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把心事寄閑言”——寅恪先生《柳如是別傳》
來源:網絡資源 2009-08-26 23:23:49
史學巨擎陳寅恪先生之《柳如是別傳》,洋洋八十余萬言,為先生畢晚年十載之功而成,時先生已因眼疾而近乎盲人乎,通過其助手黃萱之手有此傳世大作,令人嘆為觀止也!足見先生大師之譽不為過也。2001年,該書由三聯書店重刊于世,可能因豎排、繁體字和文言文之故,并無“洛陽紙貴”的現象出現。近日從當當網購得一套(共三冊),于教學之余供充實時光之用。書讀得很慢,其因有三:一如上述所言,有礙閱讀之速度;二乃本書值得我輩后生精讀,誠如先生弟子中山大學蔡鴻生教授所述,本書為先生著作最難之書,是先生知人論事的“心史”之作,可謂之先生人生歷程中最后一朵玫瑰花啊!故得放慢速度,用心感悟。其三,書中之人物,關系蔓延復雜,加上文言文的表現方式,想在第一時間把握人物脈絡可不是件易事啊!
“ 欲把心事寄閑言”,所閱之篇章確實頗為零碎,不宜把握!但先生以詩佐史的功力早已為世人所贊嘆。由書名知書之主角乃柳如是。外界盛稱柳氏為妓娼,于事當為不假,但于先生言,卻乃江南才女,能守信節義。明亡之際,勸其夫江南名士錢牧齋謙益以死謝亡明,但錢氏最終選擇做一個兩朝官宦之人,其氣節當比不上一個曾淪落江南煙花之地的名姝柳美人也!
利用近日的閑暇時間得以窺先生大作之上冊,幾個小時下來往往有頭暈目弦之感,可見本人學力之淺薄與愚鈍。書之上冊共有三章:“緣起”、“河東君最初姓氏名字之推測及其附帶問題”和“河東君與‘吳江故相’及‘云間孝廉’之關系”。一顆紅豆與一部傳世大作并無必然關系,但于先生言,卻是引發“欲縱觀所未見之書,以釋幽憂之思。”先生實為性情中人也!此事亦足以傳為千古佳話矣!第二章對河東君姓氏名字的推測,以詩詞文札入手,鉤沉入微指出:柳如是君本姓楊,名朝云,明末江南名士唱和之作中之“影憐”、“美人”、“儒士”、“嬋娟”、“云娟”等實指柳如是無疑!而后來錢牧齋(崇禎十四年,柳如是輾轉于江南諸名士后適錢氏于絳云樓,是為最終之歸宿。)以河東君目柳氏,明取柳姓郡望,暗寓玉臺新詠“河東之水向東流”一詩之意。“此名。巧且河東君之身分”。“至河東君之改其本姓為柳者,世皆知其用唐人許堯佐‘柳氏轉’章臺柳故實,蓋‘楊’與‘柳’相類,在文辭上固可通用也。”第三章敘及河東君在崇禎十三年訪錢牧齋于半野堂之前與江南名流之間的關系,其中最重要的人物當為名重一時的臥子陳子龍。(此外還有周道登、李存我和宋征輿。)概言之,河東君以幼小不自由之身入周道登之家,后被逐于周氏,流落人間,輾轉數年,短期與臥子同居,又離去臥子,復還松江之盛澤。其間與諸名士之關系在先生筆下得到一一展現。先生最后結語:周道登可置不論。李存我則以忠義藝術標名于一代,自是豪杰之士。宋轅文(征輿)雖后來進仕新朝,人品不足取,然當崇禎中葉,與河東君交好之時,就其年少清才而論,固翩翩濁世之佳公子也。至于陳臥子,則以文雄烈士,結束明季東南吳越黨社之局,尤為曠世之奇才。
讀先生此段文字,知河東君之為色藝雙全之奇女子,除了天資聰穎之外,與江南諸名士就交好實為其才氣不可或缺的條件啊!感嘆所謂明末江南才女文化現象的出現,實也與才子文化交相互映也!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