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回應“漢字整形” 稱各方意見會合理吸收
來源:網絡資源 2009-08-27 11:43:41
近日,教育部就剛剛研制出的《通用規范漢字表》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不僅恢復了51個異體字,還擬對44個漢字“動刀整形”,調整其寫法,引爆一場爭論。昨天,教育部官方網站上首次就此事表態:對于社會各方的意見和建議,會虛心聽取,分類整理,認真研究,合理吸收。
8月12日,教育部宣布,就剛剛研制出的《通用規范漢字表》,自2009年8月12日起至2009年8月31日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按照這份征求意見的《通用規范漢字表》,“琴”、“親”、“魅”等44個漢字進行了寫法調整。如“琴”字左上角“王”字最后一筆由“橫”變為了“提”;“唇”字由半包圍結構調整成了上下結構,“親”“雜”“殺”等字底下的“豎鉤”改為“豎”;“魅”的右部的末筆由“捺”變“點”……對此,有網站進行了網絡調查,多數網友認為這是“窮折騰”。近日,我國30多位著名的文字學家聚會中國社會科學院,集體對《通用漢字規范表》科學性表示質疑并呼吁叫停。
昨天,教育部官方網站上掛出一篇新聞稿,落款為“《通用規范漢字表》公開征求意見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新聞稿中稱,“《通用規范漢字表》公開征求意見以來,得到了社會各界的熱烈響應和積極支持。大家通過多種方式積極建言獻策,提出了許多寶貴意見和建議。在此向大家表示衷心感謝!對于大家的意見和建議,我們會虛心聽取,分類整理,認真研究,合理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