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

          熱門城市 | 全國 北京 上海 廣東

          華北地區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內蒙古

          東北地區 | 遼寧 吉林 黑龍江

          華東地區 | 上海 江蘇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東

          華中地區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區 | 重慶 四川 貴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區 | 陜西 甘肅 青海 寧夏 新疆

          華南地區 | 廣東 廣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關注高考網公眾號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資訊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高考總復習 > 高考知識點 > 高考語文知識點 > 2009年現代文閱讀鑒賞命題角度解析及答題技巧指導9

          2009年現代文閱讀鑒賞命題角度解析及答題技巧指導9

          來源:高考網 2009-08-17 22:30:45

          [標簽:閱讀 學習方法]

            廣東卷

            三、本大題4小題,共1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題。

            詩與直覺朱光潛

            無論是欣賞或是創造,都必須見到一種詩的境界。這里"見"字最緊要。凡所見皆成境界,但不必全是詩的境界。一種境界是否能成為詩的境界,全靠"見"的作用如何。

            詩的"見"必為"直覺"。有"見"即有"覺",覺可為"直覺",亦可為"知覺"。直覺必須是對于個別事物的知,"知覺"必須是對于諸事物中關系的知,亦稱"名理的知"。例如,看見一株梅花,你覺得"這是梅花","它是冬天開花的木本植物","它的花是香的,可以摘來插瓶或送人"等等,你所覺到的是梅花與其他事物的關系,這就是它的"意義"。意義都從關系見出,了解意義的知都是"名理的知",都可用"A為B"公式表示出來。認識A為B,便是知覺A,便是把所覺對象A歸納到一個概念B里去。就名理的知而言,A自身無意義,必須與B、C等發生關系才有意義。我們的注意不能在A本身停住,必須把A當作一塊踏腳石,跳到與A有關系的事物B、C等等上去。但是所覺對象除開它的意義之外,尚有它本身形象。在凝神注視梅花時,你可以將全副精神專注于它本身的形象,就像注視一幅梅花畫似的,無暇思索它的意義或是它與其他事物的關系。這時你仍有所覺,這就是梅花本身形象在你心中所現的"意象"。這種"覺"就是克羅齊所說的"直覺"。

            詩的境界是用"直覺"見出來的,它是"直覺的知"的內容而不是"名理的知"的內容。比如說崔顥的《長干曲》,你必須在一頃刻中把它所寫的情境看成一幅新鮮的圖畫,或是一幕生動的戲劇,讓它籠罩住你的全部意識,使你聚精會神地觀賞它,玩味它,以至于把它以外的一切事物都暫時忘去。在這一頃刻中你不能同時起"它是一首唐人五絕"、"它用平聲韻"、"橫塘是某處地名"、"我自己曾經被一位不相識的人認為同鄉"之類的聯想。這些聯想一發生,你立刻就從詩的境界遷移到名理世界和實際世界了。

            這番話并非否認思考和聯想對于詩的重要。作詩和讀詩,都必用思考,都必起聯想,甚至于思考愈周密,詩的境界愈深刻;聯想愈豐富,詩的境界愈完美。但是在用思考起聯想時,你的心思在旁馳博騖,決不能同時直覺到完整的詩的境界。思想與聯想只是一種醞釀工作。直覺的知常進為名理的知,名理的知亦可釀成直覺的知,但決不能同時進行,因為心本無二用,而直覺的特色尤在凝神注視。讀一首詩和作一首詩都常須經過艱苦思索,思索之后,一旦豁然貫通,全詩的境界于是像靈光一現似的突現在眼前,使人心曠神怡,忘懷一切。這種現象通常被人稱為"靈感"。詩的境界的突現都起于靈感。靈感亦并無神秘之處,它就是直覺,就是"想象",也就是禪家所謂的"悟"。

            一個境界如果不能在直覺中成為一個獨立自足的意象,那就還沒有完整的形象,就還不成為詩的境界。一首詩如果不能令人當作一個獨立自足的意象看,那還有蕪雜湊塞或空虛的毛病,不能算是好詩。古典派學者向來主張藝術須有"整一",實在有一個深埋在里面,就是要使在讀者心中能成為一種完整的獨立自足的境界。(本文有刪改)

            12-13題為選擇題,請在答題卡"選擇題答題區"作答。(12題多選、錯選的不給分,只選一項且正確的給2分)

            12、根據文意,下列說法錯誤的兩項是(5分)

            A、事物之間存在著聯系,從事物間的聯系中概括出來的意義,都不屬于"直覺"。

            B、"知覺"可用"A為B"的公式表示,就"名理的知"而言,A自身沒有意義。

            C、"'直覺的知'的內容"的獲得并非易事,全靠讀者的思考與聯想來完成。

            D、靈感就如同禪家所說的"悟"一樣,常常突現于眼前而非艱苦思索的結果。

            E、在古典派學者看來,"獨立自足的境界"應當包含在藝術須有的"整一"之中。

            13、下面對詩的賞析,符合"直覺的知"的一項是(3分)

            A、在欣賞《詩經?蒹葭》時,注意到了韻腳變化和重章疊唱的特點。

            B、在欣賞曹操《觀滄海》時,領悟到了詩人當時的志向與理想。

            C、在欣賞杜甫《望岳》時,感覺到了泰山的巍峨高大、雄偉壯麗。

            D、在欣賞白居易《錢塘湖春行》時,體味到了西湖深厚的文化積淀。

            14、在"詩的境界"形成的過程中,只能有"直覺的知"而不能有"名理的知"。這種說法正確嗎?為什么?(4分)

            15、"見"升華為"詩的境界"涉及哪些方面的內容?(4分)

            12.C、D(C項信息來源于第2段,"全靠讀者的思考與聯想來完成"與文中"在凝神注視梅花時,你可以將全副精神專注于它本身的形象,就像注視一幅梅花畫似的,無暇思索它的意義或是它與其他事物的關系。這時你仍有所覺,這就是梅花本身形象在你心中所現的'意象'。這種'覺'就是克羅齊所說的'直覺'"不符;D項"而非艱苦思索的結果"與原文第4段中的靈感是"都常須經過艱苦思索……"相悖。評分標準:多選、錯選的不給分,只選一項且正確的給2分)

            13.C(判斷此題主要來自第3段內容。A項"注意到了韻腳變化和重章疊唱的特點",B項的"領悟到了詩人當時的志向與理想",D項的"體味到了西湖深厚的文化積淀",都屬于"名理的知"。

            14.正確。因為在欣賞詩歌的過程中,靠的是"直覺的知",讀者要將全副精神專注于詩本身的形象上,才能得到其"意象",而如果加入"名理的知"就不能在直覺中形成獨立自足的意象,那形成不了"詩的境界"。(主要信息來自于第4、5兩段。)

            15.從"見"升華為"詩的境界"需要用"直覺"見出來,經過思考之后,豁然貫通,"詩的境界就會像靈光一現似的突現在眼前。

           

          收藏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京ICP備10033062號-2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備案編號:110108195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高考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2 www.scgzkg.net . All Rights Reserved

          日本无码色情三级播放|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爆乳AV| 蜜臀精品无码AV在线播放| 亚洲久本草在线中文字幕| 性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日本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专区影院| 在线看中文福利影院| 亚洲自偷自偷偷色无码中文 | 五月婷婷在线中文字幕观看| 无码av免费网站| 最近最新免费中文字幕高清|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影院| 欧美日本中文字幕| 国产在线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色综合网天天综合色中文男男| 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精品| 中文字字幕在线中文无码| 日韩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欧美日韩中文字幕| 免费a级毛片无码免费视频|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漫画| 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不卡| 国产精品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播放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中文字幕第一页在线| 911国产免费无码专区|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千人斩| 最近中文字幕精彩视频| 在线观看免费无码视频|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app|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秋霞2 |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无码绿巨人| 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 韩国中文字幕毛片| 免费无码AV一区二区| 精品无码一区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乱妇无码AV在线 | 日韩亚洲欧美中文在线| 97无码免费人妻超级碰碰夜夜|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网站|