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軼事:彼特拉克
2009-08-27 15:41:33高考網
名人軼事:彼特拉克
彼特拉克(1304~1374)Petrarca,Francesco意大利詩人。1304年7月20日生于阿雷佐城,1374年7月19日卒于阿爾夸。父親是佛羅倫薩的望族、律師。他自幼隨父親流亡法國,后攻讀法學。父親逝世后專心從事文學活動,并周游歐洲各國。他還當過神甫,有機會出入教會、宮廷,觀察生活,追求知識。彼特拉克是文藝復興時期用人文主義觀點研究古典文化的最早代表。他廣泛搜集希臘、羅馬的古籍抄本,并且敢于突破中世紀的神學觀念,用新時代的眼光,把人和現實生活放在中心位置,詮釋古典著作。他對古典文化的研究,對歐洲文藝復興運動和本人的創作,都發生了影響。彼特拉克用拉丁語寫了許多詩歌、散文。這些作品歌頌人的高貴和智慧,宣傳人可以追求塵世幸福,享受榮譽的權利,并向中世紀宣揚的神權說和禁欲主義提出挑戰。他還認為,人的高貴并不決定于出身,而是決定于人的行為。著名的敘事詩《阿非利加》(寫作始于1338年或1339年,但未完成)描寫古羅馬統帥西皮奧戰勝漢尼拔的英雄事跡,歌頌羅馬的偉大,體現了愛國主義精神。這部作品使他在1341年4月8日獲得桂冠詩人的稱號。彼特拉克知識廣博,思想上最早突破中世紀神學觀念的束縛和具有人文主義的觀點,曾寫詩支持反封建暴政的武裝起義。他用拉丁文和意大利文寫了許多詩歌、散文、書信。最優秀的是敘事詩《阿非利加》(1338~1342)和抒情詩集《歌集》(1330-1374)。《阿非利加》描寫古羅馬統帥斯齊皮奧戰勝漢尼拔的英雄事跡,充滿愛國主義精神,使他獲得桂冠詩人榮譽。《歌集》收集他逝世前40多年間所寫的300多首14行詩,抒發其對少女勞拉的愛情。詩歌沖破中世紀禁欲主義和神學思想的樊籬,大膽歌頌愛情和幸福,表現了以人和現世為中心的新的人文主義世界觀。風格上他承襲了“溫柔的新體”詩派傳統,但又揚棄其神秘、象征成分,使愛情詩更接近于生活真實,并使14行詩達到了完美的境界。彼特拉克700周年誕辰,為此人們在不久以前打開了他的墳墓,希望用他的頭骨復原出他真實的相貌。但是,科學家經分析發現墓中的頭骨并不屬于彼特拉克,頭骨的主人很可能是一位女性。科學家們正在對此事進行調查,希望能找出彼特拉克頭骨的下落。但彼特拉克的遺骨此前曾多次受到侵擾,調查何時能有結論還是未知之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