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省區試題對高中化學教學的啟示
來源:網絡來源 2009-08-27 12:17:37
根據新課程高考試題的新變化,我們怎樣調整教育教學行為,圍繞新課程三維目標來實現新課程教育教學的“有效性”與“高效性”呢?
突出學生發展,關注“成長落差”。我們要認真體會“以人為本”的新課程改革的精神內核,認真研究學生在高考中暴露出的問題。高中化學教師要重視學生在考試中的感受,全面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并及時調整教學思路。只有對學生的感受進行科學分析,才能把握住自己在教學過程中教育行為的優與劣,才能把握住高考在新課程推進中發生的靜悄悄的變化。如果不作這樣的高考研究,我們還會用老套路去上新教材。作為高中化學教師,對于選修不同模塊的學生,要分別給予指導和點撥,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密切聯系實際,激發學生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從四省區的高考化學試題來看,大部分試題都與生產、生活聯系十分緊密。如反映“化學與技術”的“工藝流程題”在四省區的高考化學試題都有充分體現,具有很強的代表性。作為高中化學教師,要充分利用生產、生活中鮮活的實例,引導學生學習生產中的化學、生活中的化學,進而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穩定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發展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活化”學生的知識,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的學習觀。
依綱扣標用本,把握教學方向。在目前“一標多本”的情況下,深入細致地研究化學學科考試大綱、高中化學新課程標準和三套(山東版、人教版、江蘇版)高中化學新教材的重合點至關重要。作為高中化學教師,要在研究化學學科考試大綱的基礎上,緊扣課程標準,“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在研究狀態下工作,要整合必修本和選修本的相關內容,探明新課程實施方向,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突出實驗教學,培養科學素養。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以教材為線索,充分挖掘和利用多種課程資源,創造性地設計有利于學生主動學習與思考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由內而外地實現學習方式的轉變已經是勢在必行。科學探究是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觀念與學習方式的突破口,我們要通過科學探究來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逐步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化學探究實驗的直觀性是其他任何媒體都不能代替的,它能夠使教師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原始沖動,使我們的教學內容情境化、生活化、活動化。
實驗題著重考查化學實驗基本操作和實驗設計能力,要求學生對實驗現象的描述要全面、準確、精細。因此化學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編織實驗網絡,讓學生走進實驗室或放映實驗專題片,使學生明確實驗原理,再現實驗過程,從而達到提高實驗能力的目的。
強化主干知識,凸顯主要矛盾。四省區化學試題考查的重點內容都是化學的主干知識和重點知識,如物質結構、元素周期律、化學平衡理論、基本的化學實驗等。因此,高中化學教學起點一定要低,一定要做到常規題不失分。在強化主干知識的前提下,重視并挖掘出能夠體現新課程理念的教材中的習題的導向作用也至關重要。如魯科版化學Ⅰ第25頁的“練習與活動”關于抗腫瘤藥物順鉑的習題,就是廣東省高考試題第13題進行物質組成、化合價等化學基礎知識考查的題源;讓學生感到比較棘手的實驗探究試題就可以在魯科版化學Ⅰ第17頁“練習與活動”的“動手實驗”中找到原型。選擇題第6題選項D關于粗硅提純的知識可以在魯科版化學Ⅰ第110頁“練習與活動”的第2題得到完整全面的補充。第22題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圖表處理能力的考查可以在魯科版化學II第56頁的“本章自我評價”第4題的解決中得到培養與提高。
關注學習過程,發展精細思維。過程承繼過去,立足現在,面向未來。過程是教育的第一要素。教師與學生都是過程參與者,只有過程合理,才能產生良好的效果。
高中新課標要求化學等理科科目加強培養學生的科學素質和思維方式,強調科學、嚴謹、縝密。廣東省高考化學評卷組組長、華南師大化學與環境學院院長陳紅雨教授指出,很多考生在考試時覺得化學試題容易,覺得自己每道題都會做,可實際上在答題中卻有很多地方不準確、不規范,沒有答到“點子上”,導致丟分。評卷結果也顯示很多考生在規范性上最薄弱的。化學教師要從一點一滴做起,規范解題,從嚴批題,愛護學生,使學生從卷面整潔要1分、從字跡工整要1分、從答題規范要1分。充分實施“1分策略”,克服學生馬虎大意、丟三落四的不良習慣,避免“考場得意、考分失意”的悲劇重演。從嚴要求,實質上是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從細節做起、從小事做起,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形成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作者系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教研室左香華,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龍華中學李雙峰)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