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學復習需落實的學科主干知識點
來源:網絡資源 2009-08-27 14:50:36
高考命題的指導思想是依據《考試大綱》和《教學大綱》,以能力測試為主導,考查學生對中學所學化學學科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化學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無機元素單質及其化合物、有機化合物基礎、化學實驗和化學計算的專題復習中,要注意落實以下的知識點和能力點。
。ㄒ唬┗瘜W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
化學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是中學化學的核心內容,是學生學好化學的理論基礎,是理科綜合能力測試的重點考核內容。
1.氧化還原反應重點是掌握其實質,理解在氧化還原反應過程中電子轉移的數目相等,并能和元素化合物知識有機結合,提高綜合應用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能正確書寫熱化學方程式及有關計算。
3.物質結構掌握原子核內粒子間的關系,會分析、判斷物質中化學鍵的類型。
4.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掌握原子核外電子排布規律與元素周期表的關系,掌握短周期元素、主族元素的符號、名稱以及相對位置關系和性質遞變規律。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推理能力。
5.化學反應速率、化學平衡理解外界條件的改變對化學化學反應速率、化學平衡的影響,理解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之間的內在聯系,掌握化學平衡的有關計算、平衡移動分析、圖像分析等。
6.電解質溶液理解弱電解質的電離和鹽類的水解,會分析、比較溶液中的粒子關系,并能應用解決實際問題;理解溶液酸堿性與pH的關系;從物質的微觀粒子運動過程出發,根據氧化還原反應原理,理解原電池和電解原理,掌握兩極反應,并和生產、生活、科技緊密聯系。
7.溶液重點是理解飽和溶液溶解度、質量分數和物質的量濃度的關系,學會從定量的角度分析在變化過程中溶液中各種粒子量的變化情況。
8.化學中常用的計算能通過基本計算,判斷不同狀態(g、l、s)、不同條件下物質中粒子數目。
總之,在化學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的復習的過程中,要正確處理好“記憶——理解——應用”三者間的辯證關系,重在理解,實在應用。
(二)無機元素單質及其化合物
1.根據物質間的相互轉化關系構建單元知識結構網絡。
2.掌握重點元素化合物(CONPSClNaMgAlFe)的性質。
。1)根據元素周期表(金屬活動順序表),運用元素周期律,掌握物質的共性及遞變性。
。2)熟記某些物質的特性。如次氯酸、過氧化鈉、二氧化硫等漂白性,硝酸、濃硫酸的強氧性,鈉、鉀焰色反應,白磷自燃、氨、鹵化氫易溶性,鋁兩性,鐵的化合物相互轉化等。
3.綜合應用要和氧化還原反應、電解質溶液等理論有機結合。
(三)有機化合物基礎
1.掌握重要官能團的性質及可發生有機反應的類型。
2.掌握有機物官能團之間的相互轉化。
3.會判斷有機化合物的同分異構體、同系物,會書寫有機物的結構式、結構簡式等。
4.根據反應條件能書寫有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5.會判斷聚合產物的單體或由單體寫聚合物的結構簡式。如蛋白質、聚乙烯等
6.學會綜合分析、應用信息,獲取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化學實驗
以實驗為基礎是化學學科的重要特征之一。加強實驗探究,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
1.注意實驗操作的基礎性和規范性。
2.注意實驗的科學性、可行性。
3.注意實驗的創新性(常規儀器的非常規使用、常規實驗的非常規做法等,要注意分析實驗原理)
4.注意實驗的安全性(可燃氣體驗純、有毒氣體尾氣吸收等)
5.加強學生實驗設計能力的培養
(五)化學計算
化學計算是學生應掌握的一項綜合應用學科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技能,但化學計算絕不等同于數學意義上的計算,它要求學生在掌握基本計算方法的前提下,能綜合運用化學知識,根據化學反應的原理,將定性分析和定量計算有機結合,在變與不變的過程中,通過分析、推理,尋求一條解決問題的捷徑,確定計算的物質間的最簡關系,更加注重的是學生計算推理能力的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