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嬴政
來源:網絡資源 2009-08-27 15:55:33
四海歸一建不朽之功的秦始皇嬴政又稱趙政。秦莊襄王子。繼位時年僅13歲,由丞相呂不韋和宣太后嬖臣女翏十母輔政。
戰國時期,秦國成為七雄之一。經過孝公、惠文王、武王、昭裹王、孝文王、莊襄王六世的經營,秦國成了當時最強大的國家。公元前247年,嬴政登上王位,呂不韋和女翏十毋走專權。在時光流逝中,秦王告別了少年時代。他有著強烈的權勢欲,雄心勃勃,不能容忍權力被別人侵奪。在他身邊聚合起李斯、蒙恬、王翦、王綰等一批有作為的人才。公元前238年,秦王行冠禮親政。女翏十毋發動叛亂后,他沉著鎮定地調兵遣將,一舉粉碎了叛亂,誅殺女翏十毋,幽禁與女翏十毋有染的太后,表現了他的過人才智。第二年又逼殺呂不韋,完全鞏固了自己的統治地位。
內患消除了,秦王把目光轉向國外。春秋的爭霸,戰國的兼并,至此已持續了500余年。統一已成為大勢所趨。采取李斯等人的策略,用重金收買關東六國臣,離間其君臣關系,遠交近攻,從公元前230年起到公元前221年止的10年間,先后攻滅了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完成了統一。他定都咸陽,創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的封建中央集權國家。統一結束了長期以來諸侯割據混戰不止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社會生產的發展,這是他不容抹殺的歷史功績。
秦王統一天下后,規定最高統治者稱皇帝,自己是始皇帝。中央設三公九卿,幫助皇帝處理軍政事務。廢除分封制,推行郡縣制,分全國為三十六郡,郡下設縣,郡縣長官由皇帝任兔。統一度量衡、貨幣和文字,制定統一的法律。修建馳道,加強各地的交通聯系。遷徙人民到邊運地區,開發了邊境落后地區,促進了民族的融合。修建長城,使之成為北方的屏障,保障內地人民生產和生活的安定。這些措施鞏固了封建國家的統一,加強了對人民的統治。
秦始皇統治時期謠役繁重,刑罰苛嚴。為了控制思想,防止異端,他焚書坑儒,嚴重地摧殘了文化。他又好大喜功,浪費無度,稱皇帝后的12年間,5次出巡,所到之處立石紀功,出巡次數密度之大,累計行程之遠,在歷代帝王中是少有的。他的殘暴統治激化了階級矛盾,統治后期.出現了小規模的農民起義。公元前210年,秦始皇進行最后一次巡游,經云夢,過丹陽,上會稽,返回又到瑯邪,在平原津病倒,到沙丘轉危至死去,終年49歲。兩千多年來,他的是非功罪評說不一,但作為一個杰出的政治家,他對中國歷史發展所起的巨大作用是不可否認的。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