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高考僅剩一個月高三“夜貓子”該調生物鐘
2009-08-27 15:24:23本站原創
如今高考已進入了倒計時,眾多高三學生仍在“開夜車”奮戰最后一個月。
而專家提醒,考生從現在起應該調整飲食起居,尤其是“夜貓子”該調整生物鐘了。
專家建議:考前一個月,每天作息時間為
早晨5:30~6:00起床
中午睡覺1個小時
晚上10:00~10:30睡覺
A
生物專家建議
考前一個月開始調整生物鐘
高考臨近,大多數考生們都在抓緊一切時間學習,甚至晚上“開夜車”到凌晨一兩點,而他們往往是白天昏昏欲睡,晚上精力充沛。
生物醫學專家研究認為,人的生物鐘分“貓頭鷹型”和“百靈鳥型”兩種。由于“貓頭鷹型”人的生物鐘是夜鳴晝息,他們白天時大腦神經處于抑制狀態,思維不敏捷,判斷力差,平時熟記的知識都難以再現,更不用說創造性思維。
但專家建議“貓頭鷹型”的考生應在考前一個月開始調整生物鐘,做“百靈鳥型”人,每天作息時間:早晨5:30~6:00起床,晚上10:00~10:30睡覺,中午睡覺1個小時。
同時,河南省中醫院醫生王育勤提醒家長和考生,從現在開始最好不要再熬夜,對于失眠的考生,在睡前進行運動量小的鍛煉有助于睡眠,如散步、慢跑等,此外,還可喝些牛奶等安神的食物。
B
心理專家建議
調整好心態比復習更關鍵
上次摸底考試,成績一直不錯的小松(化名)考砸了,他覺得特對不起父母。同時父母發現小松這幾天總是悶悶不樂,還有了放棄高考的想法。鄭州市第八人民醫院心理醫生于海亭與小松交談后,診斷他患上了輕度抑郁癥。
于醫生說,面對高考,很多家庭上上下下都“緊繃著一根弦”,他們都認為“考大學是唯一出路”,而這無形中給考生“不成功則成仁”的精神壓力。其實這段時間,調整好心態比復習更關鍵,學會放松是高考考生和家長在最后一個月里的必修課。
對于家長和老師,醫生建議要學會鼓勵孩子。經歷過幾次模擬考試后,考試成績對考生精神狀態影響很大,有些一時“失手”的考生容易出現焦慮不安的情緒。這時家長和老師要幫助考生正視成績,給予考生肯定和鼓勵,并讓考生知道,家長最大的安慰不是孩子考上大學,而是孩子們盡力做好每件事的積極態度。
對于考生,醫生的建議要放松,放松,再放松。考生不要把成績和結果看得太重要,每天只要盡力學習就行,也不要和別人比,只要跟自己過去的成績比,有進步就是成功。另外,勞逸結合不僅能放松心情,還能提高學習效率。
C
營養專家建議
均衡飲食不用給考生過度進補
由于近期天氣炎熱,加上學習緊張勞累,多數考生食欲降低。河南省中醫院食療營養科李希民醫生建議家長,應參照孩子平時的飲食習慣,盡量選擇孩子愛吃的食物。在日常飲食中合理搭配魚、肉、蛋、奶、蔬菜、水果、主食等,保證孩子一天所需營養,但不用過度進補。
對于食欲不佳、精神緊張的考生,李希民醫生給出了一個食療小方(僅供參考)。
開胃方:
山楂湯:山楂糕切丁煮水,可加入適量銀耳及時令水果丁,出鍋前加入適量芡粉,煮好后可根據口味加入適量蜂蜜。
另外,餐前或課間吃些水果或喝純果汁,有利于消化液分泌,增進食欲。
穩定情緒方:
科學研究證明泛酸有利于穩定情緒,緩解壓力。金槍魚、花生、水果、蔬菜中都富含泛酸,考生吃這類食物可緩解壓力。
大腦穩速方:
大腦所需糖類最好取自粗雜糧,尤其是小米、玉米、高粱、大麥、燕麥、蕎麥等。粗糧供應的血糖在人體能量轉化過程中比較穩定,不會造成血糖的忽高忽低,有利于大腦穩定地工作。可在稀飯中加入粗雜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