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化學科考試大綱
來源:網絡來源 2009-08-27 12:13:14
首頁>>化學資訊>>考試動態>>資訊內容現在是:2009年8月27日12:11:00星期四
2007年化學科考試大綱我有話要說
2007年化學科考試大綱
點擊數:541次錄入時間:2008-2-2710:20:00編輯:金子明
I.考試性質
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是由合格的高中畢業生和具有同等學歷的考生參加的選拔性考試。高考學校根據考生的成績,按已確定的招生計劃,德、智、體全面衡量,擇優錄取。因此,高考應有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區分和適當的難度。
II.考核目標與能力要求
根據普通高等學校對新生文化素質的要求,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03年頒發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和《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確定高校理工類招生化學考核目標與要求。
考核目標與要求
化學科學考試,為了有利于選拔具有學習潛能和創新精神的考生,以能力測試為主導,將在測試考生進一步學習所必需知識、技能與方法的基礎上,全面檢測考生的化學素養。
化學科命題注重測試量自主學習的能力,重視理論聯系實際,關注與化學有關的科學技術、社會經濟和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以促進學生在知識和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全面發展。
(一)對化學學習能力的要求
1.接受、吸收、整和化學信息的能力
(1)能夠對中學化學基礎知識融會貫通,有正確復述、再現、確認的能力。
(2)能夠通過對實際事物、實驗現象、實物、模型、圖形、圖表的觀察、以及對自然界、社會、生產、生活中的化學現象的觀察,獲取有關的感性知識和印象,并進行初步加工、吸取、有序存儲的能力。
(3)能夠從試題提供的新信息中,準確地提取實質性內容,并經與已經有知識塊整合,重組為新知識塊的能力。
2.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1)能夠將實際問題的分解,通過運用相關知識,采用分析、綜合的方法解決簡單化學計算的能力。
(2)能夠將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和成果,用正確的化學術語及問題、圖表、模型、圖形等表達,并做出解釋的能力。
3.化學實驗與探究能力
(1)了解初步實踐化學實驗研究的一般過程,掌握化學實驗的基本方法與技能。
(2)在解決簡單化學問題的過程中,運用科學方法,初步了解化學規律,并對化學現象提出科學合理的解釋。
(二)對知識內容的要求層次
為了便于考查,將高考化學各部分知識內容要求的程度,由低到高分為三個層次:了解、理解(掌握)、綜合應用。一般高層次的要求包含低層次的要求。其含義分別為:
了解:對所有化學知識有初步認識,能夠正確復述、再現、辨認或直接使用。
理解(掌握):領會所學化學知識的含義以及其適用條件,能夠正確判斷、解釋和說明有關化學現象和問題,即不僅“知其然”,還能“知其所以然”。
綜合應用:在理解所學各部分化學知識的本質區別與內在聯系的基礎上,運用所掌握的知識進行必要的分析、類推或計算,解釋、論證一些具體化學問題。
化學基礎知識和技能主要包括:化學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常見元素的單質及其重要化合物、有機化學基礎、化學實驗和化學計算五各方面。
III.考試范圍和內容
1.物質的組成、性質和分類
(1)了解物質的分子、原子、離子等概念的含義了解原子團的定義。
(2)理解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的區別與聯系。
(3)理解混合物和純凈物、單質和化合物、金屬和非金屬的概念。
(4)理解酸、堿、鹽、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聯系。
2.化學用語
(1)熟記并正確書寫常見元素的名稱、符號、離子符號。
(2)熟悉常見元素的化合物。能根據化合價正確書寫化學式(分子式),并能根據化學式判斷化合價。
(3)掌握原子結構示意圖、分子式、結構式和結構簡式的表示方法。
(4)了解原子質量、相對分子質量的定義,并能進行有關計算。
(5)理解質量守恒定律的含義。掌握熱化學方程式的含義。
(6)能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離子方程式,并能進行有關計算。
(7)了解物質的量的單位——摩爾(mol),摩爾質量、氣體摩爾體積相應單位為了g·mol-1、L·mol-1)的含義。理解物質的量濃度(mol·L-1)、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含義。
(8)能根據物質的量與微粒(原子、分子、離子等)數目、氣體體積(標準狀況下)之間的相互關系進行計算。
3.溶液
(1)了解溶液的含義。
(2)了解溶解度、了解飽和溶液的概念、不飽和溶液的概念。
(3)了解溶液的組成,理解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的概念,并能進行有關計算。
(4)了解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方法。
(5)了解膠體的概念及其重要性質和應用。
4、物質結構和元素周期律(必修部分)
(1)了解元素、核素、同位素的含義。
(2)了解原子構成、了解原子序數、核電荷數、原子數、中子數、核外電子數、以及質量數與質子數、中子數之間的相互關系。
(3)了解原子核外電子排布。
(4)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實質、了解元素周期表(長式)的結構圖(周期、族)及其應用。
(5)以第三階段周期為例,掌握同一周期內元素性質(如:原子半徑、化合價、單質及化合物性質)的遞變規律與原子結構的關系;
(6)以IA和VIIA族為例,掌握同一主族內元素性質遞變規律與原子結構的關系。
(7)了解金屬、非金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質遞變規律。
(8)了解化學鍵的定義。了解離子鍵與共價鍵的形成。
選修III物質結構與性質
(一)原子結構與元素的性質
1.了解原子核外電子的能級分布,能用電子排布式表示常見元素(1~36號)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了解原子核外電子的運動狀態。
2.了解元素電離能的含義,并能用以說明元素的某些性質。
3.了解原子核外電子在一定條件下會發生躍遷,了解其簡單應用。
(二)化學鍵與物質的性質
1.理解離子鍵的形成,能根據離子化合物的結構特征解釋其物理性質。
2.了解共價鍵的主要類型σ型和π型,能用鍵能、鍵長、鍵角等說明簡單分子的某些性質。
3.了解簡單配合物的成鍵情況。
4.了解原子晶體的特征,能描述金鋼石、二氧化硅等原子晶體的結構與性質的關系。
5.理解金屬鍵的含義、能用金屬鍵理論解釋金屬的一些物理性質。
(三)分子間作用力與物質的性質
1.了解化學鍵和分子間作用力的區別。
2.了解氫鍵的存在對物質性質的影響,能列舉含有氫鍵的物質。
3.了解分子晶體與原子晶體、離子晶體、金屬晶體的結構微粒、微粒間作用力的區別。
4.(抱歉此處缺一)
5.了解化學反應與能量
(1)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是電子的轉移,了解常見的氧化還原反應。
(2)了解化學反應中能量轉化的原因,能說出常見的能量轉化形式。
(3)了解化學能與熱能的相互轉化,了解吸熱反應、放熱反應、反應熱等概念。
(4)了解化學方程式的含義,能用蓋斯定律進行有關反應熱的簡單計算。
(5)了解能源是人類生存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工業,了解化學在解決能源危機中的重要作用。
(6)了解原電池和電解池的工作原理,能寫出電極反應和電池反應方程式,了解常見化學電源的種類及其工作原理。
(7)理解金屬發生電化學腐蝕的原因,金屬腐蝕的危害,防止金屬腐蝕的措施。
6.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
(1)了解化學反應速率概念,反應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2)了解催化劑在生產、生活和科學研究領域中的重大作用。
(3)了解化學反應的可逆性。
(4)了解化學平衡建立的過程,理解化學平衡常數的含義,能夠利用化學平衡常數進行簡單計算。
(5)理解外界條件(濃度、溫度、催化劑等)對反應速率的影響,認識其一般規律。
(6)了解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的調控在生活、生產和科學研究領域中的重要作用。
7.電解質溶液
(1)了解電解質的概念、了解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的概念。
(2)了解電解質在水溶液的電離,以及電解質溶液的導電性。
(3)了解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概念。
(4)了解水的電離、離子積常數。
(5)了解溶液PH等概念。了解測定溶液pH值的方法,能進行pH值的簡單計算。
(6)了解鹽類水解的原理、影響鹽類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鹽類水解的應用。
(7)了解離子反應的概念、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了解常見離子的檢驗方法。
(8)了解難溶電解質的溶解平衡。
8.以上各部分知識的綜合應用。
(三)常見無機物及其應用
1.常見金屬元素(如Na、Al、Fe、Cu等)
(1)了解常見金屬的活動順序。
(2)了解常見金屬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質及其應用。
(3)了解合金的概念及其重要應用。
2.常見非金屬元素(如H、C、N、O、Si、S、Cl等)
(1)了解常見非金屬元素單質及其重要化合物主要性質及應用。
(2)了解常見非金屬元素單質及其重要化合物對環境質量的影響。
(3)以上各部分知識的綜合應用。
(四)常見有機物及其應用
1.了解有機化合物中碳的成鍵特征。
2.了解甲烷、乙烯、苯等有機化合物的主要性質。
3.了解乙烯、氯乙烯、苯的衍生物等在化工生產中的重要作用。
4.了解乙醇、乙酸的組成和主要性質以及重要應用。
5.了解糖、油脂、蛋白質的組成和主要性質以及重要應用。
6.了解常見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及其重要應用。
7.以上各部分知識的綜合應用。
有機化學基礎
(一)有機化合物的組成與結構
1.能根據有機化合物的含量、相對分子質量確定有機化合物的分子式。
2.了解常見有機化合物結構,了解有機物分子中的官能團、能正確表示它們的結構。
3.了解確定有機化合物結構的化學方法和某些物理方法。
4.了解有機物存在異構現象,能判斷簡單有機物的同分異構體(不含手性異構體)。
5.能根據有機化合物命名規則命名簡單的有機化合物。
(二)烴及其衍生物的性質與應用
1.以烷、烯、炔和芳香烴的代表物為例,比較它們在組成、結構、性質上的差異。
2.了解天然氣、石油液化氣和汽油的主要成分及其應用。
3.舉例說明烴類物質在有機合成和有機化工中的重要作用。
4.了解鹵代烴、醇、酚、醛、羧酸、酯的典型代表物的組成和結構特點以及它們的相互聯系。
5.了解加成反應、取代反應和消去反應。
6.結合實際了解某些有機化合物對環境和健康可能產生的影響,關注有機化合物的安全使用問題。
(三)糖類、氨基酸和蛋白質
1.了解糖類的組成和性質特點,能舉例說明糖類在食品加工和物質能源開發上的應用。
2.了解氨基酸的組成、結構特點和主要化學性質、氨基酸與人體健康的關系。
3.了解蛋白質的組成、結構和性質。
4.了解化學科學生命科學發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四)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1.了解合成高分子的組成與結構特點,能根據簡單合成高分子的結構分析其鏈接和單體。
2.了解加聚反應和縮聚反應的特點。
3.了解新型高分子材料的性能及其在高新技術領域中的應用。
4.了解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在發展經濟、提高生活質量的貢獻。
(五)化學實驗基礎
1.了解化學實驗是科學探究過程中的一種重要方法。
2.了解化學實驗室中常用儀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
3.掌握化學實驗的基本操作,能識別化學安全使用標識,了解實驗室一般事故的預防和處理方法。
4.掌握常見氣體的實驗室制法(包括所用試劑、儀器、反應原理和收集方法)。
5.能對常見物質進行檢驗、分離和提純,能根據要求配制溶液。
6.能根據實驗試題做到:
(1)設計、評價或改進實驗方案。
(2)了解控制實驗條件的方法。
(3)分析或處理實驗數據,得出合理結論。
(4)繪制和識別典型的實驗儀器裝置圖。
7.以上各部分知識與技能的綜合應用。穿插在各個部分模塊的不同部分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