新聞媒體記者的提問。
同時參與招生咨詢活動的高校還有吉林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北京工業大學、首都師范大學、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和北京科技大學等。
重點內容:
2009年北師大計劃招收本科生2200人,研究生3800余人。
2009年在京招生情況:
(1)今年北京考生有所減少,我校考慮到去年考生報考踴躍,今年不減少在京招生名額,相當于增加了在京招生計劃,這一相對數量是近五年來最高的。
。2)由于一志愿平行省份的增加,今年降低了專業志愿級差,由原來的不超過3分,減為不超過2分。第一、二專業志愿間級差為2分,第二、三專業志愿間級差1分。
。3)針對北京考生重視今后深造與發展,關注文理基礎學科和交叉學科的特點,在京投放的28個招生專業均是北師大在這些方面的優勢專業,總計117人,文科45人,理科72人。
在京招生專業:漢語言文學、傳播學、歷史學、哲學、法學、經濟學、工商管理、國際經濟與貿易、金融學、會計學、教育學、英語、心理學、影視學、天文學、數學與應用數學、物理學、化學、信息科學技術、教育技術學、生物科學與生物技術、資源環境科學、環境科學、資源科學與工程、管理科學、人力資源管理、公共事業管理。其中法學、金融學和英語文理兼收;工商管理、教育學、信息科學技術、生物科學與生物技術、資源環境科學、環境科學等專業實行寬口徑招生,擴大學生自主選擇范圍。
錄取規則
(1)按照進檔考生的實考分和專業志愿安排考生錄取專業,各專業志愿之間存在一定的分數級差。分數級差的確定以調檔線上所有進檔考生的專業志愿滿足率最大為原則,一般在2分以內。
。2)在高考實考分(江蘇:實考分和等級)相同的情況下,優先錄取相關科目分數高或教育部政策規定加分或降低分數要求投檔的考生。
。3) 報考英語和日語專業的考生限其參加全國統考的外語語種為英語,且必須參加英語口試。
。4)在第一志愿考生生源不足的情況下,可錄取非一志愿考生,在考生保證服從專業調劑的情況下,按照實考分數由高到低擇優錄取,直至完成來源計劃。若符合條件非第一志愿考生生源仍不足,則將剩余計劃調劑到其他生源質量好的省份完成招生計劃。
(5) 錄取時,往屆生和應屆生一視同仁;除國防生外,我校所有招生專業無男女生比例限制。
(6)體育教育專業考生的錄取原則,在滿足以下條件:高考成績不低于考生所在省份同科類一批本科錄取控制分數線的90%,體育專業測試成績(含專項成績)不低于75分(100分制)的情況下,按照體育專業測試成績由高到低擇優錄取。
背景資料
1. 北京師范大學概覽
著名百年學府
北京師范大學是教育部直屬重點大學,是一所以教師教育、教育科學和文理基礎學科為主要特色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人才培養與其他綜合性大學,如北大、清華、復旦一樣,教師教育僅是其特色之一。
學校前身是1902年創立的京師大學堂師范館,為中國歷史上第一所師范大學。(1898年7月3日,清光緒帝正式下令,批準設立京師大學堂,這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大學,北京大學的前身。1900年八國聯軍侵占北京,京師大學堂校舍被占,圖書設備被毀,一度停辦,直至1902年得以恢復,增設預備科及速成科,其中有仕學館和師范館)1931年、1952年北平女子師范大學、輔仁大學先后并入北師大。
百余年來,北師大始終同中華民族爭取獨立、自由、民主、富強的進步事業同呼吸、共命運,在五四、一二九等愛國運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以李大釗、魯迅、梁啟超、錢玄同、吳承仕、黎錦熙、陳垣、范文瀾、侯外廬、錢穆、白壽彝、鐘敬文、啟功、胡先骕、汪堃仁、周廷儒等為代表,一大批名師先賢在這里弘文勵教。
經過百余年的發展,學校秉承"愛國進步、誠信質樸、求真創新、為人師表"的優良傳統和"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的校訓精神,形成了"治學修身,兼濟天下"的育人理念。
備受黨和國家領導人關懷
毛澤東主席于1950年親筆為北京師范大學題寫校名。
1992年9月9日,江澤民同志視察北師大并題詞。
2002年9月8日,北師大建校100周年慶祝大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江澤民等黨和國家領導同志出席慶祝大會。江澤民同志在會上充分肯定了百年北師大的辦學成就,并強調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大力推進教育創新。
2005年2月,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元宵節晚會上,胡錦濤總書記專門向鐘秉林校長詢問學校發展情況。
2006-2007年溫家寶總理先后兩次來到北師大,并與師生親切座談。
國家和地方政府重點建設的研究型大學
"七五"、"八五"期間,被確定為國家首批重點建設的十所大學之一。
"九五"期間,被首批列入"211工程"建設計劃。
2002年,百年校慶之際,教育部和北京市決定重點共建北京師范大學,北師大繼北大、清華、復旦、南大等之后第10個被列入國家重點建設的世界一流大學和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的行列。
"十五"期間,學校進入國家"985工程"建設計劃。
面向新世紀,北師大確立了建設綜合性、有特色、研究型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的奮斗目標。
2008年以全A的成績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
國家高層次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
北師大堅持穩定辦學規模,不斷提升質量的指導思想,堅持本科生教育與研究生教育并重。在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提供的2008中國大學競爭力排行榜中,綜合排名列第8位,其中教學水平一項名列第4位。是《中國大學評價》課題組公布的2009年度中國15所一流大學之一,10所研究I型大學之一。近年來,在各排名指標體系中,北師大均名列前茅,且位次不斷提升。
在一百多年的辦學歷程中,學校為國家培養了20多萬各類人才。
有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和哲學家、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李達。
有毛澤東主席的老師、著名語言文學家符定一。
有眾多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如秉志、汪德昭、俞德浚、汪堃仁、周廷儒、王文采、唐守正、孫儒泳、鄭光美、陳木法、汪成為、凌永順、劉尚合、喬登江等,以及美國科學院院士王曉東等。1984年畢業于生物系的王曉東校友,以其在細胞生物學領域,特別是在細胞凋亡的分子機理方面取得的國際一流研究成果,2004年4月成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是當年入選院士中最年輕的一個(41歲)。
有眾多黨和國家領導人及政府部門負責人,如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楊明軒、周谷城、王光英、楚圖南、許嘉璐,全國政協副主席楊秀峰、陳宗興等。
有百余位全國高校領導,有解放后任湖南大學、武漢大學校長的李達,北京大學黨委書記閔維方、山東大學校長吳富恒等。
更有一批工作在教育戰線的優秀校友,他們為我國各級各類教育事業做出了杰出貢獻。
2. 北師大重點學科和優勢專業
概覽起來可以說:北師大學科門類齊全,總體水平居全國高校前列
是擁有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等11個學科門類的綜合性大學。
現有55個本科專業,157個碩士學位授權點,95個博士學位授權點,16個博士、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8個博士后流動站,博士和碩士學位授權點數在全國高校居于前列。
是教育部首批授予的擁有自主設置本科專業審批權的六所大學之一。
擁有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5個:教育學、心理學、中國語言文學、數學、地理學;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1個:馬克思主義哲學、民俗學、史學理論及史學史、中國古代史、理論物理、物理化學、細胞生物學、生態學、系統理論、環境科學、教育經濟與管理;國家重點(培育)學科2個:世界經濟學、電影學;按一級學科和二級學科數(不含覆蓋)排名,列全國19名,按二級學科(含覆蓋)數排名列全國13名。北京市一級重點學科2個,二級重點學科8個,交叉學科北京重點學科1個。
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公布的2009年全國各高校學科排名中,我校有28個一級學科參加排名,其中進入前五名的一級學科有10個,前十名的有15個。
學校以學科為依托,形成了一批國內一流的特色和優勢專業,教師教育,教育科學和文理基礎學科為北師大的優勢與特色,具體到專業來講:教育學、心理學穩居全國第一。在文理基礎學科中,文史哲、數理化、天地生等學科實力很強,一些綜合交叉學科的實力也很強,如資源、環境、教育技術等。在《中國大學評價》課題組2008年"中國大學各學科、各專業排名"中,地理信息系統、教育學、教育技術學、歷史學、漢語言文學、漢語言、舞蹈學等7個專業位列全國高校第一,學前教育、體育教育專業列第二,地理科學、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環境科學、公共事業管理等4個專業列第三,共有15個專業躋身"A++"行列,表明北師大文理基礎學科群在全國具有整體優勢。
順便說一下,從我們學校近年的招生情況看,有越來越多的考生愿意去學這些基礎學科。我想,這里面主要有一下幾個原因:
1、在現今社會,一方面就業對學歷的要求提高了,為此現在越來越多的學生選擇深造;另一方面在職業發展方面,在科技、社會飛速發展的今天,一個人很難像過去那樣從始而終地在一個工作崗位上工作一輩子,即便是在一個崗位上工作也要終身學習,不斷提升自我,以適應新需求。為此,目前很多學生,尤其是考入北師大的優秀學生,有志在本科畢業后繼續深造,基礎學科恰恰可以給學生打下一個堅實的平臺,為以后深造、職后的發展與拓展,進一步提高競爭力打好基礎。
2、就是基礎學科練就了思維方式,這點是非常重要的,也得到很多考生的認同。
3、基礎學科的職業發展是很廣闊的,讀博士,做博士后的,可以當科學家做研究;可以在大學教書育人;讀碩士或本科畢業的,可以到政府、事業單位、教育部門等從事管理或教學工作;
4、基礎學科的讀研比例是比較高的,我校本科生培養的重要目標之一是為其研究生教育打下堅實基礎。2008屆本科畢業生中有51%以上繼續攻讀本校、北大、清華、中國科學院等單位研究生或到國外、海外深造。推薦免試研究生(含本科直博生)占畢業生的30%。
3. 學校在推進教育教學改革方面有哪些舉措和成績?
1)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名師名家薈萃
師資隊伍水平從根本上決定了一所大學的教育教學質量,北師大非常重視教師的聘用與培養。是最早提出博士學位作為教師基本入門條件的高校之一,目前教師聘任實行三三制,即本校博士留校不能超過進人的1/3,校外的不超過1/3,境外的不少于1/3。
現有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19名(其中雙聘院士11人):黃祖洽、王梓坤、孫儒泳、劉伯里、劉若莊、劉昌明、張新時、林學鈺、李小文、王永炎、陳木法、鄭光美、王乃彥、劉鴻亮、戴汝為、李京文、李朝義、凌永順、安芷生。資深教授6人:何茲全、陶大鏞、顧明遠、劉家和、林崇德、童慶炳。
擁有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建設工程首席專家7名,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0名,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2人,國家級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19人,國家批準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6名,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1人、學科評議組成員15人,教育部跨世紀和新世紀人才112人,國家級教學名師獎獲得者5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1個,教育部、外專局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基地3個,教育部創新群體5個,國家級教學團隊3個。
還有活躍在百家講壇的年輕學者王一川(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于丹、康震教授等。
擁有專任教師1600余名,其中教授554人,副教授576人,高級職稱人數占70%;具有博士學位的占78%,比例居高校前位。
2) 科研實力雄厚、在全國具有較高學術地位
擁有國家重點實驗室4個(其中共建2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7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4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5個、北京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7個、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教育部唯一的高校蛋白質組學研究院。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勢突出。2003-2008年,獲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18項,獲準數量在全國高校中名列第2位。2001年-2008年,獲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項目立項151項,立項數名列全國高校第一。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經費顯著增長,2008年突破6000萬元。近年來,科研成果突出。2001-2007年,我校以第一作者署名發表CSSCI論文10462篇,發文量在全國高校排名第三位。在教育部第三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評選中,我校獲獎總數名列第2位;在教育部第四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的26項一等獎中,我校獲得3項,居全國高校第2位。
北京師范大學是國家科技創新的一支重要力量。"十五"以來,共獲準主持國家級科技項目(課題)732項,其中,有7人次作為首席科學家主持國家重大科學問題研究計劃和國家"973"項目;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各類項目643項,國家"973"項目課題27項,國家"863"計劃課題30項。2008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獲準率為36.4%,在全國"面上項目獲得資助2000萬元以上單位的資助率"排名中,名列第2位。"十五"以來,理工科年均到位科技經費逾億元,其中,2008年達到2.6億元。"十五"以來(截止到2007年),被國際三大檢索機構SCI、EI、ISTP收錄科技論文5004篇,其中,被SCI收錄論文2815篇。2008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
北師大即有基礎研究,也有應用,這些應用領域與國家發展、社會進步和民生改善等密切相關。
比如,在國家發展規劃與政府決策中發揮重要作用。主持教育部委托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的修訂工作,主持起草《教師教育條例》,主持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有關章節。在國家重大教育發展規劃如《2020年中國教育發展綱要》、《從人口大國邁向人力資源強國--中國教育與人力資源問題報告》等,國家法律法規如《教育法》、《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學位法》、《班主任工作條例》等的論證和修訂過程中,我校參與教育專家最多,發揮作用突出。
如學校的遙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其研究的遙遠感知技術,在人類活動中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實驗室承擔有中法合作項目:地表反射的方向性與偏振;歐盟國際合作項目:從模擬VGT數據中提取地面目標的BRDF信息和BRDF模型驗證研究;日本國家宇航局和聯合國技術開發署聯合設立項目:用AVNIR和POLDER產品對崎嶇山地植被的動態監測;美國國家宇航局(NASA)項目:熱輻射方向性模型。從這些國際合作項目,可以看出其領先地位。
如學校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我國這一領域僅有的兩個國家重點實驗室之一)以研究學習的本質--大腦改變的過程,即腦的可塑性為目標。
資源、環境問題是21世紀備受世紀各國關注的重要問題,我國在這一方面也高度關注。北師大在這些領域的研究具有較高水平,作為首席科學家,承擔多項973項目。
3) 教育資源豐富、教學質量全國領先
北京師范大學所擁有的一流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一直得到學術界、國家教育行政部門和社會的肯定。
擁有國家文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2個:中國語言文學、歷史學;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5個:數學、物理學、生物學、心理學、地理學;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1個;國家對外漢語教學基地1個;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1個。
國家人才培養基地是全國高校中教學科研水平高、在國內同類學科中能起骨干帶頭作用的學科點。基地班學生多數將進入研究生階段學習。
中國語言文學、歷史學是1994年設立的國家文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2001年通過國家驗收評估,均被評為全國優秀基地。
數學、物理學、生物學、地理學、心理學是1996年設立的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基地數量居全國高校前列。
2002年設立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培養21世紀我國生命科學和技術創新創業人才,連續3年被評為優秀基地。
擁有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單位2個,教育部第一類特色專業建設點13個,教育部第二類特色專業建設點4個,教育部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5個。
"十五"以來,共獲國家教學成果一等獎4項,二等獎17項,居全國高校前列;獲得北京市教學成果特等獎1項,一等獎51項、二等獎61項;共有25人次獲國家級教學名師獎和北京市教學名師獎。2007-2008年,承擔質量工程等省部級(含)以上教學建設與改革項目191項,到位項目經費3450余萬元。建成國家級精品課程27門,北京市精品課程35門,176種教材列入"十一五"國家級教材規劃選題及補充選題,7部教材入選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23部教材入選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7位教授入選"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第三批重點編寫教材首席專家或課題組主要成員。
4) 對外交流廣泛、在國際上享有重要影響
國際化程度是高水平大學的重要標志。北師大積極推進本科教育的國際化,體現在:
與近兩百所境外大學和研究機構建立了合作關系,與美國,英國,日本,韓國以及加拿大等國家的30多所大學有交換留學生項目的合作。
每年有500余名學生赴境外參加各種學術、學習活動,其中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派出研究生110余名。2008年選派赴境外參加交換留學生項目、海外實習和交流等活動的本科生百余名。昨天我們剛剛進行了從應屆畢業生中選拔確定了赴德國斯圖加特大學深造的學生,這些學生都是免學費和有生活補助的。今天我們還從應屆畢業生中選拔了30名公派出國留學的學生。
每年有400多名境外學者來校講學或從事研究,近千人次教師赴境外參加國際會議和合作研究。
長、短期留學生達4700人次/年,其中長期留學生2000人左右,來自67個國家和地區,攻讀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的留學生超過57%,留學生占在校生的比例超過10%,留學生規模居全國高校前列。
5) 教育教學改革深化、人才培養質量高
北師大高質量的人才培養,得益于:
較高的人才培養定位
學校順應社會發展、科技進步需求,確定了培養具有良好的人文與科學素養、寬厚的專業基礎、開闊的國際視野、勇于實踐的創新型高級專門人才的人才培養目標。
實行寬口徑培養,擴大學生對專業的自主選擇權
部分專業采取按院系招生,實施通識教育基礎上的寬口徑專業教育,以增強學生對國家經濟建設、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需求的適應能力。前期打通培養,之后學生可在招生專業所涵蓋的專業及專業方向內選擇專業及專業方向,如生物科學與生物技術可選擇生物科學或生物技術專業。
全校一、二年級學生均有專業二次選擇的機會。學生可在學年末提出轉專業申請,經擬轉入院系考核通過后為確有專長的學生提供專業二次選擇的機會。
學生對所學專業不滿意可能有三種,一種情況就是因為分數原因沒能進入想學的專業。還有一個情況就是因為我們學校在這個省份沒有投計劃,他沒法報,再有一個,可能是學生入校以后專業興趣發生了變化。
具體到北師大,轉專業政策是基于以學生發展為本,為具有特殊才能的學生創造發展條件的而制定的,有三個特點:
1)一個特點就是轉專業允許跨學科門類。目前我們高考錄取體制中是文理分科的,考生不能文理兼報,學校不能跨文理科錄取。而我們轉專業的時候,在學校政策上是允許跨學科門類的。
2)另一個特點是沒有設定轉出條件。這是我們與一些高校的區別。有一些規定前10%才能轉專業或前10個人才能轉專業,我們沒有做這樣的規定。那是不是人人都可以轉?當然哪個學校也做不到。比如說你從應用數學轉到漢語言文學,你要接受漢語言文學專業專家組的考核,向他們證明你有這學習漢語言文學的優勢,學院接收就可以轉專業了,他不會單純的看你在數學專業學習成績怎么樣。從學生發展的角度看,盡管他原來學了理科,但是他對漢語言文學確實有天分,也確實喜歡,比他學數學的發展會更好,我們就應該盡量提供條件。再有如果他數學學的很好了,估計他也不一定想轉專業了。
3)第三點,對轉專業的人數,學校規定了一個下線,就是說你原則上專業接收的考核合格人數不能低于一年級在校生的5%,也就是說你一年級,比如漢語言文學專業有100人,所以考核合格的情況下你至少得再轉進去5人,當然漢語言文學專業說我這個專業培養條件有富余,我愿意多轉進來一些,那么學校不予干涉,我想我們的轉專業有這么幾個特點。
人才培養模式的多樣化
本科階段按綜合性研究型大學專業培養計劃對學生進行專業培養,實施"4+x"人才培養模式,通過選擇和分流培養,形成培養規格上移的多樣化教師教育人才培養模式。
"4+0"模式:指學生完成本科階段學習后即進入社會就業。學生畢業時,通過與用人單位的"雙向選擇"到各行業就業。希望畢業后從事教師職業的學生可選修教師教育模塊課程,申辦教師職業資格證書。
"4+2"模式:指本碩貫通培養的學士后教師教育模式,是國際通行的建立在強大學科優勢基礎上的"大學+師范"的綜合性大學教師教育模式。本模式將學科專業人才培養與教師教育剝離,將教師教育的重心上移到研究生階段,大力加強研究生層次的高素質研究型教師的培養。在本科階段的第三學年末,對志愿碩士畢業后從事教師職業的學生,進行考核擇優確定"4+2"培養模式人選。入選學生第四學年繼續完成本科專業學習,取得學士學位;同時修讀部分研究生課程,實現本碩銜接。第五學年開始進入教育學院進行2年教師專門化培養并最終獲得教育學碩士學位。目前實施的單位有文學院、歷史學院、哲學與社會學學院、數學科學學院、物理學系、化學學院、生命科學學院、地理學與遙感科學學院。
"4+3"模式:指學生完成本科階段學習后即進入碩士研究生階段學習,實現本碩貫通培養。本科畢業時,經過考核篩選,部分優秀學生可通過推薦免試直接攻讀或考取或赴境外攻讀學科碩士學位。
實施勵耘優秀人才培養計劃
為培養拔尖創新人才,學校自2001年起組建勵耘實驗班。2009年將繼續實施"勵耘優秀人才培養計劃",以培養具有突出研究與創新能力、高度社會責任感與務實精神、深厚人文與科學素養、良好交流與協作能力并具有一定國際視野的各類優秀人才。
新生入校一學期后,在自愿申請的基礎上經考核,擇優選拔100人左右組成勵耘實驗班,實施"勵耘優秀人才培養計劃"。入選學生均在本院系完成四年大學學習,在修讀本專業教學計劃規定課程的同時,參加由學校組織實施的專門培養計劃,包括科研創新能力培養、信息技術素養和能力培養、思維拓展訓練、外語與國際交流能力強化、豐富的社會實踐活動等,為優秀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提供優良條件,勵耘實驗班的學生:
有更多機會聆聽校內外,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的專門授課;
有更多機會獲得學校"本科生科學研究基金"資助,特別優秀者還可獲得由已故資深教授啟功先生捐助的"勵耘發展獎學金";
享有和全校其他同學一樣獲得專業獎學金的機會;
2005年,聘請到英國頭腦基金會的總裁,英國的"記憶之父"東尼o博贊講授思維導圖。
彈性學習制度和輔修-雙學位制度
本科學制4年,允許學生修滿規定學分提前一年畢業,或延長學習年限,但學習年限最長不得超過6年。
在校進行本專業學習的同時可以修讀跨學科專業的輔修-雙學位課程。學校在社會普遍關注的專業(如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英語、漢語言文學、法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工商管理、教育學、心理學等)開設了輔修-雙學位課程。
在規定年限內,符合主修專業畢業要求,修滿輔修專業教學計劃規定學分者可獲得北京師范大學輔修專業證書;修滿雙學位教學計劃規定學分者,可獲得北京師范大學雙學士學位證書。如學生在畢業時未按規定修讀完輔修-雙學位課程且愿意繼續修讀的,可在畢業后兩年之內繼續修讀未完成課程,修讀合格后可獲得輔修專業證書或雙學士學位證書。
拓展學生發展機會,加強學生科學研究與創新能力培養
2002年開始設立"本科生科學研究基金",供本科生申請科學研究項目,在導師指導下開展科研訓練;2007年學校被教育部列入實施"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學校。
積極開展交叉復合型人才培養的試點。允許部分成績優秀、特長突出的學生在完成基礎階段的學習之后,通過雙向選擇,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學科與研究方向,提早進入研究生培養階段的學習與訓練。
為優秀本科生設立高級研修課程并開放研究生學位基礎課程,設立學生科研類附加學分。
4. 學校招生情況及今年的招生計劃
學校堅持本科生、研究生培養并重,2009年計劃招收本科生2200人,研究生3800余人。
2009年在京招生情況:
(1)今年北京考生有所減少,我?紤]到去年考生報考踴躍,今年不減少在京招生名額,相當于增加了在京招生計劃,這一相對數量是近五年來最高的。
。2)由于一志愿平行省份的增加,今年降低了專業志愿級差,由原來的不超過3分,減為不超過2分。第一、二專業志愿間級差為2分,第二、三專業志愿間級差1分。
。3)針對北京考生重視今后深造與發展,關注文理基礎學科和交叉學科的特點,在京投放的28個招生專業均是北師大在這些方面的優勢專業,總計117人,文科45人,理科72人。
在京招生專業:漢語言文學、傳播學、歷史學、哲學、法學、經濟學、工商管理、國際經濟與貿易、金融學、會計學、教育學、英語、心理學、影視學、天文學、數學與應用數學、物理學、化學、信息科學技術、教育技術學、生物科學與生物技術、資源環境科學、環境科學、資源科學與工程、管理科學、人力資源管理、公共事業管理。其中法學、金融學和英語文理兼收;工商管理、教育學、信息科學技術、生物科學與生物技術、資源環境科學、環境科學等專業實行寬口徑招生,擴大學生自主選擇范圍。
近5年在京招生錄取分數線
2004年 2005年
調檔線 重點線 調檔與重點線差 調檔線 重點線 調檔與重點線差
文科 546 476 70 548 486 62
理科 589 491 98 572 470 102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調檔線 重點線 調檔與重點線差 調檔線 重點線 調檔與重點線差 調檔線 重點線 調檔與重點線差
文科 586 516 70 588 528 60 589 515 74
理科 623 528 95 623 531 92 613 502 111
5. 錄取規則
。1)按照進檔考生的實考分和專業志愿安排考生錄取專業,各專業志愿之間存在一定的分數級差。分數級差的確定以調檔線上所有進檔考生的專業志愿滿足率最大為原則,一般在2分以內。
(2)在高考實考分(江蘇:實考分和等級)相同的情況下,優先錄取相關科目分數高或教育部政策規定加分或降低分數要求投檔的考生。
(3) 報考英語和日語專業的考生限其參加全國統考的外語語種為英語,且必須參加英語口試。
。4)在第一志愿考生生源不足的情況下,可錄取非一志愿考生,在考生保證服從專業調劑的情況下,按照實考分數由高到低擇優錄取,直至完成來源計劃。若符合條件非第一志愿考生生源仍不足,則將剩余計劃調劑到其他生源質量好的省份完成招生計劃。
。5) 錄取時,往屆生和應屆生一視同仁;除國防生外,我校所有招生專業無男女生比例限制。
(6)體育教育專業考生的錄取原則,在滿足以下條件:高考成績不低于考生所在省份同科類一批本科錄取控制分數線的90%,體育專業測試成績(含專項成績)不低于75分(100分制)的情況下,按照體育專業測試成績由高到低擇優錄取。
6. 咨詢方式
電話:58807962,傳真:58800562,
網址:www.bnu.edu.cn, admission.bnu.edu.cn,
E-mail:zsb@b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