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黨申請書:最新科學發展觀入黨申請書-2009
2009-08-26 17:37:28網絡資源
入黨申請書:最新科學發展觀入黨申請書-2009
敬愛的黨組織:
當前,舉國上下掀起了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熱潮。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是在深刻變化的國際環境中推動我國發展的迫切需要,是落實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新要求的迫切需要,是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迫切需要。
科學發展觀是我們黨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在準確把握世界發展趨勢、認真總結我國發展經驗、深入分析我國發展階段性特征的基礎上提出的重大戰略思想,總結了國內外在發展問題上的經驗教訓,吸收人類文明進步的新成果,站在歷史和時代的高度,進一步明確了新世紀新階段我國要發展、為什么發展和怎樣發展的重大問題。是對經濟社會發展一般規律認識的深化,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是推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全面發展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方針。發展觀是關于發展的本質、目的、內涵和要求的總體看法和根本觀點。有什么樣的發展觀,就會有什么樣的發展道路、發展模式和發展戰略,就會對發展的實踐產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響。我們一定要深刻認識科學發展觀的理論基礎、精神實質和指導意義。
在學習科學發展觀報告和精神的過程中,讓我心潮澎湃,一種強烈的使命感油然而生,報告中對于當前青年工作的重新審視和深刻認識,將黨的四代領導核心和集體對青年的囑托和期望融會其中,黨和國家對青年工作的重視增強了我們的工作學習熱情和使命感,作為一名在校研究生,努力學習,刻苦鉆研,認真做好本職工作,努力成為現代化建設的合格接班人和主力軍,是我們的一種責任,我們有義務也有這份激情為祖國的四個現代化建設貢獻自己的青春和力量,更有責任和義務擔負起更大的社會責任,在學習和工作中自覺發揮模范帶頭作用,提高責任感和使命感,切實增強模范意識。
胡錦濤同志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指出:“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全黨同志要全面把握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增強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和堅定性,著力轉變不適應不符合科學發展觀的思想觀念,著力解決影響和制約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把全社會的發展積極性引導到科學發展上來,把科學 發展觀貫徹落實到經濟社會發展各個方面。”
科學發展觀的內涵是十分豐富的,包含了堅持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內容;堅持改革開放,是科學發展觀的強大動力;促進全面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重要目的;保持協調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基本原則;實現可持續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重要體現;實行統籌兼顧,是科學發展觀的總體要求等?茖W發展觀要回答的問題有:要不要發展,為誰發展,發展什么,怎樣發展,往哪里發展等問題。
要扎實有效地開展好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就必須在“深入”、“學習”、“實踐”三個方面狠下功夫。我認為,學習實踐活動的務求實效,要精心組織求“深入”,融會貫通來“學習”,學以致用重“實踐”。
怎樣做到“深入”呢?一要廣泛學習,精心組織。二要有的放矢,分類指導。三要全面理解,系統把握。科學發展觀涉及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各個環節,貫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和黨的建設新的工程各個方面,學習時可以分篇章學,但把握上一定要系統,不能采取實用主義,更不能斷章取義。
毋庸置疑,科學發展觀是當前社會上最熱的流行語之一。但是,科學發展觀不是振臂高呼的口號,也不是枯燥乏味的教義,更不是徒費口舌的俗語,而是博大精深的思想寶庫。因此,學習時要把握三點:一要提綱挈領,吃透精髓。學習時不能簡單地以讀多少書來衡量,要突出“精”,掌握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精神實質、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二要觸類旁通,全面把握?茖W發展觀堅持正確處理中心與全面、重點與非重點、平衡與不平衡的關系,注重加強經濟社會發展的薄弱環節,實現發展的均衡與協調,所以要辯證看待,科學籌劃,全面把握。 三要舉一反三,靈活運用。學習是為了運用,不是為了裝門面,運用要體現實事求是原則,也不能把科學發展觀當作包醫百病的“靈丹妙藥”,什么事情都套上科學發展觀的帽子。
這次學習實踐活動首在實踐、重在實用、要在實效?茖W發展觀學習實踐活動的開展,最終是要指導實際工作,促進工作實踐,用實踐來檢驗學習活動的成效,最后的落腳點要體現在業務建設和推進事業發展上。整個學習實踐活動,堅持實踐第一,學以致用,以學領干、以干促學、學干結合,把學習實踐活動與開展本職工作結合起來,與促進經濟發展和改善民生結合起來,與解決黨性、黨風、黨紀方面存在的問題結合起來,要通過學習來指引實踐的方向,把學習實踐活動貫穿于工作始終。
高校深入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本質核心,是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高校根本任務是培養人才,毫無疑義,高校要把以人為本作為最高教育理念。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以人為中心,突出人的發展。 “教育以人為本,學生是主體”,“辦學以人才為本,教師是主體”,怎樣才能做到以人為本?我們知道質量是高校立身之本,育人是高校的首要責任。社會對高校的評價,學生對高校的選擇,市場對高校的競爭,歸根到底取決于育人的質量。因此,高校要樹立科學的教育發展展觀。科學的教育發展觀是科學發展觀在指導高校科學定位過程中的深化和延伸,它要求高校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堅持教育以育人為本,辦學以教師為本,全面推進教育創新,使高等教育進步的過程成為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過程。
高校要落實科學發展觀,首先要對科學發展觀有一個正確的認識。科學發展應明確這三個層次:一是什么才是發展,二是為誰發展,三是如何發展。第一層次是學校發展的方向問題,也就是價值標準問題;第二層次是學校承擔的使命問題,也就是發展動力問題,第三層次是學校的發展規律問題。高校的三大任務是培養人才、科學研究和服務社會,首要的任務是培養人才。因此,高校落實科學發展觀,關鍵是落實學生的科學發展和全面發展,F在在一些體制和機制上,都是側重于學生的規范發展,本科教學水平評估在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從規范的角度對高校提出一整套的要求。當然,規范很重要,沒有規矩,無以成方圓。但是僅停留于規范,滿足于規范,是遠不夠的,必須從科學和全面發展的角度來規劃和設計人才培養方案,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問題。
其次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發展觀,就是要尊高校師生的主體地位,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作用。高確立教師和學生為高校發展的基本動力,確立教師和學生是高校發展的主體,就可以突破傳統的教育理念,實現教育制度和教育管理創新。如教學改革,就能改變過去自上而下的做法,充分發揮師生的能動性和創造性,根據具體情況和具體課程,從教學發展自身的需要出發,由下而上進行教學改革,提高改革效果。目前高校在如何調動老師的積極性方面存在著一些問題。教師的潛能沒有得到有效的激發,對于老師的評價,缺乏激勵性。對老師的考核,基本上停留于量上考核,更多的是以完成的教學工作量多少來衡量。使一些教師側重于“教書”,而忽略了“育人”的責任,教師缺乏承擔引導學生除學習外為人處事做人培養的責任。同時,大學強調的是培養創新性和實踐性人才。創新性人才的培養,其中至關重要的是制定教學計劃和調和設計要能夠科學合理,能夠有利于創新性人才的培養要求,其中包括教材的選定等等,教師把課上好遠比把課上完來得重要。
時代召喚青年,青年創造未來,通過對科學發展觀的學習和實踐,我更加明確自己肩負的責任,提高了政治覺悟和理論修養,我們要始終站在時代發展的前列,應對挑戰,務實創新,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為我們的共產主義事業而奮斗!
此致
敬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