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網絡戰號角已吹響
來源:網絡來源 2009-08-26 19:19:35
在日前伊朗總統選舉風波中,互聯網的作用再次引發爭議。微型博客社交網站Twitter在亂局中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另一方面,6月23日,美國國防部部長羅伯特·蓋茨正式下令建立網絡戰司令部。而韓國方面由于受到黑客攻擊而加快了韓國組建網絡戰司令部的速度,韓國軍方將于明年1月1日成立網絡戰司令部。
美國率先成立了網絡戰司令部,是否意味著美國已經吹響了網絡戰爭的號角?兩位專家對網絡外交和網絡戰進行解讀。
專家資料
葛立德:軍事學者,國防大學副教授
唐小松: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外交學系教授、國際安全與戰略研究中心主任
點睛語
美國率先成立了網絡戰司令部,此舉相當于打開了網絡戰爭的“潘多拉盒子”。網絡戰爭,目前還是停留在理論研究上。與過去戰爭時代的物質力量的較量不同,網絡戰爭更多、更大程度上是智力的較量,一旦網絡遭到敵方的攻擊和破壞,整個國家的政治、經濟、科技和軍事等諸多領域都有可能面臨巨大的災難,這個過程是幾分鐘或幾秒鐘。
——葛立德
就像現在各國在軍事各個領域競爭一樣,未來各國肯定會在網絡戰領域進行“軍備競賽”的。這是一場看不見的戰線,沒有硝煙的戰爭,而且已經如火如荼地進行了。
——唐小松
現狀
Q&A
記者:
美國率先成立了網絡戰司令部,爭奪網絡空間的霸權,這是否意味著美國已經吹響了網絡戰爭的號角?
美國搶占“制網權”
建全能型軍事力量
葛立德:美國此舉相當于打開了網絡戰爭的“潘多拉盒子”。其實,美國成立網絡戰司令部,只是在對過去所作的各項工作進行整合而已。
美國早在20世紀90年代就開始重視網絡作戰和網絡安全問題,著名智囊機構蘭德公司早在1995年上半年就為五角大樓設計了6次網絡空間作戰演習,美國國防大學信息資源管理學院也在1995年培養了第一批16名“網絡戰士”。美國軍方和安全部門的許多機構一直都在從事網絡攻擊和防護等工作。
奧巴馬政府發布了《國家網絡安全戰略》報告,表明美國已高度重視網絡問題,并把網絡作為美國“軟實力”的重要節點。
唐小松: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陸、海、空和太空軍種之外,美國想把二十一世紀最重要的信息戰工具掌控起來,這是試圖完善美國全面軍事優勢的一個舉措,防止其他國家搶在美國之前推出網絡戰計劃。
美國本來具有領先的計算機和網絡技術,在信息時代迅猛發展的今天,美國國防部意識到美國應該把自己的這一領先優勢用于軍事領域,搶占“制網權”,希望通過制海權、制空權和制網權,以及陸戰和太空站的優勢,建立一支全能型軍事力量。
意義
Q&A
記者:
韓國在7月由于受到黑客攻擊而加快了組建網絡戰司令部的速度。您如何看待這件事?
把網絡安全升至
國家戰略層面
葛立德:對于這起網絡受到攻擊的事件,韓國借機推出了成立網絡戰司令部的計劃,的確有值得高度重視的價值。韓國對于這次網絡攻擊發起者的判斷,先是指責朝鮮軍方的黑客,接著懷疑美國,最后發現在英國境內。這反映了網絡攻擊的隱蔽性,這也是網絡受到攻擊后進行分析的一大難題所在。韓國軍方借助這次網絡攻擊事件宣布成立網絡戰司令部,表明韓國已經開始了在網絡空間的軍事準備。
唐小松:我認為韓國的這種反應并非小題大做,而是非常有必要的。近年,黑客攻擊事件發生的頻率逐漸升高,而且受黑客攻擊導致的國家利益損害越來越大,許多國家開始把網絡安全問題提升到國家利益和戰略層面來考慮。我相信,很多西方國家都正在思考和采取類似做法來避免網絡安全給國家利益帶來重大損害。可以說,在接下來的幾十年,網絡安全將是各國大戰略和軍事中必須考慮的一個重要部分。
特點
Q&A
記者:
提起網絡戰,我們在好萊塢大片里屢見不鮮。您認為網絡戰爭有哪些特點呢?
網絡戰爭無硝煙
幾分鐘重創一個國家
葛立德:其實,早在1997年時,美國海軍作戰部部長歐文斯海軍上將就率先提出了“網絡中心戰”的概念和設想。只不過直到2001年,才得到美國國防部的正式認可,成為美國軍隊進行轉型建設的重要理論依據,并在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中接受了一系列戰場實踐的檢驗。
“網絡中心戰”是信息化戰爭時代的作戰模式,是相對于機械化戰爭時代“平臺中心戰”而言的,軍隊戰斗力始終是人與武器的有效結合派生出來的,而信息不僅改變了武器裝備的形態,更改變了對人的智能的要求,把戰士從武器的操作者變成真正的主體。
網絡戰爭,目前還是停留在理論研究上。網絡攻擊行動有可能會在頃刻間造成一個國家社會生活的癱瘓,甚至有可能在軍事上達成突然性的攻擊效果,對國家安全的重大危害是十分直接的,但這種攻擊往往又是十分隱蔽的。
與過去戰爭時代的物質力量的較量不同,網絡戰爭更多、更大程度上是智力的較量,一旦網絡系統遭到敵方的攻擊和破壞,整個國家的政治、經濟、科技和軍事等諸多領域都有可能面臨巨大的災難,這個過程甚至可能是幾分鐘或幾秒鐘。
前景
Q&A
記者:
法國、德國、日本、印度等國也都在加強對網絡戰的研究。未來是否會演變成一場新的互聯網上的“軍備競賽”?
網絡“軍備競賽”已開始
美國試圖把持控制權
葛立德:我個人認為,這場互聯網上的“軍備競賽”早就已經拉開了序幕,只不過人們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或者說,其范圍尚未影響和擴大到每一個網絡用戶而已。實際上,美國把持著互聯網的絕對控制權。
絕大多數的計算機CPU芯片、操作系統和應用軟件,源于“美國制造”;遍及世界的互聯網,絕大多數的頂級服務器都在美國境內,也就是說,美國一旦關閉這些服務器,互聯網就會淪為“無水的自來水管”。這一嚴峻的現實不能不令人擔憂。美國微軟已宣布推出基于指紋識別技術的新一代操作系統Windows7,這將在技術上進一步強化美國對于互聯網的絕對控制能力。
至于黑客,一些國家早就在暗中進行招募,美國軍方甚至已開始公開招募黑客,當然,得有一個好聽的頭銜——網絡戰士。
唐小松:就像現在各國在軍事各個領域競爭一樣,未來各國的競賽領域增加了網絡安全。事實上,醒悟早的國家已經著手研究網絡戰的問題,在硬件和軟件等各個方面招兵買馬。這是一場看不見的戰線,沒有硝煙的戰爭,已經啟動而且如火如荼地進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